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有效教学探索

时间:2022-10-05 05:57:43

小学作文有效教学探索

摘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的传授知识,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可以,过多的限制,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尤其是较偏远的农村地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神圣的,他们相信老师,唯老师的话是听,在这种形式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当革新,开放式作文教学顺应时展潮流,以蓬勃的生命力召唤着作文教学返璞归真,引导学生以手写心,抒发真情实感。

关键词:习作环境;真情实感;网络技术

在多数学生眼中习作乃是非常头疼的一项作业,无话可说、无从下手、无处落笔,思来想去唯有在“宝典”上找相似文章“借鉴”,久而久之即形成了怕写作文的心理,不愿思考、不敢动手,所有的习作都在“宝库”中寻找,借鉴成为唯一出路。

在许多教师心中,习作教学也是一头雾水,不知从何说起。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呢?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发展,这是许多教师的困惑。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在写作活动中表达真情实感。”的确,传统的语文教学使学生对习作失去乐趣和信心。在作品中多为假话、套话、空话,如写一件难忘的事,多数学生便捏造自己如何帮助别人,之后何等快乐、何等难忘,生搬硬套,违背生活,失去习作本色表达内心真情实感,使得习作脱离了生活,因此,习作教学也索然无味。学生对写作也逐渐陌生、恐慌。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的传授知识,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可以,过多的限制,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神圣的,他们相信老师,唯老师的话是听,在这种形式下,小学作文教学应当革新,开放式作文教学顺应时展潮流,以蓬勃的生命力召唤着作文教学返璞归真,引导学生以手写心,抒发真情实感。

一.开放式作文教学首先需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写作环境。

(一)用恰当的肢体语言拉近师生距离

课堂上,教师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目光,灿烂的笑容,亲切的语气都会消除师生之间的隔膜,拉近师生的距离,能搭建一座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心灵桥梁。在充满鼓励、循循善诱、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消除紧张情绪,在快乐中思绪任意纷飞,其写作灵感才会得到激发,其想象力才会自由驰骋。

我们平时不注意的体态细节,如果恰当发挥、有效使用,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

(二)用兴趣和信心不断激励学生写作

小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文,肯定会有许许多多的不足之处,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习作水平现状,尽力寻找孩子在习作中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对写作充满兴趣与信心。在每次的习作讲评中,找出每名学生习作中的优点进行表扬,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同时,在讲评活动中学生会在悄然之间汲取其他同学的优点,形成相互影响,积极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用爱心营造浓郁的习作环境

教师要积极营造班级、校园习作环境。如在班级,校园宣传栏张贴优秀习作,在班级内举行作文竞赛,或针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进行现场作文,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比赛活动,还可以给《快乐作文》《作文成功之路》等各级报刊投稿,尚且不谈结果如何,但投稿这一过程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只要教师全身心投入,潜心挖掘,就一定能给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习作环境。

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写真情实感

开放性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向什么方向开放的问题,当前学生作文“假大空”现象泛滥,抄袭严重,无病。农村充满生活气息,春中秋收,鸡鸣鸭唱,而农村学生对这一切非常熟悉,然而,许多学生却写不出任何文字,这是由于学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思考,缺少对生活的体验。在教学时应当提升学生对于生活实践的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以手写心。

(一)给学生一双敏锐的眼睛

作文课上,很多学生望着练习本,嘴里叼着笔杆发愣,头脑一片空白,在他们看来,每天就是睡觉吃饭上课,循环往复,根本无话可写,这就需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才可写成作文,只要用心观察,体验,你会发现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骂,都洋溢对自己的爱;春夏秋冬自然景物各不相同;田里的禾苗,路边的小草,悄然发生着变化。如写家里的大公鸡,可以从它的颜色、动作、神态入手。遇到一件事,弄清楚它的起因、经过、结果,观察周围人对这件事的评价,在心中形成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天长日久,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只要细心观察,便会笔下有物。

(二)带领学生走进生活

只有亲自实践,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课外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放一次羊,喂一次鸡,割一捆草 ……以真实的体验丰富学生的生活,将这些活动按顺序如实写下来,如实描写实践过程,记录实践过程中的酸甜苦辣,重点突出一些细节描写,以表现自己的内心体验,轻轻松松完成一篇习作。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举行朗诵会,将这些活动可以转化成作文,作文应打破学科界限,数学课,体育课,美术课等,这些课堂上的精彩瞬间,实验过程及现象都可以写成作文,有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学生对于生活才会有切实感受,写作时自然会有话可写,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三. 巧用网络技术,弥补课堂不足

(一)借助网络,开阔学生视野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让学生领略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世界的奇山秀水,可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让学生借助网络打开认识世界的一扇窗,网络技术,集声音,图象为一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视频画面的剪辑,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有效知道。如描写春天,在学生实地观察的基础上,之后还没有形成写作思路,教师精心制作课件,以观察顺序,色彩变化,周围气氛等角度展示,学生便会一目了然,下笔时便胸有成竹。

(二)借助网络,激发写作兴趣

网络是虚拟世界,但却离不开现实生活,鼓励学生开辟专门的空间,或QQ群,博客,论坛等,在这一个圈子里,学生在阅读别人的言论时,对自身的思想也是一种冲击,学生有兴趣发帖,回帖,学生自觉组织语言,让语句顺通,简洁,写作水平不断提升,在交流过程中,每个人的言论会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网友等不同层次读者的评价,或是赞美或是批评,不同角度的评价,会抨击学生思维的多元化。

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写作氛围,带领学生欣赏五彩斑斓的生活,合理使用网络技术,让学生用敏锐的眼光观察世界,逐步深刻学生的思想认识,丰富学生的心灵体验。并引导学生把内心的 所思所想转化成文字。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研究》开放式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邵玉华。

[2]《教师博览》带着作文去学习―――关于小学生学科作文的那些事.钟传伟

上一篇:对学生抄袭答案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浅谈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