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加工型皮燕麦新品种安瑞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时间:2022-09-11 09:31:58

优质高产加工型皮燕麦新品种安瑞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摘要 阐述了优质高产加工型皮燕麦品种安瑞的选育方法、品种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提出了简要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皮燕麦;安瑞;高产加工型;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6.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044-02

燕麦是世界性栽培作物,是世界上公认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最高的谷类作物。分布在全世界五大洲76个国家,国外以皮燕麦为主,全球年种植面积约1 148.5万hm2,我国是裸燕麦的主产国[1-2]。近年来随着对燕麦的深入研究,人们对燕麦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认识的不断提高,食用燕麦的人群逐年扩大,燕麦食品加工业对皮燕麦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我国皮燕麦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一直未得到足够重视,生产上种植品种多为农家种,混杂退化较为严重,产量低而不稳[3]。近年来引进培育成的坝燕一号和坝燕四号虽然产量较高,但商品性较差,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4]。为此,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从国外引进燕麦品种,通过试验鉴定,选育成抗旱抗倒、品质优异、高产稳产、适宜加工燕麦片等食品的皮燕麦品种安瑞(原名CDC-Orrin;试验名颐丰佳燕1号)[1-4]。

1 选育方法

采取外部引进、国内试验、科研单位与加工企业相结合的方法,于2009年从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引进,原名为CDC-Orrin,试验名称为颐丰佳燕1号,同年进行观察鉴定,2010年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2011―2012年参加河北省皮燕麦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3年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鉴定,鉴定名安瑞。

2 产量表现

2.1 品种比较试验

颐丰佳燕1号2010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3 330.00 kg/hm2,比对照增产24.02%(表1)。

2.2 品种区域试验

颐丰佳燕1号2011―2012年参加河北省皮燕麦品种区域试验,以青引一号为对照,结果2011年6个参试点中5个点比对照增产,折合产量3 903.17 kg/hm2,比对照增产22.88%;2012年6个参试点全部增产,折合产量5 368.59 kg/hm2,比对照增产42.42%;2年12个参试点有11点增产,增产点占总点数的91.7%,2年平均产量4 635.88 kg/hm2,比对照增产33.4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表2)。

2.3 品种生产试验

颐丰佳燕1号2012年参加河北省皮燕麦品种生产试验,以青引一号为对照,其结果是6个试验点全部增产,折合产量5 071.0 kg/hm2,比对照青引一号增产23.27%,居参试品种第1位(表3)。

3 特征特性

3.1 特征

幼苗半直立,苗色深绿,生长势强,生育期94 d左右,属中熟型品种。株型紧凑,叶片上举,株高104.3 cm。周散型穗,纺锤铃,籽粒黄白色。穗部经济性状好,主穗平均穗长15.2 cm,小穗数23.6个,穗粒数48.3粒,穗粒重1.9 g,千粒重41.0 g(表4);籽粒品质好,蛋白质含量14.34%,脂肪含量5.76%,淀粉含量63.21%。

3.2 特性

该品种抗旱、抗倒、抗病性强,品质优异,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群体结构好,成穗率高,适应性广,是一个适宜在河北坝上4个县和崇礼县以及其他同类型区土壤肥力基础中上等,生产潜力4 500 kg/hm2以上的平滩地、二阴滩地和水浇地种植的优质加工型皮燕麦品种(表4)。

4 创新点

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增产潜力极大;千粒重高,籽粒饱满均匀,商品性好;品质较好,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该品种的成功培育,改变了我国没有加工型皮燕麦品种的局面,为实现燕麦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5 主要栽培技术

据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证明,该品种适应在河北省坝上地区和坝下高寒山区及其他同类型地区的平滩地、二阴滩地和水浇地种植。适宜播种期为在河北省坝上地区及其他同类型地区的适宜播种期:瘠薄旱坡地和砂质土壤地5月25―30日播种;肥坡地(平地)和旱滩地5月20―25日播种;坝头冷凉区和二阴滩地5月15―20日播种。瘠薄旱地和砂质土壤地基本苗300万株/hm2左右;肥坡地(平地)和旱滩地基本苗300万~375万株/hm2;坝头冷凉区和二阴滩地基本苗225万~450万株/hm2。结合播种施磷酸二铵75~105 kg/hm2,于分蘖至拔节期结合中耕或乘雨追尿素75~150 kg/hm2。三叶期进行第1次中耕锄草,拔节期进行第2次中耕锄草。

6 结语

该品种抗旱、抗倒、抗病性强,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品质优异,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籽粒均匀,商品性好。该品种的成功培育,改变了我国没有加工型皮燕麦品种的局面,为实现燕麦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7 参考文献

[1] 任长忠,胡跃高.中国燕麦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 田长叶,赵世锋,李云霞.粮草兼用型裸燕麦新品种坝莜3号的选育[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5):39-40.

[3] 武永祯,田长叶,李云霞,等.优质加工型裸燕麦新品种坝莜9号的选育和利用[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3):50-51.

[4] 李云霞,田长叶,赵世锋,等.粮草兼用型裸燕麦新品种坝莜5好的选育[J].河北农业科学,2011(2):100-102.

上一篇:浅析构建新型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下一篇: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