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效果更好

时间:2022-09-11 07:21:50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效果更好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5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49-02

湿疹是由多种复杂的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多形性皮损和易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反应。笔者近期收治两例慢性湿疹病人,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效果较满意,现将治疗心得总结如下。

1 概 述

湿疹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慢性湿疹多由于急性、亚急性湿疹治疗不及时,迁延发展而成,该期湿疹病情往往较重,患者常感痛苦不已。因该病病因病机复杂,病情易反复,可迁延多年不愈,对患者身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抗炎、抗过敏治疗,但因该病继发性皮损增厚,外用药物难以奏效,且长期使用可引起对药物的耐受。因此对治疗产生了极大的困难,导致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2 西医治疗

2.1 内用疗法 包括抗组胺药物,常用于瘙痒剧烈者;钙剂或奴夫卡因疗法,对急性湿疹或全身泛发者适用;维生素类的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雷公藤片。

2.2 外用疗法 多选用具有消炎、止痒作用的角质促成剂或皮质激素。

2.3 抗生素的应用 对于存在感染的患者可根据药敏选用敏感抗生素。

西医治疗效果快,顽固性湿疹患者往往长时间使用西药或外用激素,但这不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反而长时间使用后可能导致皮肤血管扩张、潮红,严重的可能导致色素脱失,皮肤萎缩,毛囊炎等。

3 中医治疗

3.1 中药疗法 根据临床表现辩证施治,可选用龙胆泻肝汤、除湿胃苓汤、四物消风散等加减施治。但单纯运用中药汤剂治疗疗效慢,疗程长,患者常不易坚持。

3.2 艾灸疗法 灸法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1-2],具有温煦阳气,温通气血,温经散寒,回阳固脱等功效[3]。《针灸资生经》中记载艾灸疗法医案三十二则,均有人名、病名、诊断、治疗方法,以及疗效评价,内容非常充实可见艾灸治疗湿疹具有丰厚、可靠的理论渊源[4]。艾灸疗效神奇、适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因此艾灸治疗湿疹具有丰厚、可靠的理论渊源。其具有活血化瘀、温通气血、疏通经络、消瘀散结的作用,从而使湿疹创面干燥,促进创面的愈合,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除,从而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5]。

3.3 火针疗法 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洛络作用。以往临床多用以治疗虚寒性的痈肿,近代扩展了火针的治疗范围。文献报道,火针对湿疹既有引热外出、消肿散结、促进皮损变薄的局部作用,又有除湿、祛风、止痒之全身效应[6]。钟润芬[7]等应用火针配合艾灸的方法治疗湿疹患者31例,其中愈显率75.8%,总有效率90.9%。

但是单用以上任何一种方法,治疗效果均不令人满意,特别是对于病情复杂、迁延不愈的患者,如果治疗方法单一,临床疗效则不理想。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

湿疹祖国医学称“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等。中医学认为湿疹是由于禀赋不耐、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物,脾胃受损,失其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侵淫皮肤所致。急性者以湿热为主,亚急性者多与脾虚湿恋有关;慢性者多病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乃致肌肤甲错。本病的发生与心、肺、肝、脾四经的病变有密切关系[8]。

笔者收治两例患者,经西医抗生素、抗过敏药物、激素等治疗后好转,一旦停药后又复发感染甚至加重,这给患者身心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患者无奈之下求治于中医。治疗初期(1-9天)据药敏试验给予敏感抗生素,对湿疹创面进行清创换药,并采用艾灸法,选用大椎、曲池、尺泽、大陵、血海以及皮损处,每一穴位不少于15分钟,两边同时灸(每日一次),经治疗湿疹创面趋于干燥;病程中后期(10-15天)运用中药包泡水外洗湿疹创面(每日一次),并据患者舌脉辨证施治,巩固治疗。经治疗15天,两名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出院继服健脾丸等药物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无复发。通过以上病例的诊治,我们查阅了大量文献,进一步印证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的优势所在。廖建芬[9]等通过运用西药结合局部中药熏蒸治疗湿疹68例,结果显示愈显率治疗组82.35%、对照组39.70%。赵晖[10]通过对照组外用曲安奈德药膏、炉甘石洗剂,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内服汤剂,外用中药汤剂涂擦、中药药浴治疗,经治疗3周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得出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疗效显著。

最后笔者总结,祖国医学历史悠久,治疗方法丰富,特别是皮肤病方面,中医具有西医无法替代的优势。单纯西医治疗湿疹易复发迁延,单纯中医治疗湿疹疗程长、疗效慢,患者不易坚持治疗,如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大大缩短疗程,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邱茂良,张善忱.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一针灸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62.

[2] 陈日新.开通经络疗诸疾[J].家庭健康,2008,(12):46.

[3] 周恩华,吴焕淦,谭琳蓥,等.艾灸疗法的思考及运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8):1695-1696.

[4] 马力群,秦文敏.浅析《针灸资生经》艾灸疗法医案特色[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9):46-47.

[5] 张海玲.紫草油艾灸治疗褥疮39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3):37.

[6] 马占松.火针放血治疗静脉曲张性湿疹31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6):371.

[7] 钟润芬,黄石玺,等.火针配合温和灸治疗湿疹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0):446-447.

[8] 赵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1):3-4.

[9] 廖建芬,张大维,周晓群.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68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2):1021.

[10] 赵晖.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临床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48:194.

上一篇: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中医辨证康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