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数学课程才是有效的

时间:2022-09-11 08:34:25

什么样的数学课程才是有效的

沿用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已经六年了,有幸走在新教材的前列。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小学数学课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追求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在这种改变下,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研讨课还是公开课都增添了许多生动与精彩的元素,但应用于平时的教学我们也发现了这样的现象:

现象一:表面上生动有趣,实际上脱离数学

三年级《分桃》一课,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例题。教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两位动物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猜一猜他们是谁?在全班同学猜测之后,出示两只猴子分46个桃子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列出式子,再讨论如何计算。

老师这样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样的生动有趣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地方了,影响了实际数学问题的解决,学生在关注猜测是什么动物的时候,必然会对自己所猜的结论产生兴趣,这显然违背了创设情境的初衷。

现象二: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一无所获

在《买文具》一课,学生认识了人民币以后,教师模拟购物活动,学生分别用自己的钱去购买学习用具。活动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去柜台前买文具,活动结束时,老师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生1:“我买了一枝铅笔。”生2:“我买了两个作业本和一个橡皮擦。”……

我们可以看到,让学生模拟售货员和顾客亲身经历购物的过程,学生兴趣高涨,全情投入。不能不说生动,不能不说热闹,但是穿过热闹的背后,学生获得了什么呢?当活动结束时,老师不停地问:“还有吗?”没有一个学生说出今天学到了用数学知识去买东西。

以上这些现象,仅是新课程理念下,实施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典型的问题,不能概全。然而,从这些现象中分析、探究,我们却可以进一步明确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才是更有效的。

虽然,一堂好课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有一个边界。崔教授曾用“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来概括这个边界。

一、教得有效

以我理解,教得有效是指一堂课有一堂课的目标,一学期有一学期的目标。教师要有课程意识,效率意识。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目标,学生才会积极参与、主动配合。

1.深钻课标,解读教材

课程标准是数学的基础。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可使教师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理解编写教材的意图,从而站在编者和自身的角度上读懂教材的内涵。教材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载体,而不是学习的目标。教师只有在理解课标的基础上正确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才能把握教学方向。

2.分析学生实际,有效地制订目标

学生并非一无所知,由于生存环境、自身素养不同,经历、知识储备不同,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

二、学得愉快

学得愉快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是愉快的,即愿意学、有兴趣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的真正意义不仅是获得一种知识,还需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不懈的追求。学生不仅是生物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他们有情感、有潜能,也有差异,因此,教师应当以人为本,促进其自主发展。

首先,激感,用数学化的标准创设情境,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氛围。创设情境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学顺利而有效地进行,那么数学教学应当创设和数学知识相关的情境。其次,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第三,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发展的质量。

三、考得满意

如果说,学得愉快是注重学习的过程,那么考得满意则是指注重结果。在新课程理念下,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但并不是说结果就不重要。比如说,今天我们教了10以内数字的认识,而学生只认识了5个,你能说这完成了教学目标,是一堂好课吗?因此,过程与结果并重。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但也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上面谈到的几点仅仅是自己在教学中浅显的一点思考和体会。

(作者单位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竹友小学)

上一篇:追寻语文课堂的华丽转身 下一篇:浅析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