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急救护理干预

时间:2022-09-11 05:22:34

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急救护理干预

【摘 要】目的:对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急救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5例于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在我院产科进行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进行急救护理,观察和分析护理效果。结果:24例患者抢救成功,1例患者死亡,22围产儿例存活,3例死亡。结论:对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抢救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产妇和围产儿的存活率。

【关键词】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救护理

作为一种病理生理过程,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主要指由于致病因子的影响,血小板以及凝血因子异常激活导致广泛微血栓的形成,从而引发凝血功能障碍的综合征。该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容易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溶血、广泛出血甚至溶血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愈后,本次研究特就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急救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1, 2]。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与方法 选择25例于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在我院产科进行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的患者,均为单胎妊娠产妇,2例初产妇,23例经产妇。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阴道出血不凝、手术切口渗血、皮下瘀斑、呼吸不畅以及胸闷等。患者年龄范围居于22至41周岁,年龄平均值为(29.8±3.6)岁,体重范围居于61至76千克,体重平均值为(67.9±4.2)千克,孕周持续时间为26至42周,平均孕周为(37.6±2.9)周。

1.2护理方法

1.2.1基础治疗及病情观察 于患者入院后迅速进行静脉通道的建立,同时进行血液标本采集。立即给予患者高流量面罩吸氧治疗,对患者的尿量、体温、血压、脉搏以及意识状态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同时进行记录,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1.2.2术前准备及急救护理 做好抢救药品、急救设备以及各种手术器械的准备。安慰和鼓励意识清醒的患者,使患者的恐惧、焦虑和紧张等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增强患者的治疗勇气和康复信心。护理人员在进行抢救时必须保证各项操作的无菌性和有效性,同时注重对患者进行安抚,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推动抢救过程的顺利进行。在对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若患者存在胎盘早剥以及子宫瘢痕破裂现象需要立即进行剖宫产以取得妊娠终止效果。为了对实际出血量做出准确估算,手术进行过程中应用到的布垫以及纸垫等都需要进行称重。若患者有产后出血现象,需要立即进行欣母沛注射,同时进行宫底压迫、子宫按摩以及采用宫腔填塞纱布法使患者宫缩获得加强。在对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时需要对其血压进行动态观察,及时进行输液速度的调整,确保患者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1.2.3血液制品输注 迅速给予患者血小板、冷沉淀、红细胞混悬液以及全血等血液制品的输入,若输血量超过1000毫升,为了使患者体内钙离子获得补充,使枸橼酸钠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需要同时进行10毫升浓度为10%的葡萄糖酸钙的静脉注射。对患者进行血小板输入前需轻轻摇动血袋以使血小板悬浮,为了避免发生血小板破裂的现象,不可摇动过力。为了避免冷沉淀蛋白质成分变形,以37℃水浴溶解后需要立即进行输注,应保持水温适宜。在对患者进行血液输注时,需要对其面色变化进行观察,一旦有粉红色泡沫痰咳出、呼吸急促以及面色发紫等不良反应时出现急性肺水肿的几率较高,需要立即对输血速度进行调整,并迅速告知临床医生以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症处理措施。

1.2.4病情改善和并发症预防 为了使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中毒获得有效纠正,需要立即进行浓度为5%的碳酸氢钠溶液的静脉注射,注射剂量需要严格按照医嘱。在对患者进行碳酸氢钠溶液输注治疗时需要对药液的输注情况进行观察,避免发生药液外渗的现象损伤患者组织。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应用强心、利尿、抗感染以及升压药物,保证药物用量和时间的合理性以取得理想的用药效果。待患者病情稳定后,为了降低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人员需要定时协助患者翻身,频率为1次/2小时。保持病房的整洁性,经常打扫,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同时为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护理人员还需协助患者进行会、皮肤以及口腔等部位的护理[3]。确保患者呼吸的畅通性,及时进行呼吸道分泌物的清理,避免或者会降低肺内感染的发生率。

2结果

全部25例患者中24例患者抢救成功,占96%,1例患者死亡,占4%,全部25例围产儿中22例存活,占88%,3例死亡,占12%。

3讨论

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继发产后大出血、死胎滞留、胎盘早剥以及羊水栓塞的几率较高,大量的组织因子由胎盘和羊水释放出来并进入到血液循环中激活凝血过程,对体内凝血以及抗衡平衡造成破坏,若患者病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容易对其以及围产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4]。

对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稳定患者的紧张情绪,术前做好各种准备措施能够保证抢救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可使患者以及围产儿的死亡率得到降低。本次研究中,24例患者存活,22例围产儿存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抢救效果。以上统计数据显示,对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配合科学合理的抢救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和生存质量和身体素质获得有效改善和优化,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蕾,孙爱莲,吴枫. 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护理[J]. 齐鲁医学杂志. 2012, 27(6): 541-542.

[2] 田丽娜. 休克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一例的抢救及护理[J]. 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14): 586.

[3] 周丽英,曾妙弟,何爱嫦,等. 剖宫产术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5例抢救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14): 71-72.

[4] 杨晓玲.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例行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34): 8553.

上一篇:优质护理服务在NICU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