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夏感》的教学

时间:2022-09-11 03:07:45

说说《夏感》的教学

阅读一些教学片段,可以发现与欣赏老师们在教学之中对课文的把玩与提炼,同时能够感受到老师们把自己的欣赏所得变成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王在恩老师执教《夏感》一课发现文中出现的“着”字特别多,就从“着”字切入,设计了三个问题。①读这些有“着”字的句子,你感受最强烈的是什么?为什么?②去掉“着”字再读,感受有什么不同?③你能不能也用一个“着”字句表达自己对夏天的总体感受?学生在朗读、品读、仿写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着”字中表现出的夏的生命的热烈、旋律的奔放。巧扣一个“着”字设计教学,使课堂表现出灵动的智慧。

(选自《教育学·下半月 》 2010年第2期姜飞琴《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词语切入法初探》)

《夏感》一文的教学,可先让学生熟读课文,边“读”边“思”,做到“读”“思”结合。熟读课文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供学生思考:1. “夏感”题目的含义是什么;2.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的景致;3. 找出文中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其表达效果;4. 课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学生思考15分钟后,再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就是“读思”结合的过程。

(选自《科教创新 》2009年第7期龚思卫《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与“思”》)

刚进入中学的学生,他们对于欣赏品味词句能停留在修辞的层面就已经不错了,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识别妙词佳句。所以教师在开始阶段可以提供一个例子,让学生从模仿开始。

如《夏感》中“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提供两个赏析的角度:

1. 这里用人们常见的“绿烟”“长墙”两个比喻,更加直观地表现了林带的颜色由浅变深的过程及其生长的繁茂。(这是从修辞手法的运用角度来赏析的)

2. “凝”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林带的颜色由浅淡变得深沉厚重的过程,突出了夏天树林的枝繁叶茂,表现了夏天的旺盛生命力。(这是从词语运用的角度来赏析的)

提供一个范例对于层次不同的学生来说,有一个思路和方向。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师赏析的例子,这对于学生规范答题也是一个训练。

教师也可以只出示赏析的方式角度:准确、生动使用词语;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动静结合、景物衬托、虚实相映等常见的表现方法。将这些赏析角度提供给学生,可以帮助他们不断积累赏析的方法,还可以新旧勾连,取得温故知新的效果。

(选自《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0年第6期王芳《初中写景类作品语言赏析的有效教学策略》)

《夏感》,单就词语的使用,就很值得去品味。现列举几例。

1.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长成”写出了山坡上的草由小到大,由稀到密的过程;用“凝成”来形容山林的长势与颜色,与句末的“长墙”相配,形象而生动。两词把夏日的到来,热烈而激情的态势写了出来,同时也为下文写麦的成熟张笔蓄势,正应了文章开头“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2.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句中的“挑”似乎让我们听到了棉苗均匀有力地生长发出的喘息;“举”似乎让我们看到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匍匐”生动形象地写出瓜秧腰肢抖动,伸茎张叶的态势。三个动词用拟人手法构成了一组排比句,形象逼真地写出了夏日农作物迸发出的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出了夏天的热烈,又紧扣课文开头。

3.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连用了四个“快”字,形象地写出了农活的繁忙和农民劳动的紧张,对劳动的歌颂、对农民的赞扬寓于四个“快”字之中,使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此文的目的更加突现。

(选自《语文教学之友 》2008年第3期向明华《析词巧学〈夏感〉》)

陈敏老师在教学中则采用追问的方式。如在学生回答了“作家梁衡对夏天有着怎样的感情,紧张、热烈、急促”后,追问:“文中哪些句子写出紧张的旋律?”学生回答:“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陈老师又追问:“句子中哪些词语体现出紧张的气氛呢?”学生异口同声答:“快割,快割;快打,快打。”再追问:“为什么只想着‘快割’‘快打’呢?”这下学生可热闹了。陈老师的这个问题一下子挑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最后,他们归结为也许天黑快要下雨了。陈老师抓住这有利的契机,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这个句子时,增添几个词语,在快割前加(乌云来了),在快打前加(要下雨了);于是原句就变为:只是想着(乌云来了)快割,快割;又想着(要下雨了)快打,快打。(全体学生读句子,老师读括号里的词语。)学生齐读后,整个紧张气氛就如画面般重现在我们面前。

(选自《成才之路 》2008年第30期庄青青《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艺术》)

梁衡的《夏感》中有这样一个比喻句:“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如果说“麦浪翻滚”还是实写的话,那么作者运用比喻、拟人写麦浪“扑打”远山、白云、汽车和“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则完全是凭借丰富的想象力了。

(选自《第二课堂(中学版) 》2010年第1期吴卫星《跟名家学写景》)

本课的教学,应该着眼于“美读与美教”,也就是充分利用课文优美生动、情感热烈的特点,组织起课文教学中“美”的阅读品析活动。

大致上安排四个教学环节,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用一个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其教学设想如下。

美读,整体理解课文

美辑,识记一批雅词

美析,精读一个美段

美说,运用一些美句

环节一:美读,整体理解课文

美读一:轻声而富有情感地朗读全文,感受全文内容。

上一篇:笑容(选自《这些人,那些事》) 下一篇:略谈“个性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