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时间:2022-09-11 05:33:18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下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中发现,课堂教学时间较之过去少得太多了。要在极有限的时间内让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如何有效积累与运用能力,学生能将课堂内外涉猎的知识灵活运用写出别出心裁的作文是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因此,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新课背景下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 激发 写作 兴趣

语文是汉语言交流工具。而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恰是提升国语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对平时积累的词句理解的程度如何就看看所写的作文怎么样。也可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作文是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是感性认识不断上升的季节。那么如何在这个阶段根据学生的心里发展特点来激发其写作兴趣?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进行阐述。

一、语文教学中有意提升作文基本素养的内涵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词汇积累的好习惯,通过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有表达的激情和欲望,在日记和作业中有意用上自己积攒的那一串串妙语连珠。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特别是低年级段刚涉足看图写话或者是看图作文,如果不开启心灵的智慧之门,学生难以将所思所感用恰当的语句表达出来。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一)开启学生心灵之窗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在接触新鲜事物总会很好奇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说出来。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闪光点,因势利导,有意识的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他们的心灵在受到触动的同时让他们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感所悟。如:讲授《珍珠鸟》一文时,孩子们朗读课文后会有感而发,鸟儿和人之间多么亲近。这时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理清思路,结合课文描写人与鸟儿之间情感交融的经典语句,为写《珍珠鸟》这篇课文的读后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写作练习 。

(二)善于运用词汇和名言警句提升作文的涵养

古人云:“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激励学生养成词汇和名句积累的好习惯。积累的词汇越多而且能懂其大意,写作时能信手拈来恰当运用,连词成句,连句成章,适时引用名句点缀,这样的作文不失大雅,不因词汇运用而空洞,不因引用而显得僵硬,更显画龙点睛之妙。如:在新年将至,每个学生都换了新的衣服,课间也挤在一起谈论自己的这些东西。教师灵活运用这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新的学年开始了,同学们都有新衣服,老师也想买一件新衣服,可又不知买什么样的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孩子们一下子来神儿了,有的说黄色亲切、有的说红色烂漫,还有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他们运用自己学过的词将给老师推荐的东西介绍得更详细些。如,说出物品的形状、颜色、图案、用途等。孩子们一下子沉默了,说不出了,但是,机灵的孩子马上认真的观察起同学的衣服和老师的身材、容貌,就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并且说得很详细,如有同学用“身材苗条”、“修长等”形容老师的外貌。因为他们都希望老师能买到逞心如意的衣服。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巧妙的引导学生把说的写下来,一篇《我将选购的新衣服》便完成了,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涉猎课外知识,博览群书,开卷有益

写作是练就学生语言基本素养的有效途径。没有涉猎广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素材是很难写出思想深邃、内容丰富而又新颖别致的好作文的。所以教师要求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四大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创建书香班级或组织读名著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举办班级故事会、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板报、办刊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涉猎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素材。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写作时再不会陷入“理屈词穷”、“搜肠刮肚”的境地,而且立题境界高,不会落入俗套。

三、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以说“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儿童作文是儿童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

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训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是我们的眼睛缺少发现。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可结合课文、范文,可结合学生生活情境,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发散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别出心裁、耳目一新的好作文,如:《生命诚可贵》、《我与鲁迅对话》、《八棱山的明天》等作文既充满童趣,又散发出人性的光芒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出当代少年儿童的抱负与使命担当。

利用生活情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旨在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国旗下讲话,我们利用播放雄壮的国歌,让音乐节奏、旋律等让学生体味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再进行形象思维。虽然国歌创作的年代距今远去,但国歌蕴含的正能量始终历久弥新。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创造出符合本曲主题的连续画面,最后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今天的美好生活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作兴趣一定能激活,创新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独特个性一定能得到发展。为孩子空白大脑集成板缀上璀璨的奇葩。张志公先生曾经指出:“近现代世界各国在许多方面都发展很快。特别是在科学方面,包括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以及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应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对于传统的和外国的经验都应进行认真、冷静、科学的研究,取其所应取,弃其所当弃”。因此,语文教学要结合我国国情,教师做好教学角色定位,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各尽其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上一篇:幼儿教育中的直观法 下一篇: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