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透视中职学校课堂教学

时间:2022-09-11 09:27:05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透视中职学校课堂教学

摘要:建构主义是继认知主义之后学习理论的又一场变革。它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我国中职学校课堂教学面临许多困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有深刻的影响。本文用其理论探讨了中职学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关键词: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49-02

学习理论是揭示人类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指导人类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学习理论主要解答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学习的结果:即学习要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什么。二是学习的过程:即为了实现学习的结果学生头脑中所进行什么样的信息加工活动。三是学习的规律与条件:即为了顺利进行学习的信息加工活动形成特定的结果所需要的条件。

西方关于学习与教学理论的主要派别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与程序教学(联结主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与教学理论(认知主义)、奥苏伯尔的认知――接受学习与教学理论(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本文将主要借助于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分析中职学校课堂教学。

1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

在我国,中职学校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相比普通教育,中职学校在招生、生源素质、师资水平、课改能力等方面都面临很多困难。

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初中成绩较差,中考难以升入理想学校,才被迫选择职业学校,很多学生认为只有升入普通比较好的高中才是优秀学生,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就是“末等公民”,具有较强的自卑感,意志消沉。在校园里,一些学生经常上课时不遵守纪律,随意逃课、旷课,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完成。此外,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加上学习习惯差,他们在中职学校对全新的专业课也不感兴趣。由此衍生出来的课堂教学问题比比皆是,让很多老师感到无奈,无法可解。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面临的困难,除了学生本身的原因外。我们自身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我们的教学方法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引导他们去主动发现、思考问题?我们的老师是否站在学习者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学生自身的问题,也非学生之过。我们中职老师要做的是改变自身,寻找适合的方法,让学生成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尤为适合。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迅速发展起来。它受到几个重要人物思想的影响。一是杜威经验性学习理论: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学生从经验中产生问题,问题激发他们去探究知识。二是维果茨基的思想:个体的发展在两种发展水平,即现实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为“最近发展区”。三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斯滕伯格和卡茨强调个体的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建构主义是继认知主义之后学习理论的又一场变革,它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认知过程实质的认识。建构主义主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关注个体如何如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强调同学间协作学习,主张教学要以师徒传授的方式进行。建构主义教学论的基本观点主要有:一是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二是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三是注重协作学习,提倡师徒式传授。四是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让学生自我探索。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实践的认识

3.1学习者的角度

鉴于中职生学习的专业特点及自身的特点,教师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思考教学更为重要。建构主义主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关注个体如何如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新理论的理解会受旧理论的影响。学生显然不是空着头脑进入教室的,而是对课堂上呈现的现象、概念、规则已有了牢固的观念。从建构主义观点来看,教师在呈现某一主题时,要了解学生对该主题的前教学概念。很显然,已有概念会引导学生的理解。教师充分利用之前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设计让学生通过回顾已掌握知识来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

3.2以学生为主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学习者必须建构起自己的意义。中职学生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是被忽视的,他们渴望被关注。中职学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实质是引导学生的自主建构的过程。我们的目标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自己在积极建构。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知识和能力,有利于学生找到成就感和学习兴趣,使学习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3.3学习依赖共同的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依赖于共同具有的理解,这种共有的理解来自学习者与他人的商讨。在学校的学习中,学生和他们的老师带来了各自具有的知识、信念和对课堂的感受,通过学习中的相互作用,师生商讨着对于知识的共同的理解。所以建构主义强调合作学习。目前有的中职学校探讨运用PGRS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及学习,凸显小组讨论,共同学校,效果显著。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讨论,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迁移。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获取知识,发现新问题,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提供问题的情境,以及必要的指导。

3.4学习的情境性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理论课堂教学往往是脱离具体的情境的,存在的弊病是形式化、抽象化、简单化以及记忆表征的单一化,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应付考试。建构学习理论下的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理解某些知识,而且要迁移的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复杂的、真实情景中那些结构不良的问题。在真实情景中如何运用自身知识结构、如何思维是衡量中职生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这对于中职生尤为重要,他们以就业为目的,与普通学校的学生大为不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情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当学生对情境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知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景,影响着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随时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景,积极的问题情景的设计过程,是激发学生大脑中原有的情感结构以及认知结构积极运作的前提。

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改革

当今的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学做了新的解释, 这是学习和教学理论在杜威、维果茨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的思想基础上的又一次综合和大发展。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不是教材和教师知识的简单复制和传递过程,而是学生知识的处理、和转换、生成和生长的过程;二是教学不是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而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三是教学应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潜能得到开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和拓展。教师由知识的呈现者和传递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都是在于:能否打破长期以来统治各级各类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好的地方。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不利于创造型人材的成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建构主义理论正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学科教育, 1998(3).

[2]刘志雅,黄建榕.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J].现代教育论丛,2004(3).

[3]钟启泉.社会建构主义: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J].上海教育科研,2001(7).

[4]常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2005,(6).

[5]潘玉进.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2000(4).

[6]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1999(9).

[7]杜威,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焦旭伟,1981年3月生,山东平度人,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教师。

上一篇:小身手 大智慧 下一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