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经验总结

时间:2022-09-11 06:07:10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经验总结

[摘 要] 总结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的经验,为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经验;总结

健康档案记录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自身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具体的内容主要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以及历次诊疗经过,是一个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1]。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基础,有助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效率,有助于社区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医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2]。科学、完整和系统的居民健康档案,是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掌握居民健康状况的基本工具,是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依据[3]。《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卫妇社发〔2009〕113号文件中明确了工作目标:到2009年底,按照国家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要求,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建档率达到5%,城市地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30%;到2011年,农村达到30%,城市达到50%。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以健康档案为载体,更好地为城乡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在苏州市各个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苏州市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多部门间的合作和资源的共享,达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的目的,这是健康档案能有效管理和利用的必要条件。中心不断加强自身的环境建设,完善软硬件的配置,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培养,提高人员综合素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键,通过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和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中心的定期组织的业务学习,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沟通能力、岗位技能、业务服务水平,建立全科医生团队,推进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同时实行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制度,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与疾病的治疗,逐步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意识。取得了社区居民的信任和依赖,最终成为居民身边的健康卫士和知心朋友。

同时充分做好建档的宣传工作,重点宣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逐渐引导居民了解、信任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居民对居民健康档案的认识程度,更好的开展各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建立健康档案过程也是健康促进的过程,要向社区居民灌输健康的新概念,使居民明白“不是有病才上医院,日常预防保健才是关键”的健康理念,建立健康档案后自动生成一份居民健康指导书,让居民及早发现有患病倾向的信号和行为,作出科学指导,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同时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社区居民与社区医务人员之间多了一份信任和了解,从而主动配合建档,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和妇女、0-3岁儿童、60岁以上的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这类人群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频率相对较高,依赖性大,是建档的优先人群,逐步扩大到全体社区居民,最大限度减少“死档”、“漏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方式是多样的,我们在开展10大类41项的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均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通过入户服务、预防和医疗门诊、疾病筛查、健康体检、老年保健指导、残疾康复指导、健康教育活动、巡诊活动等多种形式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做到边门诊、边筛查、边巡诊、边建档、边健教、边指导的模式融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加强建档环节的人性化管理,以“一切以居民为中心”,建立灵活工作机制,注意仪表及言谈举止,用语文明,谈话时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可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实行“一对一”建档制,避免当着其他人员的面询问档案中涉及居民隐私的问题,尊重居民隐私及意愿,如涉及居民不愿提及的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应说明调查意义及资料必须保证真实性的情况,并向其保证资料保密,在尊重其意愿情况下进行填写。

中心根据对每位医务人员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来进行绩效考核,实行了多劳多得,从而提高了中心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大了建档的进度,截止10月31日,居民的建档率达到了94%,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档率达到100%,健康档案的更新率为86.96%,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率100%,提前实现了卫生部的建档工作任务。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建档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也没有固定的工作模式,工作量大,环境复杂。因此,应加强协调,及时完善各项措施,做好宣传,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完善各项补偿机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为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经济保障。让每个社区居民都拥有一份真实、完善的健康档案,并有效地进行管理和利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顾.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何路明等.社区护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3]赵秋利.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上一篇:曹晓岚辨治三叉神经痛验案浅析 下一篇:导乐陪伴分娩服务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