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索尔斯基民族性特征在《图画展览会》中的体现

时间:2022-09-11 11:00:19

穆索尔斯基民族性特征在《图画展览会》中的体现

摘要:穆索尔斯基作为19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强力集团”中的一员,以其创作中浓郁的民族性风格和个性化的音乐创作技巧和语言被后世所推崇。其作品《图画展览会》钢琴套曲更是其音乐作品中的佼佼者,这部集穆索尔斯基创作风格之大成的作品长期以来备受后世推崇。学界对《图画展览会》的研究屡见不鲜,但是对穆索尔斯基民族性风格和个性化语言在此乐曲中的体现,缺乏较系统的研究。笔者谨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对穆索尔斯基创作中的民族性创作风格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穆索尔斯基 题材 素材 民族性

(一)题材的运用与俄罗斯民族紧密相关

1.俄罗斯神话传说和神话形象

穆索尔斯基很早之前写到:“在我的保姆的直接影响下。我开始了解俄罗斯神话。这对于俄罗斯人生活的大无畏精神的感触,是我在学习最基本的钢琴演奏规则之前进行即兴音乐创作的主要动力”。所以有关于穆索尔斯基童年中的第二个重要因素。他在自己的自传中曾提及。即是“神话传说和民间生活的精神”。这些童年生活的积累,也为穆索尔斯基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民间音乐神话形象和素材,其中这些最初的创作因素也被成熟地被应用到了《图画展览会》中。

2.俄罗斯的历史事件

穆索尔斯基作为“强力集团”中的一员,致力于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反映俄罗斯的现实生活和历史事件,描写俄罗斯民族风土人情和民间神话传说。体现俄罗斯人民的心理、愿望、性格和喜好。他的音乐遗产最主要的部分都受着一部分历史观的制约,处处凝聚着历史主题。穆索尔斯基对过去的理解。对过去俄罗斯历史的“透视”和感悟历史资料的能力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他注视着现在和过去的俄罗斯,他珍视他的历史使命。他在道义上充分体现出了民族责任心,在创作上也实现了自己要做一个“有思想的音乐家”的崇高理想。

3.俄罗斯的现实生活

穆索尔斯基。与俄罗斯肖像画领域的列宾、战争画领域的魏列夏庚一样,是现实主义的艺术家。是信仰俄罗斯人民的人。同时也背负着俄罗斯民族沉重而伟大的使命。他以本土的音乐形式充实、滋养自己,以所见、所感、所闻的社会现实生活为创作的源泉。穆索尔斯基虽出身地主家庭。但家庭的动荡和社会的变革使得穆索尔的一生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被生计左右。尤其晚期流离漂泊、居无定所的生活更使得穆索尔斯基对社会底层的生活有了真切的体验。由于他的个人需要,迫使他一次次独处生活,这些独处的孤独时刻使穆索尔斯基听到了更多别的音乐家没有听到的混合声音。保留了自己创造性的想象力。对于俄罗斯现实生活的描述,在《图画展览会》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弗拉基米尔一斯塔索夫曾为穆索尔斯基树立了“俄国现实主义者”的形象。而穆索尔的创作生涯也以追求“音乐中的真实”为自己的座右铭,穆索尔斯基以音乐全面地、富于生活真实性的进行现实主义的描写。生动的描绘出俄国人民深受苦难、压迫和折磨的社会现实,从侧面反映出作曲家对俄罗斯底层人民深切的同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对整个俄罗斯命运的关切。穆索尔斯基热爱俄罗斯文化,吸收了很多民族音乐的音符。穆索尔斯基也在其音乐创作中心系祖国,并希望在自己的创作中展现一个穿着“树皮做的凉鞋”的真实俄罗斯。

(二)音乐素材的运用与俄罗斯民族紧密相关

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描写了哈特曼展中的10副图画,套曲根据图画内容展开一定的联想创作了十首各自独立并浑然统一的小曲。此外,穿插在其中的5段《漫步》通过一些固定乐思以及其变奏形式将这些独立的小曲联接起来,刻画了作曲家从一幅图画走到另一幅图画前时的心情变化。这个主题旋律广袤深邃,时而抒情,时而严峻,时而明朗,时而哀伤黯淡,好似一首俄罗斯民歌浅诉低吟。

《漫步》以降B大调开始,坚定沉重地与听众首次见面,中间大部分曲调带有浓厚的俄罗斯民间音乐的韵味。利用中古调式和大小调的交替写法,营造了一种祥和的开场氛围,充满了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特色。好似怀着对友人的深切怀念,步履沉重的走进哈特曼的遗作展览会之中。穆索尔斯基以这样一个典型俄罗斯式的旋律主线,利用民族特色的旋律调式使整个乐曲前后对应,浑然一体,巧妙的表达了自己在参观亡友遗作展览会时的心情起伏变化,用极其简单的旋律抒发了细腻丰富的内在情感,给人一种与作者同悲戚共思考的身临其境之感。穆索尔斯基也因此实现了自己“在音乐中真实反映俄语的言谈”的创作原则。

结语

探求穆索尔斯基音乐创作中民族性的由来,我认为这不得不要追根溯源到穆索尔斯基学习音乐的途径和他获取音乐素材的源头去了解和研究。在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作曲家里,穆索尔斯基所属的“巴基列夫小组”属于一个由热爱音乐的爱国青年自由结合的音乐兴趣小组,他们中的成员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并大都没有受到过专业的音乐训练。虽然他们会定时聚会进行音乐的学习,但是在学习的宗旨上他们推崇“意气相投人的自由结合”而抛弃德国人的“反音乐专业的外衣”,致力于用自由独特的方式表达本民族的音乐旋律。这使得穆索尔斯基的作曲技能在学习的最初就有了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自主选择自己熟悉的民族音乐旋律进行内心的创作,没有受到太多西方音乐作曲技法条条框框的禁锢。穆索尔童年所生活的卡列沃地区是个特别“多歌”的地区,当地的浓郁的俄罗斯旋律、民间欢庆音乐,劳动歌曲、教堂中咏唱的俄罗斯东正教圣歌、民间神话传说等民族音乐素材都被穆索尔斯基广泛的应用他后来的创作中,而在《图画展览会》的一些篇章中,这些民族特色元素也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苏)马尔梯诺夫.论穆索尔斯基[M].音乐出版社,2010.

[2]波里亚科娃.音乐欣赏丛书——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M].音乐出版社,2011.

[3]王文.欧洲浪漫主义和声语言的主要特征[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03).

[4](德)汉斯·克里斯多夫·沃布斯.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穆索尔斯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5]李永铎.穆索尔斯基与“展览会上的图画”[J].音响技术,2007,(11).

作者简介:

潘佩佩,山东聊城人,现就读于聊城大学,为2012级音乐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音乐)。

上一篇:帕格尼尼小提琴作品中的情感特征分析 下一篇:浪漫主义时期标题性钢琴作品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