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分析

时间:2022-09-11 11:33:00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分析

摘 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也越加凸显。拓展教育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其重要性越发凸显。本文从拓展阅读对小学生能力发展的作用入手,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改善策略及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拓展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拓展阅读逐渐成为学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以“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为关键词搜索知网文献,2000年时相关文献仅3篇,而至2015年为78篇,并呈逐年攀升趋势,相关文献的被引量也呈增长趋势。

基于此,笔者现就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中的相关问题尝试做一些分析。

一、拓展阅读对小学阶段儿童的作用

新课标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这一指导要求下,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拓展阅读”的概念,很多教师已经身体力行地实践。

在具体的实践中,有部分教师认为,拓展阅读是与课外阅读等同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粗疏地框定了一些所谓拓展阅读的书目;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拓展阅读应以课本为中心,仅仅指向的是解决读书“量”的问题。事实上,两者都为对拓展阅读形成正确、客观的认识。

(一)拓展阅读是实现自我教育的根本基础

阅读就不仅仅是针对儿童的一种基本的技能训练,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儿童在今后的生活中实现自我教育的基础。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在最狭义上认识文字,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建构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在这一意义上,相较于着眼于基本能力训练的课内阅读,通过强调自主阅读、多元阅读,拓展阅读恰恰是更有利于孩子培养其心灵的有效手段。

(二)拓展阅读是辅助课堂学习的重要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阅读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反还会减轻其负担。如果,一个孩子具备浓厚的阅读兴趣,他会更加主动地阅读,随着看的书越多,其思维也就更活跃,在学习其他知识时候也就更轻松,其他方面的能力也相应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围绕课堂的文本内容,教师可以适时进行一些相关的拓展阅读,在立足课堂文本的基础上,拓展阅读实际所承担的功能是补充和延伸,正是由于与学习内容的共通性,可以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地理解文本,从而巩固课堂阅读的效果,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

二、当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正如上文中已经指出的,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拓展阅读存在一定误解,这也就造成了以下问题:

(一)阅读内容筛选不足

由于将拓展阅读与课外阅读相混同,导致在选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盲目迷信于所谓的“经典读物”,从中国的古典名著,到西方的各类经典著作,但凡是在文学史、乃至历史中较为知名的书籍都被列入其中。虽然,看似有庞当的阅读量,但是,由于缺少筛选,不仅无法真正发挥拓展阅读的作用,而且可能会挫伤学生本来就有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习惯培养不足

在提倡高效的现代社会中,即使是在成年人中,也一度流行过所谓“速读”的阅读方式,但是,正如许多研究者已经指出的,对于阅读而言,真正关键的并非阅读速度,而在于理解的程度。身处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阅读训练尚未达到十分娴熟的程度,更容易产生“走过场、粗糙浏览”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般的课堂阅读中不一定会凸现出来,但是,在拓展阅读中,尤其是围绕课堂文本的拓展阅读中,会逐一显现,此时正是需要教师针对这些问题一一解决,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较好的阅读习惯。然而,在实践中,教师往往对此种情况准备不足,究其根源,正是没有将阅读教学的重心放在阅读习惯的培养上。

(三)阅读氛围营造不足

当下,无论是社会空间,还是家庭空间中,都充满着各种诱惑,即使是小学生,诱惑也非常多,电子设备的普及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阅读媒介,但是,也让他们面临种种抉择。在游戏和书本之间,自制力和抗诱惑能力弱让小学阶段的孩子无疑面临极大的挑战。如果没有教师去系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拓展阅读就会被挤占压缩为某种课余中可有可无的活动。

三、以拓展阅读提升小学阅读教学的策略及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策略和路径来提升拓展阅读教学的水平。

(一)把握原则,逐步推进

1.立足文本,开拓阅读视野: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文本的阅读就是其视野的极限所在,单一的文本阅读会限制孩子们从文本中获得的体验,课堂阅读或课内阅读,主要是帮助孩子获得基础的阅读能力,而要进一步使其开拓眼界,正是拓展阅读的优势所在,因此,要通过丰富阅读内容来使拓展阅读与课堂阅读形成相互交叉,从而让学生获得更为多元的阅读体验。

2.创设条件,延伸阅读空间:为激发孩子们的读书热情,教师、学校及家庭都要努力创设条件,营造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通过与其他课程的老师,与学生家长相互联动,不仅让阅读停留在学校中,更让阅读能够进一步融入家庭,让拓展阅读更好发挥其功效

3.组织活动,展示阅读成果:教师要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孩子们搭建相互交流、展示成果、共同进步的平台,从而引导学生“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激励他们以书为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享受拓展阅读的乐趣。

(二)区分学段,因材施教

虽然,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部分,但是,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阅读教学的重点仍有所不同,因此,拓展阅读的具体实施方式也有所不同。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法,才能有效发挥出拓展阅读教学的功效。

1.低学段重在兴趣培养

对于低学段(1至2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系统的阅读训练才刚刚起步,所以,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理应成为这一阶段学生的阅读教学重点所在。与此同时,必须把握的是,这一学段的学生总体特征是注意力较易分散,因此,针对这一特征及上述重点,对低学段的学生可以主要采取感官、游戏和情感激励等方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具体到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画、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辅助文本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接下来中、高学段的阅读训练打好基础。

2.中学段重在习惯养成

中学段(3至4年级)是一个过渡阶段,在经过低学段的学习之后,该阶段的学生掌握了一定阅读技巧和能力,其对知识的接受水平也随之提高,但是,相对高学段而言,其阅读能力仍有待巩固,因此,对这一学段的学生而言,阅读训练的重点即在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高学段的学习做好准备。所以,拓展阅读教学的重点就转移到了辅助和巩固学生在课堂阅读中所学到的一些技巧上,尤其是对课前相关文本的预读,以及围绕课文一些相关文本的阅读上,使其逐步建立起“关联阅读”的习惯。

3.高学段重在自主阅读

高学段(5至6年级)的学生处于向中学迈进的阶段,在具备一定的阅读兴趣及养成相应阅读习惯的基础上,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基本的阅读技巧和基础的阅读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阅读不仅仅是最狭义的“读书识字”,而且还包括了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因此,这一阶段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促进学生实现自主阅读。配合这一主目标,拓展阅读就需要充分考虑与学生自己的兴趣相结合,教师可以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组织读书会等活动,在交流阅读心得的过程中,正向激励学生自主阅读。

参考文献:

[1]孙众.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课内拓展阅读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

[2]陈淑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上一篇:PON技术与PTN技术在高速公路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下一篇:试论煤矿顶板管理的具体方法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