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政治教学实效

时间:2022-09-11 04:39:56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政治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420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突出学生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显得尤其重要。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能真正得到重视?却值得令人深思。

环顾周围一些老师的教学,许多人在课堂上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讲到底。学生在课上只是静静地听,默默地记,教学成为单向传递知识信息的过程。当然,也有一些老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动了一番脑筋,在课上运用了展示台、爱博机,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师生双边活动搞得热热闹闹。这种教改,其实只改了形式,而实质未变,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思想的内涵和意义未能真正理解和认识。那么,我们究竟要怎样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实效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正确理解和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是会学了。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总之,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的机械叠加。

那么,师与生、教与学究竟应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可见,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接受现成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能力。因此,教学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外因,而学生是内因,教师的教最终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以激发和完善学生的内因为宗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既不是以教师为外因的被动接受,也不是以学生为内因的无端发现,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主动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侧重于指导、引导学生如何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开发他们的智力和培养他们的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仅是客体,教是为学而服务的。但这并不是说教师的作用就不重要。学生学得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引导是否得当。因此,教师在认识了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的基础上,应该在“导”字上做文章,想办法。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质水平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二、抓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他们的教学参与意识要搞好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抓学生的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超前学习,然后根据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化教学。

首先,抓启导,激发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能使学生从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中解脱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要让学生相信自身具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有很大的可塑性,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的自学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抓指导,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超前自学绝不是放任自流,需要教师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在指导学生自学时,对每一框节的学习都要提出具体要求,在教材的重难点处出思考题,列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师的指导要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体现“从教到学”的转化。为此,教师的指导过程应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教读阶段,即教学生怎样把课本内容读懂读通。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形成自学习惯。二是引读阶段,即教师由教转为“引”。三是自读阶段,它标志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不仅能独立地阅读课本,而且学会了质疑问难,学会自己提问题。教师正是围绕学生所带的问题进行深化教学的。

再次,抓反馈,了解和深化学生自学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布置的思考题及一些重要原理进行提问,可以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完成。有些问题可让学生来讲解,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和难点,由教师重点讲解。由于减少了全面、详尽地讲解过程,使课堂空余时间变多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时间,加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设计每一个问题,创设新的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而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备课。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法。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新的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同时,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一头,如:学生的整体水平和认知能力如何?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基础水平、思维能力又有何差异?这一切教师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考虑问题才会周全,课堂教学才能避免出现差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真正发挥主导者的作用。

总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靠教师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要靠教师来设法诱导和培养。在组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我们经常所说的调动人的一切积极因素,实际上就包括这个含义。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说,也是一种摸索和探讨,一种人力资源的开发。至于如何用更有效的途径和手段来开发这一资源,还需要广大政治教师进一步努力探究。

上一篇:浅析汽车维修业发展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职场能力... 下一篇:怎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