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空巢中年”困境及对策思考

时间:2022-09-11 03:18:19

浅析“空巢中年”困境及对策思考

[摘要]在计划生育实施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中国农村家庭呈现出家庭规模小型化和家庭结构“空巢化”的趋势。特别指出的是,独生子女因为婚育、工作、求学和参军等原因“单飞”,“空巢低龄化”的特点在许多中年家庭中逐渐呈现出来。本文基于对G市十一个区县的调查数据,从“空巢”中年人和子女两个角度实证研究了“空巢中年”的生活现状,深入剖析空巢中年人在家庭、身体、工作和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解决“空巢中年”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空巢中年;生活现状;问题;对策

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人力资源流向发达地区,以及我国特殊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结构的影响,独生子女家庭结构越来越普遍,随着子女因外出求学、工作、结婚等因素离开家庭,其父母则提前进入了空巢期,这一时期的父母往往正处于40-60岁的中年时期,这种家庭结构称之为“空巢中年家庭”。与“空巢老年”的被动形成不同,父母一代会有希望子女发展,鼓励子女“离巢”,所以“空巢中年”的形成有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性。然而,过早的“空巢”容易打乱中年人原本的生活规律,无法很快适应新阶段的中年人也因此繁衍出了许多身体、心理、家庭和社会等问题。中年空巢家庭有别于老年空巢家庭,中年人作为社会上的中流砥柱对我国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人们往往被中年人如日方中的形象蒙蔽,并没有过多地关注和关心“空巢中年”这一群体。“空巢中年”是一个亟待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活跃家庭氛围,理性处理危机

对于子女来说,虽然离开了这个家庭,不能长时间回家陪伴父母,但是在外地求学、工作或者因为婚姻而离开的时候,作为子女都应该保持和父母的沟通,了解家里近段时间的经济情况和父母的身体状况。同时,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去寻找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小圈子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以此种方式来活跃家庭的氛围。对于处于“空巢中年”女性应该积极地面对这一生理的变化,通过咨询医生和医学检查来帮助自己生理机能的恢复,生活中可以通过电话和网络等形式和子女进行沟通来适应“空巢”期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空巢中年”男性应该保持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态,积极与妻子进行沟通交流,以家庭的健康和谐为生活中的目标,避免出现出轨的心理和行为。

(二)加强沟通交流,保持健康心态

“空巢中年”阶段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良好的心境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度过“空巢”的过渡期,减少因“空巢”而引发的中年心理问题。“空巢中年”人需要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大胆坦白,可以和自己的伴侣或是一个你所信任的朋友坦白自己的感受,让伴侣知道你的想法和担忧,通过相互沟通来调节“空巢”的负面情绪,也从沟通中调适自己的心情。在自己的内心需要宣泄的时候不要犹豫,而是向身边的人积极地寻求帮助,加强与家人的沟通交流,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等来缓解心理压力。

(三)关注群体服务,开展关怀活动

为帮助“空巢中年”群体找回原有的动力,社会应关注对于“空巢中年”群体的服务,缓解他们在空巢期间的空虚。帮助空巢父母重建和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去重拾自己的兴趣爱好,缓解“空巢中年”群体的工作压力和调节他们的工作心态,排遣他们的工作烦恼,调整工作姿态,使得“空巢中年”群体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工作上的各种问题。同时,社区或相关部门可以开设更多的适合中年群体的活动鼓励中年群体参加,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充实中年空巢群体的生活,同时以提醒更多的社会群体来关注并关爱这一中年空巢群体,以缓解空巢危机这一社会现象。社工可以为处在“空巢中年”期间的父母送上关怀。定期拜访“空巢中年”家庭,为“空巢中年”父母送上必要的心理排遣和心理疏导,缓解他们在生活中和家庭中的烦闷和寂寥。同时,社工可以为他们送上日常生活的关怀,提醒他们在生活中多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宣传健康知识,让空巢父母留意自己的健康状况。

(四)重拾兴趣爱好,学会自我调节

“空巢中年”人为避免在“空巢”期间产生工作的烦恼,可以通过向子女倾诉工作中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激发子女在外地努力工作从而减少家庭负担,另一方面也可让压在自己心中的烦心事得到释放。在调查统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发现相当部分“空巢中年”家庭在面对工作压力的时候,会通过旅游、养花、运动和散步等方式,以重拾自己的兴趣爱好来缓解工作压力,以此来解决在“空巢”期间因为工作对“空巢中年”家庭所带来的家庭压力。在工作之余,甚至工作繁忙的时候都应该抽出时间来陪伴对方,可以通过去旅游的方式来增进夫妻之间的感情,拉近夫妻双方因为繁忙的工作而产生的距离,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婚姻,为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创造良好的感情氛围和条件,顺利度过“空巢”期。

总而言之,“空巢中年”异于“空巢老年”之处在于,“空巢中年”对“空巢”群体的影响并不是集中于维持生计问题,更多的是影响“空巢”群体的心理问题。基于对G市十一个区县“空巢中年”人基本生活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空巢中年”群体在身体、家庭、工作和心理四个方面都存在微妙的变化,同时,不同的因素和生活环境也影响着“空巢中年”群体的这四方面变化,从这四方面的变化中反映出处于“空巢”的中年人在在这一阶段存在隐忧。

参考文献

[1]张绍刚.大学新生离家对“中年空巢”父母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1):48-49.

[2]易富贤.大国空巢: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02).

[3]郑嫦.浅谈中年人的心理危机及调适对策[J].社会学研究,2013.

[4]王溪h,杨国玉.“空巢”现象影响下中年人心理现状分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2):24-27.

[5]魏贝贝,翟智敏.诡异心理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130-131.

[6]向雅洁.社会工作介入独生子女父母的“空巢综合征”的方案研究――以因子女离家上学而进入空巢期的独生子女家庭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13.

作者简介

麦诗韵(1993),女,广西梧州人,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本科在读,专业方向:行政管理学.

王凡凡(1992),男,江西赣州人,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本科在读,专业方向:行政管理学.

李桂芳(92),女,广西南宁人,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本科在读,专业方向:行政管理学.

霍石华(1993),女,广西梧州人,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本科在读,专业方向:行政管理学.

上一篇:正确行使武装巡逻盘查权 下一篇:物联网技术让机器开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