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心理健康分析

时间:2022-09-11 12:47:42

中专生心理健康分析

【摘要】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

【关键词】心理健康标准;不良认知;认识自我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96-0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现今的中专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是成才的基础。

一、中专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健康的判断。

二、中专生中常见的不良认知

中专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

典型想法有以下几种:(1)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2)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3)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4)我什么爱好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5)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6)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怎么和我说话,我人际交往不行。

三、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中专生是从中招考试失利中走出来的,在心理上有很强的自卑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中专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专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中专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中专生自身看,中专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专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中专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风雨,谁都会遇到挫折。挫折使我们痛苦,但同时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激励我们成长,这是生活的辩证法。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挫折的有无和强弱,而在于我们对待挫折的态度。

(一)从容面对、快乐掌控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与其闪避、畏惧、排斥,不如迎面而上。

(二)适度宣泄、尽早摆脱。面对挫折,有人惆怅悲观,把痛苦和沮丧埋在心里;有的人则选择倾诉――我赞成后者。如果心中苦闷,不妨找一两个亲近的人,把心里的话倾吐出来,这样,不健康的情绪就得到宣泄。

(三)激励潜能、独立自救独立自救是生命中最闪光的品性。面对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则激发潜能,自己拯救自己――前者没有看到自己的潜能,后者则充分地汲取了潜能的力量。

(四)适当取舍、远离烦恼放弃是一种智慧和境界。有的时候,我们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高;有的时候,我们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多――这是我们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使我们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都可能会导致迷失方向,走向绝望。聪明的办法是学会取舍,不必事事争第一,舍弃自己还不具备能力与条件的目标不是坏事。

总之,有些挫折看上去很可怕,但是,更可怕的却是我们对它的屈服。对付挫折有许多办法,可以尝试着踏平它,跨过它,既不能踏平也不能跨过,就绕过它。有些挫折是不能磨平消尽的,对待它的根本方法是正视它感悟它。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勇气,我们就踩过泥泞,走过雨季,迈向成熟。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所以中专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中专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中专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中专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中专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中职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

参考文献

[1]中专生心理健康――武汉中专出版社,2008年8月第二版,作者:余琳

[2]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作者:李进;出版社:武汉理工中专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年10月

[3]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修订版)――武汉中专出版社;2002年05月01日出版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小试 下一篇:勤于观察静心思考\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