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施工方法

时间:2022-09-11 08:57:10

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施工方法

摘要:冬季混凝土的施工应根据工程特性和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施工方案,提高施工队伍的施工技术与工艺水平,严格把握各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与技术操作,确保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

关键词:冬季混凝土 施工技术 工艺要求 危害防止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冬季混凝土施工的关键就是前期的保温工作,要提前做好准备。从原材料入手,对混凝土的拌合、运输、浇筑、养护,直到拆模进行全过程控制,保证混凝土冬季施工的品质。如果不提前准备和防范,会影响工程质量、进度,措施不当会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因此,在工程进入冬期前作好防范,施工期间作好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必须的措施。

一、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

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主要是对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质量的控制。由于冬季温度较低,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施工的温度是首先要注意的内容,通常来说,施工温度控制在零下3℃到零上5℃为最佳,这也是冬季混凝土施工的标准要求。低温环境下,混凝土自身的水化作用会失效,内部的水因温度的变化而结冰,产生冰晶应力的现象,从而造成混凝土的硬度和防渗透能力降低,如果控制不好温度的变化还会使混凝土的承载能力降低。因此,在冬季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控制混凝土的入仓温度在零上5℃左右。如果气温变化在零下15℃到零上,采用暖棚蓄热法或者综合蓄热法进行施工的温度控制为宜。如果日平均温度在零下10℃到零上5℃范围内,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可采用温度蓄热法。使用蓄热法来调节温度的方式相对简单,同时有着很好的保温效果。

加强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对温度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步骤。混凝土施工的表面要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要在分层浇筑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浇筑方式,尤其注意不能在底面直接进行浇筑,应该在合理的防护措施下,进行施工操作,保证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度控制。

二、冬期混凝土施工的工艺要求

冬期混凝土施工要求正温浇筑,混凝土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前应正温养护。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可选择水化热大、发热量大的水泥,采取降低水灰比、减少用水量、增加搅拌时间、对原材料进行加热、采用保温养护及掺外加剂等措施,加速混凝土的凝结硬化。对材料和对材料加热的要求:冬期施工中,配制混凝土用的水泥,应优先选用活性高、水化热量大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蒸汽养护用的水泥品种经试验确定;水泥标号不宜低于425号,最少水泥用量不宜低于300kg/m3;水灰比不应大于0.6,水泥不得直接加热,使用前1~2d应堆放在暖棚内,暖棚温度宜在零上 5℃以上,并要注意防潮。 要求骨料尽可能在冬期施工前冲洗干净,干燥储备在地势较高且无积水的场地上,并覆盖防雨雪材料,防止骨料内夹杂有冰渣和雪团。经热工计算,若需要对原材料加热时,加热依次为水-砂-石。不允许对水泥加热。水的比热容大,是砂、石骨料的5倍,加热简便,易于控制。首先应考虑加热水,当热水达不到要求时,才考虑骨料的加热。砂石骨料可采用蒸汽直接通入骨料堆中,加热快,能充分利用热能,但会增加骨料的含水率,在计算施工配合比时,应加以考虑。也可在铁板或火炉上放骨料,用燃料直接加热,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骨料分散、用量小的情况。加热水时,应控制加热的最高温度,以免水泥直接接触过热的水而产生“假凝”现象。

三、冬期混凝土冻害的危害及防止

3.1 冬期混凝土冻害的危害:降低混凝土强度,造成混凝土裂缝,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降低混凝土耐久性能。

3.2 防止混凝土冻害的一般原则:减少用水量,提高早期的强度,减低水的冰点,“缓冲”冰对混凝土内部结果的压力,降低混凝土体积变化。

四、冬季混凝土施工方法

4.1 调整配合比方法

具体做法:①选择适当品种的水泥是提高混凝土抗冻的重要手段。试验结果表明,应使用早强硅酸盐水泥。该水泥水化热较大,且在早期放出强度最高,一般3 天抗压强度大约相当于普通硅水泥7 天的强度,效果较明显。②尽量降低水灰比,稍增水泥用量,从而增加水化热量,缩短达到龄期强度的时间。③掺用引气剂。在保持混凝土配合比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引气剂后生成的气泡,相应增加了水泥浆的体积,提高拌和物的流动性,改善其粘聚性及保水性,缓冲混凝土内水结冰所产生的水压力,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④掺加早强外加剂,缩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高早期强度。

4.2 蓄热法

主要用于气温-10℃左右,结构比较厚大的工程。做法是:对原材料(水、砂、石)进行加热,使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灌以后,还储备有相当的热量,以使水泥水化放热较快,并加强对混凝土的保温,以保证在温度降到0℃以前使新浇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冻能力。

4.3抗冻外加剂

在-10℃以上的气温中,对混凝土拌和物掺加一种能降低水的冰点的化学剂,使混凝土在负温下仍处于液相状态,水化作用能继续进行,从而使混凝土强度继续增长。

4.4 外部加热法

主要用于气温-10℃以下,而构件并不厚大的工程。通过加热混凝土构件周围的空气,将热量传给混凝土,或直接对混凝土加热,使混凝土处于正温条件下能正常硬化。①火炉加热。一般在较小的工地使用,方法简单。②蒸气加热。用蒸气使混凝土在湿热条件下硬化。此法较易控制,加热温度均匀。但因其需专门的锅炉设备,费用较高,且热损失较大,劳动条件亦不理想。

五、冬季混凝土施工的技术

5.1选料技术

(1)选用抗冻性强的水泥。我国各种水泥抗冻性高低次序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或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应首选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而且水泥标号不应低于32.5号,混凝土的水泥最小用量不应少于300 kg/m3,水灰比不应大于0.6。 (2)应注意掺合材料对混凝土抗冻、抗渗等性能的影响。 (3)混凝土所用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等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质。在掺用含有钾、钠离子防冻剂的混凝土中,骨料中不得混有活性材料,以免与外加剂发生反应。 在施工中为了减少冻害,应将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降低至最低限度。办法是控制坍落度加入减水剂;优先选用高效减水剂。

5.2 混凝土的搅拌技术

混凝土进行搅拌的时候,不能在露天场合,而是应该在搅拌站进行暖棚搭设,搅拌机也选用大容量的,降低混凝土热量的损失,进行搅拌之前,要用蒸汽及热水来冲洗搅拌机,其搅拌时间要比正常气温多一半,进行投料的时候,其顺序一般是先把砂石和水投入搅拌,再加入水泥,当混凝土出机时,温度应在10℃以上才可以。在混凝土运输时,会产生很多热损失,对运输过程里的热损失进行控制是很有必要的,对混凝土和易性也要应进行保证,其运输设备要有可靠防风措施,还应该采取一定措施进行保温,当运输设备停止工作后,要立即用热水及蒸汽进行冲洗,恢复工作的时候要先进行加热,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混凝土热量。

5.3 混凝土的运输与浇筑

(1)混凝土的运输。①选择最佳运输路线,缩短运输时间;②正确选择运输容器的形式、大小和保温材料,装运拌合物用的容器应有保温防寒措施。 (2)混凝土的浇筑。①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表面杂物,特别是新老混凝土(如梁、柱交接处)交接处的冰雪及垃圾,当环境气温低于一10℃ 时,采用暖棚法将直径大于25 mm的钢筋加热至正温;②混凝土的灌注温度,在任何情况下均不低于5℃ ,细薄截面混凝土结构的灌注温度不宜低于10℃ ,混凝土分层连续灌注,中途不间断,每层灌注厚度不大于20 cm,并采用机械捣固;③在浇筑时避免过振与漏振,不允许产生分层、离析、泌水现象,同时,现场应留设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作为拆模依据。

5.4冬季混凝土养护

冬季混凝土施工的时候,不能按常规方法进行养护,而是变为晚上进行混凝土浇筑,由现场施工人员抓紧时间进行振浆及初抹两遍后,进行压砂整平,然后盖上保温层,当白天的温度升到0℃以上后,再进行最后抹面及压纹,并且加厚盖好,降低空气对流。对天气情况要进行注意,当有冷空气及阴雪天气侵入时,要停止混凝土作业,直到气温回升之后再进行施工。进行混凝土拆模的时候,混凝土和环境间的温差要控制在15℃之内,不能高出这个范围,如果两者间的温差在10―15℃之间的时候,拆模之后需要马上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像彩胶布及草袋的覆盖,这样可以避免混凝土因表面温度骤变产生裂变情况的发生。

结束语:

冬季混凝土施工易出现各类质量问题,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重点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施工单位必须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优化施工方法与施工流程,对施工环节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合理的管控,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上一篇:电梯检验中的控制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 下一篇:大型展馆项目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