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评论 第11期

时间:2022-09-11 05:15:36

中央与地方的博弈

(《财经》2011年第10期“水电提速困局”)

“水电困局”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电力建设,也同样出现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这凸显了中国式行政体制的弊端。

既然主要参与方(电力企业)都是国字头,为什么在审批环节能允许“同一条流域多家企业并列存在并且进行竞争”此类问题的存在?既然是国企,为什么不能通过产权划转来消除这种“并列”或“竞争”?既然都是通过国家行政计划指令才能实施的项目,为什么还会出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其实,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各个环节的人。在贪婪和私欲的双重作用力之下,何种权力都会误入歧途,是其必然的结局。

《财经网》网友

央行收紧货币是否太晚

(《财经》2011年第10期“通胀居高之惑”)

半年后回头看,我很佩服《财经》杂志的预见性,去年11月你们即以封面报道关注通胀问题,我当时还不是很同意你们所说的“战通胀”,觉得最多就是防范一下而已。

但是今年的情况表明,通胀的确非常严重,且已经成为政府面临的第一挑战。

我一直关注央行的加息和准备金率提高,如此密集地收紧货币是否也表明央行此前行动过于保守?也就是去年就应多次加息。

考虑到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我有点担心下半年中国经济硬着陆,由于货币迅速收紧,许多中小企业生存很是艰难,产业活力堪忧!

上海邹卓为

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财经》2011年第10期“平凉毒牛奶‘后遗症’”)

平凉乳业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已存在多时,“但在惩治上,即使发现问题,考虑到奶农的不富裕,通常都采用人性化的从宽处理、责令整改、加强教育”。那么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就无需考虑了?

显然,如何兼顾乳业生产者的利益和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正是考验政府执政水平的地方。

不过,从牛奶的质量安全风险,长期全部依靠奶农的自我掌控;投毒案发生后,这种情况也无本质改观等等情况看,面对考验政府的表现是不及格的,需要想方设法去积极改进完善,争取在不太损害生产者利益的情况下,切实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以防再度发生牛奶安全问题才好。

浙江陈健敏

上一篇:府院动向 第11期 下一篇:学术观点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