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尊重·沟通·理解

时间:2022-09-11 03:33:18

平等·尊重·沟通·理解

只要教师善于发现甚至是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他们会注意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只要教师勇于抛开成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他们会理解老师对他们的用心;只要我们坚信学生本身仍是善良向上的,他们必将会明白平等、尊重、沟通和理解对他们的意义何在。

吉林市龙潭区技工学校为区属职业技术学校,生源基本是普通中学录取完后,再由我校招生,且没有录取分数底线,故大量在应试教育中已产生了严重厌学心理的学生成为我校主题生源。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思想较偏激,学习兴趣不高这已是共识,还有一点值得职校教师们注意的是: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已成为这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头号大敌。

职校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心理和生理上均处于不稳定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他们对社会、人生、自身变化既敏感又缺乏正确的认识,感到无所适从,自我形象不稳,很容易引起情绪障碍和自我意识过度。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都比较弱,情绪不稳定,波动大,容易发生异常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为每一个人培养起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是学校教育的起码目标”。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大写的人”,促进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新课改背景下,摆在教师,特别是职业学校教师面前的一道重要的思考题。职校学生主要存在着如下问题:

1. 厌学。上课时总是难以集中精神,不专心,有时干脆采取放弃态度,在课堂上或睡觉,或偷偷地打电子游戏机打发时间;课后有抄袭作业现象,有时甚至连作业也不做。越来越讨厌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 个性孤僻冷淡。个性显得比较冷漠孤僻,不爱说话和与人交流。

3. 怕困难。在生活或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会想办法去解决,只会逃避。对于班级里组织的各种活动,缺乏积极性和热情,怕困难、怕吃苦。

其实,青少年在这一阶段心理发展正逐渐成熟,但向哪些方向发展,成为我们教育者必须注意头等大事。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在人的动力系统中,需要是最基础,最根本的动力源泉。它对人的行为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蒙娜丽莎的微笑曾经征服了全世界的眼球。我觉得学生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会对你笑。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微笑似春风,给人心灵上的慰藉;微笑似春雨,“润物细无声”;微笑似炉火,给人无限的温暖;微笑是天使,使心与心彼此交融。只要你每天微笑着面对生活,生活也会每天微笑着面对你。正如郭元祥在《教师的20项修炼》中所说:“只有心中装着学生的老师才会有甜美、会心、善意的微笑;只有真正尊重学生地位,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潜能,教师的微笑才会起到作用”。

由此,作为区属职业学校,学生工作必须从思想教育入手,打破学校围墙,织造学校、社会、家庭网络德育教育体系,可以通过“成功教育”、“挖掘学生闪光点”、“我是优秀团员”、“校园OK歌手大赛”等各项活动搭建各种激励学生成功的平台,重建学生自信心和重树良好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职业技能的强化训练及对口就业培训等职业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对有意向的工作的激励刺激,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挖掘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及思考能力,达到消除学生厌学等心理障碍的目的。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唯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教师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做出批评和指导时,应是从抚慰学生的心灵、了解并理解其不满和要求开始的。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下轻柔的抚摸,关爱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尊重也是爱的表现,因为有了爱,才会有师生的共鸣,才会有教和学的同步、师生角色的互换、教学的互补。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有可能听从你的教育,接受你的批评;才会与你真心交流,诚挚沟通。教师体谅学生,理解他们的苦衷,把严声厉色的批评换成和风细雨的说教,把当众的指责换成事后的促膝谈心,肯定中蕴涵批语和引导,鼓励中充溢期待和希望。

上一篇:教师的价值在于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校本“三主式102510”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