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所学校都有个性

时间:2022-09-11 04:51:26

让每所学校都有个性

2011年12月,初冬的广东南海,一场火热的特色教育“PK”正在上演。

这是南海区教育局竞争性分配资金项目的答辩会现场。全区的五六十所学校和幼儿园,经过特色展示、现场答辩,角逐总额700万元的财政专项资金。

以竞争性分配资金来推动特色学校创建,是南海教育的一项创新。作为“推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国家试点项目,南海人在教育改革上一直不乏大手笔。为此,南海区仅2011年投入的财政经费就达到2700万元。

这样的竞争机制,会不会导致“强者恒强”,进一步拉大教育资源分配差距?有人不无担忧地提出质疑。但最终的结果打消了人们的顾虑。在竞争中胜出的17个单位,有一大半是来自于教育实力相对薄弱的镇街。

“虽然我们是农村小学,只要办出特色,一样有竞争力!”本次评比,凭借独有的“树本教育”特色,狮山第一小学一鸣惊人,夺得小学组第三名,让校长巫洪金和全校师生都感觉很提气。

如今,南海教育资源的优质率已达80%以上。在此背景下,彰显教育特色成为教育内涵发展的突破口。南海区教育局常务副局长吴赐成告诉记者:“我们的目的是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个性,发挥教育改革试点的示范作用。”

狮山第一小学坐落在一条僻静的乡村公路旁,围墙外就是成片的农田。

5年前被派到这里当校长,巫洪金嘴上没吱声,心里一百个不情愿。回想当初,巫洪金笑言:“现在要是把我调离,我是一百个不愿意走。”为何前后态度迥异?在这所农村小学,校长巫洪金找到了学校教育的“魂儿”,也找到了个人教育生命的皈依。

刚到狮山一小的经历并不愉快,用巫洪金自己的话说,“一进校园很压抑,总感觉气场不和谐”。这是镇上出了名的薄弱学校,基础差、观念落后。

困顿中,一个偶然的发现,给了他办学的灵感。

一天,经过学校旁一个院落,无意中看见门楣上“树本善堂”几个大字。回去一查资料,这个树本善堂成立于一百多年前,是广东最早的慈善机构之一。从这座旧宅中,巫洪金惊喜地发现了教育的价值。“树本善堂,这个名字与教育的精神多么吻合啊!树人先树本,做人当以善为本。”

借助这一独特资源,巫洪金提出在学校打造“树本教育”。他开始大做文章,树本教育之歌、树本教育宣言、树本教育报、树本教育标识和口号……一番轰轰烈烈的“打造”过后,巫洪金有点失望,学校并没有出现期待中的变化。

问题出在哪里了?反思最初的这些做法,巫洪金承认:“当时太急了一点,总想通过树本教育尽快改变学校面貌。”

特色教育不是简单地“贴标签”,欲速则不达。巫洪金沉静下来,进入学校教育的内部,一点一滴地改变师生的行为方式。变革从课堂开始,学校提出构建“树本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最“树本”?全校教师讨论后一致认为,“树本课堂”就应该以学生为本。怎样以学生为本呢?他们参照课改名校的经验,倡导“四自”教学模式——自学、自教、自编、自演。

但是,课堂教学改革很快遭遇到师资“瓶颈”。在这所小学里,教师平均年龄偏大,很多人半辈子在村小任教,学校多年没出过一个标杆式的“名师”。

面对新问题,“树本研修”应运而生。“既然教师‘单兵作战’不行,我们就靠团体制胜。”在这方面,教过师范学校的巫洪金很有办法。首先,各教研组内,教师同备一节课,先由一人试讲,全组评议、修改,第二人再讲,继续评议、修改,如此循环,举全组之力打磨出一节精品课。接下来,每个教师选择不同的课题,准备一节属于自己的精品课。对此,巫洪金有一个形象说法:“就像流行歌手一样,每人都有自己的成名曲。”很快,在各级教学比赛中,狮山一小教师开始崭露头角。

下一步,巫洪金又瞄准了“树本管理”。从树本善堂的事迹中,他提炼出“树本教育”的目标: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以激发师生的善端。

有一位教师,因为人事改革中的矛盾,对校长有怨气。后来,学校开辟了种植园,组织师生种菜种花。巫洪金发现,这位教师在种菜上很有一手,班里的责任田打理得绿意盎然。不久,学校举行种植比赛,这位教师种出的冬瓜被评为冬瓜大王,她别提多高兴。从此,这位教师对种菜更加着迷,每天下了班还不肯走。慢慢地,她脸上的笑容多了,教学也有了很大起色。现在一见巫洪金,她总是热情地打招呼:“校长,尝尝我种的菜吧。”

教师们的心态变了,气场和谐了,巫洪金也感觉特别舒心:“我每天早晨都是笑着走进校园,然后晚上笑着离开。”

让巫洪金最高兴的是,今年10月,修葺一新的树本善堂将迎来125周年纪念仪式。经南海区政府倡议,届时学校将正式更名为树本小学。

“树本教育”成功的秘诀何在?巫洪金这样回答:“树本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校本化。我是借‘树本教育’的瓶,装‘素质教育’的酒,用我们个性化的认识与实践,把学校带向一条更有生命力的道路。”

2011年12月,南非德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会议第三天,一位中国大学生登上讲坛,向全球青年分享他的中国西部气候科考报告。他叫沈钊,毕业于南海区狮山石门中学。那年10月,沈钊深入宁夏农村,了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作为“中国青年绿色大使”,沈钊来到德班,表达青年人对环境保护的一份责任。

在沈钊的母校,一直关注他成长的闫灵麟老师告诉记者:“是学校有特色的科技活动,让他对环保产生了兴趣,也培养了他关注社会的意识。”

狮山石门中学的科技创新教育,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是出了名的,是首批“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曾被授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但提及科技创新教育,该校校长温伟平没有奢谈奖牌和荣誉。“科技创新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几个尖子或拿几块牌子,它是我们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载体之一。”

在这里,科技创新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使这一理念得到保障的是学校独具特色的一项管理机制——学生科学院。

每年新生一入校,就会收到学生科学院的招募传单。这是一个学生自发参与、自主管理的机构,从院长、副院长到各学部部长,都由学生担任。

这跟一贯的社团管理有什么不同?闫灵麟老师解释说:“最大的不同就是,学生科学院是与团委会、学生会并行的独立组织,自主性和专业性更强。”过去,学校有三四十个学生社团,不分科技、人文、艺术、体育,统一由团委会管理,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学校想到了这个办法。

如今,除20%的学生加入学生科学院外,学校还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科技创新课。每年科技节,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全程历时两周,学生仍觉不过瘾。

这样的教育,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有形的成果或科学素养,还有更多精神收获虽然难以衡量,却对他们的成长同等重要。

两年前,女生黄旖婧发现,她家附近的很多植物都枯萎了。闫灵麟听说后,鼓励她把这作为一项课题来研究。随即,男生李达坚、李禹韬加入进来,组成了一个科研小团队。经过实地考察,他们认为,是当地工厂污染造成的。

学生们多方搜集资料,又做了植物的对比实验,然后一脸凝重地来找闫灵麟:“老师,我们的数据跟环保部门公布的结果不一样,怎么办?”闫灵麟想了想,认真地说:“科学的态度就是求真,只要我们的数据能经得起检验,一定能够被大家认可!”为此,学生们重新进行了数据测试,还跑到大学和环保部门去求教专家,最终得出结论:工厂的粉尘污染和重金属污染,是导致植物大面积枯萎的原因。

这项研究成果,在当年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在长达数月的研究中,闫灵麟也目睹了学生们的细微变化。

起初,他们的合作并不融洽,常为一点小事争执不下。一件偶然的小事改变了他们。一天野外调查归来,突然下起大雨,三人中只有黄旖婧带了雨伞。“咱们一起打伞吧。”黄旖婧说。“没事,我们不怕。”两个男生有点迟疑。“来吧,咱们是一个团队,有难同当。”黄旖婧笑道。就这样,三个人挤在一把伞下,搀扶着回到了学校。从此,他们的关系明显变得融洽了。

而让闫灵麟感动的是,获奖归来的飞机上,三个学生做的第一件事是写感谢信。对研究过程中提供帮助的人,他们一一写信表示感谢。

也正是从这些学生的成长中,校长温伟平有了一个坚定的认识:“近几年,科技创新教育已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实际上,我们最大的教育特色是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强健体魄、阳光心态和幸福心情。”

多年前,在南海区大沥实验小学,校长许贤苏一直着力打造学校的教育特色。

有一天,许贤苏到外地考察,看了一所学校的跳绳运动,不禁眼睛一亮,这就是他想要的东西!回来后,他立刻决定在全校推广跳绳。

他没有“冒进”,先派体育教师外出“取经”,学成后成立一支学校跳绳队。经过一段时间苦练,跳绳队在学校运动会上亮相。队员们展示了各种绳艺,单摇、双摇、双人跳、多人跳、8字跳……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引来阵阵掌声,场下很多学生也跃跃欲试。运动会一结束,就有班主任来请缨,要让全班学生练跳绳。没过多久,跳绳风靡全校。

老师们惊奇地发现,一根看似不起眼的绳子,竟有如此大的魔力。一到课间,全校学生人手一根跳绳,笑声伴着跳绳纷飞。受到学生的感染,老师们也爱上了跳绳,师生同跳,其乐融融。

学生们对跳绳的着迷,也引发教师们去深入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特色?

在教师邹淑梅的班里,有一个叫小宇的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爱说爱动。一天,小宇因为没写作业被留下。“老师,我要参加跳绳队训练。”“写不完不能去!”没想到,一向顽皮的小宇急得直掉泪。邹淑梅让他先去训练,随后悄悄跟过去。只见训练场上的小宇,自信而专注,累得满头大汗也不休息。那一刻,邹淑梅既惊喜又感动,也不由得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第二天一见小宇,邹淑梅夸他跳绳棒。破天荒被表扬,小宇很兴奋。“可是,如果你完不成学习任务,就会耽误练跳绳。”邹淑梅说。一向听惯了批评的小宇,这一次很爽快地说:“老师,我保证按时写作业。”他果然说到做到。以后在课堂上,邹淑梅也有意创设一些有趣的活动,调动小宇的参与热情。

如今的小宇,偶尔还会犯错误,学习依旧不好,但却在努力改变自己。因为跳绳出色,他在班里变得很有人气。

看得出,对教师而言,教育中多一点特色,就会多一些发现学生的途径,多一项评价学生的标准,从而让自己的教育多一些美妙的可能性。

正因此,校长许贤苏不再为没特色而发愁了,他的关注重点转向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满足他们个性化发展需求。

学校推出的“兴趣超市”,就是这一理念的鲜明体现。教师们通过调研,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然后招募有相关特长的教师,开设了30多门选修课程。现在每周二下午,是“兴趣超市”的活动时间,也是学生们最快乐的时候。

如今的大沥实小,有了一批小画家、小歌唱家、小体育健将、小作家……用校长许贤苏的话说:“在我们学校,没有后进生,只有特长不同的学生!”

显然,特色教育不能一味求新求奇,要遵循孩子的成长需求。

南海区西樵镇第四小学地处工业园区,近7成学生是外来务工者子女,大多学习习惯差,有厌学情绪。几年前,校长潘洁园提出,构建以“生命书旅”为主题的阅读特色,让阅读成为孩子向往学校的原动力,制定了星级阅读评价机制,通过班级阅读、亲子阅读、社区阅读、自主阅读,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如今,学生们爱读书了,习惯改善了,变得开朗、自信。被阅读特色所吸引,一些镇外的家长宁愿每月多花几百元交通费,也要把孩子送来就读。

走进南海区西樵第一小学,记者印象深刻的是教师们阳光般的笑脸。在这里,教师们一天到晚似乎有说不完的快乐。

到底有什么秘诀,让这个校园变得如此欢快?这还要从校长潘丽然说起。

一年前的暑假,潘丽然调到西樵一小任校长。假期里,她用心思考着,开学第一天,怎样在全校师生面前亮相?

2012年9月1日,全校第一次教师大会。当潘丽然带着新的领导团队亮相,教师们好奇地揣测着:新校长是什么样的人,好不好相处?

按惯例,该校长讲话了,突然,欢快的音乐声响起。伴着动感十足的旋律,潘丽然满面笑容,带着班子成员迈着欢快的舞步,唱起了创编的《最炫一小风》。“哈哈!”台下全乐了。谁也没想到,新校长以如此幽默的方式开场,原本有点拘谨的气氛顿时荡然无存,教师们也一起唱跳起来。一曲唱完,掌声如潮。

随即,潘丽然提出她的管理理念——“同唱、同行、同乐、同心、共赢”,号召大家“微笑面对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和谐的氛围下,沟通变得格外融洽。

为什么要这么做?潘丽然说:“快乐是可以传递的,我希望用自己的快乐感染教师,打造一支阳光团队。”

为此,从第一天起,潘丽然就注意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每到教师过生日,她就会提前准备一本相册。校领导一起动手,画一幅画,签上名字,写下祝福。

“你看,这是我们给最近过生日的教师准备的。”潘丽然翻开一本相册,扉页上画了一只憨态可掬的大肚子青蛙,旁边写道:“大肚(度)使你更加愉快!”再翻一页,是教师本人旅游时的照片,旁边写道:“美丽的何止风景?还有你!”再后面是空白页,也写着一句充满期待的话:“生活中更多的美丽瞬间,等待着你自己去发现和收集!”教师生日的当天,一进办公室,精心准备的相册早已悄悄放在办公桌上了。这一刻,教师心里是无法言喻的快乐!

在这里,快乐不只是生活中的小点缀,也是一种工作理念。“三八”妇女节,学校举行趣味运动会,男教师也“友情赞助”。每个年级是一个代表队,队名五花八门,蜂花队、笑口队、开心队、向前队……出场式上,男教师们扮作小蜜蜂、机器猫、四小天鹅……怪异的造型引来阵阵爆笑。这样的活动,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教师释放了压力、融洽了感情。

把快乐传递给教师的同时,潘丽然希望,教师们也能创造快乐,把快乐带向学校的每一个人、每一个角落。

如今,快乐工作成了教师们的一种自觉追求。开学了,教导主任在校园QQ群科任教师分配表,同时附上一句快乐提示,“有效的工作,从良好的沟通开始”,最后是一个笑脸符号。周末了,工会主席群发信息,让教师把快乐带回家,也提醒大家别忘了参加周末集体健身。冬至到了,一位教师想到家乡有吃甜橙的习俗,从家里带来一大箱橙子请同事品尝。

教师快乐了,心态阳光了,受益的自然是学生。一位家长发来短信:

“尊敬的潘校长,在您的学校里,我的孩子变得非常自信、开朗,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您领导下的阳光团队,谢谢您!”

每次收到这样的反馈,潘丽然都会与教师分享,鼓舞大家更加用心工作。“我相信,管理的至高境界是心灵的互动。一个愉悦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会让教师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享受教育的幸福!”潘丽然说。

2012年12月,南海区西樵镇迎来“省教育强镇”复评,在许多的教育指标中,深受专家组赞赏的一项就是,这里校校有特色,真正是“一校一品”。

“目前,我们已经有一批有影响的特色学校,像西樵一小的粤剧特色、四小的阅读特色、实验小学的生活教育、民乐小学的狮艺武术……新的特色学校不断涌现,有的学校还不止一项特色。”提及特色教育,镇教育局专职副局长何志坤如数家珍,笑容里是掩不住的自豪。

只有熟悉当地背景的人,才知道这项指标背后蕴藏的“含金量”!

西樵,地处南海西南一隅,过去因为交通不便,发展相对滞后,被人戏称为“南海的西伯利亚”。教育也曾是这里的“短板”,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师资,面临着好教师留不住、新教师进不来、老教师不愿学的尴尬。

怎样走出困境?西樵人审时度势,确立了“不争第一创唯一”的理念,选择走一条多元、特色、个性的内涵发展之路,力争“让每一所学校更有文化”。

这个目标很明智!但没有师资支撑,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为此,西樵人整合了镇内教育培训资源,成立了一个镇级教育培训基地。

要培训教师,首先要解决的是,培训师从哪里来?“我们没有条件经常请国内的名家名师来指导。”西樵教育培训基地的丁志群校长坦陈。面对看似无解的难题,一个“逆向思维”式的办法产生了。“既然‘请进来’行不通,干脆立足本土,从当地的名师中,甄选、培养我们自己的培训师。”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仅有本地名师,难免感觉气场不足。怎么办呢?“我们自创了‘团队激励’的培训模式,通过头脑风暴来实现智慧共享。”丁志群说。如今,基地发展项目已被省教育厅列入“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并获得专项基金支持。

想当初建这个基地时,副局长何志坤有言在先:“别指望我用行政手段逼教师来培训,要想办法吸引他们主动参与。”

为此,从教师需要出发,基于“任务驱动”的一系列培训内容应运而生,每一次都是教师关心的新鲜话题。听班主任们说工作与家庭难以兼顾,培训就以“班主任的时间管理”为题。中考快到了,就来一起研讨如何应考备考。最近,镇教育局要举行听课评课大赛,培训就围绕这个话题展开。

教师平时都很忙很累,在这里,培训被定位为“在休闲中学习,在学习中休闲”。这是什么意思?西樵教育培训基地,就建在一座江心的小岛上。岛上人烟稀少,空气清新,到处是婆娑的大榕树,耳畔是小鸟的欢唱。

培训也从登岛那一刻悄然开始。走进宿舍,眼前一亮。每一间宿舍由镇里一所学校“认领”,墙上是校园文化介绍。教师来培训,耳濡目染间了解了不同的学校文化。伙食安排也有讲究,有专门的养生菜单,营养均衡。食材取自岛上,新鲜可口。餐厅里贴着食疗和养生的知识,让人处处留心皆学问。

尽管每次培训时间不长,带给教师的却是多重的精神享受,通过专题讲座、团队教研、三人行教育论坛,收获着专业成长的快乐;同时,户外拓展训练、双人自行车、养生八段锦等休闲项目,让他们放松身心,体验着童年般的幸福。

如此“接地气”的研训,培养了大批优质师资,也为特色教育注入了生命力。近年,西樵教育“异军突起”,成为南海最有活力、最具特色的镇街之一。

今天的南海,为创建教育特色,各个镇街都有自己的“独门武器”。在大沥镇,近6成生源为外来务工者子女,从推进教育公平出发,镇教育局创新管理机制,实施“学片管理一体化、中小幼发展一体化、公民办教育一体化”的改革,构建了良好的教育生态。“作为南海教育的排头兵,我们将力争在教育城镇化建设上,探索出一整套有效经验。”大沥镇教育局长梁雄为踌躇满志地说。

特色教育是什么?

一千个教育者会有一千种理解,一千所学校会有一千种表现形态。这或许就是特色教育的魅力所在,面对教育内涵发展的时代要求,它应运而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实践智慧与价值追求。

综观南海的特色教育实践,无论特色文化、特色项目、特色课程,还是特色管理、特色培训,都从不同维度展示了教育发展的丰富可能性。借助特色教育这一载体,南海人不断更新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修正着对教育规律的认识。

说到底,只有面向教育中的“每一个”,让每一所学校都办出个性,让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得到尊重,才能使教育发展的可能性得到最大实现。

上一篇:形成性评价应关注学生发展 下一篇:做一个思考着的行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