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景气指数正在周期性上升

时间:2022-09-11 03:46:06

液晶面板:景气指数正在周期性上升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3C(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作为3C重要组成部分的平板显示FPD(Flat Panel Display)产业,以其巨大的想像空间为世人所瞩目。而作为占据全球FPD市场74%以上份额的薄膜半导体液晶显示器件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产业更被称之为FPD皇冠上的一颗最耀眼的明珠。我国则以2004年9月上海广电NEC液晶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中国内地第一条五代线大尺寸TFT-LCD屏问世为标志,正式宣布中国内地企业开始参与全球TFT-LCD产业的世纪角逐。

TFT-LCD产业是一个典型的资本(投资金额动辄十亿美元以上)和技术(涉及半导体、光学、化学等诸多领域)双密集的新兴高科技产业。而正是高额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巨大的技术升级压力,使得产业的周期性特征十分显著,体现在TFT-LCD市场的频繁、剧烈的上下波动,这种周期性的市场波动也被称之为“液晶周期”。本文将试图揭开液晶周期的神秘面纱,并以此来解读短期产业发展趋势和价格走向。

揭开液晶周期的神秘面纱

或许有许多人知道著名的“硅周期”(Silicon Cycle),指的是电子元器件行业的景气度每隔4~5年就会出现一次从高潮到低谷的规律性波动,它对世界电子元器件行业的产销影响极大。殊不知TFT-LCD产业由于涉及到半导体、光学、化学等诸多领域,也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波动特征,可称之为液晶周期(Crystal Cycle)。

液晶周期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动性,技术升级的周期性,巨额投资推动供给增加的非线性,以及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成长的爆发性等因素。

TFT-LCD产业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和技术双密集的产业,巨额投资新生产线与技术规格升级如影随行,这也是厂商在这个高成长产业中营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不二法门。但投资建造厂房和订购设备又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周期,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液晶周期的形成受厂商的投资行为、预期和进入时机的影响极大。而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厂商往往表现出过度的理性,体现在市场景气时盲目追加投资和在市场不景气时匆忙压缩投资。由此导致当产品价格大幅上升时,市场需求反而受价格弹性约束出现下降,而巨额投资的刚性又使得产能持续增长,最终导致供大于求局面的出现;反之,当产品价格快速下跌时,需求被低价激发出现上升,而此时的投资却受到压缩或进展缓慢,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目前正处于第五次液晶周期的上升阶段

截止到目前为止,TFT-LCD产业已经历了四个完整的液晶周期循环,分别是1995年1季度~1998年4季度、1998年4季度~2001年3季度、2001年3季度~2003年1季度、2003年1季度~2005年1季度。目前正处于第五次液晶周期的上升阶段,整个产业的景气呈现缓步复苏态势。

通过对液晶周期历史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了如下规律性的特点 :比如,每个周期的时间跨度保持平稳态势,大约在2~3年左右;每个周期的空间波动幅度有逐渐缩小的趋势,体现在产品价格波动的日益平缓; 在一个完整周期内存在上升周期延长,下降周期缩短的趋势;其中周期性高点的时间之窗往往集中在年中(如2002年7月、2004年6月);而周期性低点的时间之窗汇聚在年末与年初(如2001年9月、2003年1月、2005年2月)等。

此外,我国台湾省TFT-LCD产业龙头友达(AUO)的董事长曾多次表示,未来的液晶周期循环将不像过去主要为厂商扩产因素所左右,随着液晶电视(LCD TV)时代的来临,液晶电视的产销周期将成为影响液晶循环周期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他也认为,这一波液晶循环复苏的速度较过去缓慢,随着LCD TV市场逐渐庞大,未来整个TFT-LCD市场将保持稳步上升态势。

基于上述的分析,再以此来研究判断当前的产业状况,可发现本次始于2005年2、3月份的TFT-LCD产业景气度上升周期,运行到目前为止(2005年12月)仅9个月左右而已,远逊于前两次(2001年3季度~2003年1季度、2003年1季度~20051季度)12个月和17个月的上升周期,并且2005年周期性高点的时间之窗已安然度过。因此,笔者对当前认为液晶周期高点已到的论点表示严重质疑。

根据我们所建立的揭示液晶产业周期性循环特征的IR模型(图1),我们认为:

图1 液晶周期之IR模型(来源:SVA-NEC)

2004年第四季度已出现黄金交叉,宣告TFT-LCD产业由此进入新一轮景气度上升周期。

本次产业景气复苏有别于以往两次的V型模式。如图1所示,R线在上穿I线后,并未快速上升,与I线呈低位震荡态势,这表明本次产业复苏将告别以往的暴涨暴跌局面,总体趋稳,波幅有限应是其今后演化的主要特征。

液晶周期将告别以单一产品价格涨跌衡量的时代

TFT-LCD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其真正意义的产业化历程仅仅15年而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TFT-LCD产品应用处于笔记本电脑一统天下的局面。而从1998年开始,液晶显示器市场需求逐渐升温,到2002年更是完全超越了笔记本电脑成为大尺寸TFT-LCD的最大应用市场。

近几年,随着液晶电视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爆发性成长和市场比重的不断攀升,TFT-LCD产品应用领域的空间被进一步打开。毋庸置疑,TFT-LCD产品应用正逐步由“单一化”(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向“多元化” (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消费类电子设备)过渡的趋势将不可阻挡。而这些不断出现的新机会和新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液晶周期的演变轨迹。

过去,我们一般把液晶周期定义为:由TFT-LCD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不断变动所引起的面板价格涨跌互现局面的循环出现。简而言之,价格下跌,产业景气度衰退; 价格上涨,产业景气度上升。历史上,由于15英寸产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占据主流尺寸地位,因而往往以15英寸产品的价格作为衡量标的。应该说,这种以主流产品价格涨跌来反映企业赢利状况,进而作为产业景气度的衡量标准,是有其合理和可取之处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整个产业产品应用“多元化”的出现,如果还是简单的以某种产品(尺寸)价格来衡量液晶周期的话,那么无疑是片面和不恰当的,因为某一产品的价格可能已经无法充分和正确反映整个产业的基本运营情况。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们发现2002年以来TFT-LCD产品主流尺寸的演变过程可以说明两个重要事实:

主流尺寸数量逐渐增加:2003年主要有两种,而到了2006年将达到五种。

主流尺寸的市场比重趋于平均:2003年15英寸产品是市场绝对的主流尺寸,比重在50%左右;2004~2005年逐渐过渡到17英寸产品,但其比重已明显下降;到2006年,将有五个主流尺寸平分秋色。

因此,重新审视液晶周期,显而易见的一点是,液晶周期以单一产品价格涨跌衡量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

当前显示器面板价格下跌的五大主导因素

进入2005年12月以后,TFT-LCD主流产品价格在经历了长达10个月左右的上涨后出现了松动迹像。 从三大应用市场来看,显示器面板价格下跌的压力较大,笔记本电脑面板价格保持平稳,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则相当坚挺。那么,造成目前显示器面板出现下跌的主要因素有那些呢?

1.季节性需求淡季

首先应该澄清的是,终端消费需求与面板需求的旺季在概念上有所出入,主要体现为2~5个月的时差上。从终端消费需求来看,第四季度是名副其实的旺季。但下游厂商为了备战年底的终端需求,往往会提前数月进行备货,即7月~10月才是面板厂商的真正旺季,而进入10月份以后,除非终端需求超乎想像,否则对面板的需求将进入季节性淡季。

2.新产能持续增长,产品组合向显示器面板倾斜

如图2所示,伴随着产业景气的不断上扬,市场信心也得以复苏,体现在厂商的扩产步伐明显加快。2005年第四季度产能环比增幅达到了全年最高值近20%。而出于产品良率和利润的考虑,几乎所有的厂商都不约而同地增加了显示器面板的生产比例,从而造成了一定时期内产品组合扎堆在显示器的现像。

3.六代线产能大举生产显示器面板

应该讲,面板厂商投资六代线主要是觊觎液晶电视的庞大商机,但目前已量产的六代线却大量生产显示器面板。仔细剖析其缘由,无非是出于快速消化产能 ,缩短学习曲线和更快地弥补固定资产折旧等短期因素考虑。目前已量产的六代线有五条,据截止到2005年第三季度的数据表明,友达和LPL的六代线都有约一半产能生产显示器面板。假定以17英寸显示器面板折算,仅友达和LPL的六代线产能就合计约为17英寸市场的20%强。由此可见,六代线产能的配比状况对显示器面板的供需平衡局面具有重大影响。

4.库存

在品牌商和OEM厂商为年底感恩节、圣诞节备货的旺季过后,显示器面板需求已进入季节性淡季;而各大下游厂商为了降低运营风险和策略性谈判需要,也已开始缩减采购量以压缩库存。有消息指出,全球个人计算机业龙头厂商戴尔近期以调整库存为由,向下减少对显示器面板供货商的采购,数量高达60万片 (相当于该公司单月订单的25%左右),并要求面板厂在2005年12月的显示器面板价格要有一定的降幅。

5.心理预期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不振,尤其是油价攀升,使得终端消费者购买意愿降低;二是市场调研机构对市场的悲观论调影响了下游客户的采购信心。

短期液晶显示器面板价格趋势的时间和空间判断

据DisplaySearch的最新统计数据,2005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的出货量将可达到2700万片,大大超乎年初1300万~1700万片的预测;至于2006年度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保守估计也将落在4000万~4200万片之间。应该说,这对于全球TFT-LCD产业来说,绝对是利好消息。可以预见,在液晶电视爆发增长的前提下,相关厂商的产能和产品组合势必向液晶电视面板倾斜,由此显示器面板市场的竞争压力将明显减轻。

近期,三星电子投资关系资深副总裁Woosik Chu明确表示,因3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需求强劲,三星的32英寸面板产量仅能满足50%的订单需求,加上传统的液晶显示器面板产能过剩,三星已决定将部分液晶显示器面板的产能转为生产液晶电视面板。

与此同时,引起我们关注的六代线产能的配比问题也出现了转机。LPL透露,其六代线显示器面板的产能比重将由2005年上半年的60%逐渐下降到年底的40%左右,2006年将根据液晶电视市场实际情况向下做进一步的调整。

至于广受关注的库存问题,我国台湾省TRI的调研数据表明,目前无论是液晶显示器还是液晶电视面板的库存水平都在逐步下降中,并且如果热销状况延续至2006年第一季度的话,液晶电视的面板库存水平甚至会创两年来的新低。

综合看来,造成液晶显示器面板价格下跌的五大主导因素中,除心理预期难以准确把握外,其余都将有所改观(如表2所示)。因此有理由相信,目前液晶显示器面板价格的下跌应是阶段性现像,无碍整个TFT-LCD产业景气复苏进程。当然,考虑到需求毕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液晶显示器面板价格短期仍会面临小幅下跌压力,真正的转机应该会在2006年的第一季度前后出现。

上一篇:终极一家――KINGMAX闪存盘融融全家福 下一篇:四月份病毒趋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