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宁强移民安置工程缘何搁浅

时间:2022-09-11 04:16:39

陕西宁强移民安置工程缘何搁浅

2011年12月14日上午,冬日的天空灰蒙蒙的,寒气袭人。看着眼前这片积水的空地,陕西宁强县二道河村84岁的老农民张有全感到不解,陕西省确定的重点移民安置工程在宁强县竟然搁浅。

而原本等待在2011年底移民的、7788个居住在宁强县地质灾害区的村民也被迫将期盼的眼光伸得更远。

移民工程落户宁强

从2010年年底开始,陕西省启动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计划。政府希望在未来10年的时间里,完成陕南汉中、安康和商洛3市28县240万山区村民从地质灾害区移往安全地带的迁徙。这一计划自诞生之日即备受瞩目。陕西省政府明确指出,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政治任务,当地县政府为第一责任人。

宁强县地处汉中市南部山区,南接四川,西临甘肃,地处秦岭和巴山两大山系的交汇地带,是陕西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县之一,也是重点移民搬迁县之一。

依据《陕南移民搬迁安置规划》,宁强县2011年――2020年共需搬迁18073户69825人,主要安置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扶贫移民和生态移民四大类搬迁户。2011年,汉中市下达宁强县搬迁任务是1805户7788人。其中宁强县汉源镇二道河安置小区,是宁强县移民搬迁项目中最大的移民安置点,也是汉中市最大的集中安置点,是一项重大示范工程。该工程总规划占地180亩,设计住宅面积19.38万平方米,可安置群众1843户8361人。按照“统筹城乡、统一规划、集中安置、设施配套、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总体要求,移民安置全部在县城,推行上楼安置。其中,集中供养五保户180户180人。

据当地媒体报道,汉源镇二道河移民安置点,已由该县县政府统一征地220亩,完成征地任务,实施了三通一平,总投资2050万元。据介绍,该小区共设计多层住宅房屋42栋楼房、高层房屋7栋,设计总建筑面积21.44万平方米,可入住2307户。有60平方米―120平方米五种住宅户型供移民选择。搬迁移民村民对此翘首企盼。

2011年7月14日,宁强县二道河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举行了隆重的开发仪式。陕西省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董事长曲大伟,陕西省陕南移民搬迁指挥部副总指挥、陕西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平、陕西省汉中市副市长张雁毅、宁强县四大班子领导参加了开工仪式,其规模之大可见政府对这一移民安置点的高度重视。

在开工仪式上,汉中市张雁毅副市长要求宁强县要发扬抗震救灾精神,进一步加大对移民搬迁工作的领导,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管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提高建房质量,把集中安置点建成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精品小区。陕西省陕南移民搬迁指挥部副总指挥、陕西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平表示将积极支持宁强县移民搬迁工作,希望宁强县加大移民搬迁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建房管理,按期高质量完成集中安置点建设任务,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相关领导表示在2011年年底前建好二道河移民安置点,确保移民的顺利搬迁。

听到这一个利好消息,等待移民到二道河安置点的山区村民感到兴奋,他们似乎感受到了即将“安居乐业”的幸福感。

停滞不前的民心工程

然而,在随后的时间里,宁强县二道河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工程并没有像规划的那样如期顺利进行,“民心工程”被迫搁浅。

“本来这是件好事,将山上的村民移到我们村,我们也支持。但是我们村人均土地很少,如此大的征地,居然没有召开过全体村民大会,没有政府公告,没有和村民签订任何补偿协议,只是每亩给村民补偿6.2万元,失去土地的村民以后将靠啥生活?”村民廖长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在采访中,记者从二道河村几位村民口中得知,从2011年4月开始,宁强县在二道河村四个村民小组征地,总面积350亩,都是平坝和水田,但实际上,移民搬迁安置点规划用地仅为180亩。因此,有的村民并没积极配合征地活动,并出于自己的考虑,要求县里给失地农民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体制,或者给每家留两三分地,这样每月都能有几百元钱的收入来维系基本生活,或者种点粮食、蔬菜,不用花钱买。但是,这些要求并没有得到县里答复。

7月27日,宁强县开始进入二道河村三组征收土地。

“当时很可怕,施工方30多人开着铲车冲向村民,将汪晓珍等四名妇女铲起,推了几十米远……在场的二道河村民都被震惊了。”张有全和几个村民回忆说。

这起不和谐的事件引发了二道河村民的怒火,移民工程就此停滞不前。

重点工程成了积水池

2011年12月14日,当网络导报记者在宁强县城拦下出租车,告诉司机想去二道河安置点时,司机告诉记者:“那个地方啥都没有建,只有两个大水坑。”

但在记者的要求下,司机还是带记者去了二道河。

记者在现场发现,二道河安置点开工时挖的地基坑里积水满池,四周杂草丛生,工地上没有一个人。

“直到现在,山上经常有人结伴下来看这个移民搬迁安置点”,二道河村民老王说,“他们都希望能早日搬过来安居乐业,我们也都理解,谁愿意一直住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地方?但今年他们是无法搬到二道河移民点了”

2011年12月15日,在宁强县陕南移民搬迁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周成华副主任向记者介绍说,二道河搬迁安置点是汉中市政府原定2011年必须完成的安置任务,县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征地补偿款也给了村民,但是二道河村民认为补偿低,还要求解决低保等问题。由于受到村民阻拦,移民工程被迫停了下来。

对于二道河村民反映的先建后批等问题,周成华表示,土地手续正在报批,边用边报边建,2011年移民安置任务难已完成,二道河移民安置点可能2012年再推进。

据了解,在二道河移民安置受阻后,宁强县又在该县的阳平关开始移民安置点的基础建设。

编后 “民生工程”项目停滞并非只是出于资金问题和村民的诉求,尽管在这之前,对于这项庞大的移民计划,陕南包括宁强各市(县)所反映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问题。按照陕西省方面的测算,陕南三市共搬迁63.54万户,建房成本按平均每平方米1200元计算,把小区道路建设资金包括进去,移民搬迁总共需要688.7亿元。 这些成本实际上将由陕西省财政、市(县)财政、搬迁户三方共同承担。按照2011年上半年陕西省所确定的标准,政府承担的费用分为建房资金、配套设施资金两部分,各有200余亿元(分10年支出),其中建房资金每户补助3万――4万元,省、市(县)各承担50%,配套设施资金每户补助3万元,由市(县)一级财政统筹解决。事实上,此后,针对市(县)政府大量反映的筹资困难,陕西省决定由省级财政承担起大部分责任,重点是200余亿元的配套设施资金。 但移民工程所考验的显然不仅是资金解决能力,事实上更是对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手心手背都是肉”,对于被征地农民,如何做到政策先行,合情合法合理,解除其后顾之忧,减少阻力,是考验政府行政法制化和人性化的开始;而不和谐的因素只能为移民工程添堵。对于那些期盼早日搬到移民安置点的村民来说,政府就是他们的“救命恩人”,早一天远离地质灾害区,对他们来说将是最大的福音。 对于宁强县来说,未来“光荣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依然艰巨而复杂。移民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充满“大爱”的民生工程如何在执行过程中不被基层政府异化,如何顺利的加快移民搬迁和安置的步伐,仍将是对他们长久的考验。

上一篇:规划生态园竟然卖别墅 下一篇:草民的宏大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