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肾盂癌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2-09-11 12:38:35

【前言】多层螺旋CT在肾盂癌的诊断价值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2方法 采集原始轴位图像,然后传至随机所带的ADW4.5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根据各期特点和目的选择适合的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分别进行VR重组、曲面成像及MPR多平面重建,即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并对相应的血管进行多层CT重建,即CT血管造影。 2 结果 本组23例患者均行...

多层螺旋CT在肾盂癌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肾盂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和诊断价值,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盂癌多层螺旋CT表现。对23例肾盂癌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包括平扫、常规三期增强以及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结果 CT表现为肾盂内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肿块均有不同程度强化。尿路成像显示为肾盂内的不规则形充盈缺损。结论 肾盂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综合分析其CT表现不难做出准确诊断,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肾盂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

肾盂癌是起源于尿路上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多为移行细胞癌,占肾脏恶性肿瘤的7~10%[1]。多层螺旋CT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准确的依据。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23例由莱州市人民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盂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总结其特征,以期提高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3例患者,男19例,女4例,年龄25~73岁,平均57岁。临床症状为肉眼或镜下血尿 ,其中1例有疼痛,2例体检可扪及因积水而增大的肾。设备为西门子128层 Definition AS 螺旋CT,扫描条件为:120KV、230MA、层厚1.25mm、螺距比0.984:1,分别进行常规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

1.2方法 采集原始轴位图像,然后传至随机所带的ADW4.5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根据各期特点和目的选择适合的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分别进行VR重组、曲面成像及MPR多平面重建,即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并对相应的血管进行多层CT重建,即CT血管造影。

2 结果

本组23例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为状移行上皮细胞癌22例,鳞状上皮细胞癌1例。CT表现为肾盂内软组织肿块12例,平扫近肾实质密度(见图1),增强后皮质期肿块不均匀强化(见图2、4),实质期肿块呈相对低密度(见图3、5),分泌期显示为肾盂内充盈缺损(见图6)。尿路成像显示为肾盂内不规则充盈缺损。4例肿块累及肾实质,与肾实质分界不清(见图5),2例肾周筋膜增厚(见图6);4例合并输尿管上段癌,增强扫描可见输尿管上段管壁增厚,管腔变窄。排泄期表现为输尿管内充盈缺损。1例合并肾盂多发结石。

3 讨论

3.1肾盂癌的病理 肾盂表面覆盖尿道上皮,该处恶性肿瘤多为移行细胞状肿瘤,少数非型移行细胞癌为浸润性,肾盂鳞状细胞癌罕见。移行细胞癌男性比女性多3~4倍,70%病例发病时在60岁以上[2,3]。

3.2 肾盂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 多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肾盂癌浸润的范围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多数学者认为CT检查应作为肾脏肿瘤的常规检查手段[4]。本组23例患者均进行了图像后处理,CT表现为肾盂内软组织肿块,平扫与周围肾实质密度接近,边界模糊;较大肿块常造成肾积水。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同程度强化,肿瘤内坏死腔表现为低密度不强化灶;通过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可三维立体、冠状位及矢状位观察,有利于多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肿瘤的情况;通过CTA技术,可以立体的、全面的了解肿瘤的供血情况、正常血管是否受侵、管腔内有无癌栓以及是否存在副肾动脉等血管变异,这对患者的手术治疗都是极有价值的,而且还可以通过双侧对比,检测健侧肾的代偿情况[5]。

3.3 肾盂癌的鉴别诊断 肾盂癌需与以下病变鉴别:①肾盂阴性结石:平扫结石密度高于软组织肿瘤,CT值在100Hu左右,并且后者不强化。②肾盂内凝血块:平扫时测CT值60-70Hu,增强无强化。③肾盂轻度积水与肾盂旁囊肿:肾盂积水延迟扫描后肾盂腔有造影剂充盈,重建后图像,可清晰显示扩张的肾盂及梗阻的部位和原因;肾盂旁囊肿增强后无强化,测量CT值对诊断有帮助。④肾癌:肾癌及肾盂癌发展到较大时,可相互侵犯,鉴别困难。首先,肾癌的血供多丰富,增强作用明显,肿瘤内可见坏死及沙砾样钙化,而肾盂癌较少见以上征象;其次,肾癌的肿瘤的发育中心位于肾实质内,而肾盂癌的肿瘤中心多位于肾盂;再次,肾盂癌可致集合系统阻塞后影响肾功能,造成肾盂积水,肾癌少见;最后,当肾癌发展到很大时,多呈膨胀性生长,特别是向皮质缘膨胀,压迫皮质及其被膜,肾组织破坏明显。⑤肾结核:肾结核的破坏更为不规则,且伴脓腔形成。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肾盂癌诊断有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薄层CT扫描易发现病灶,利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协助诊断,可以直观的显示病变,对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康荣.腹部 CT[M].第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171-179.

[2]于频.系统解剖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47.

[3]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65.

[4]郝楠馨,诸静其,曹开明,等.肾癌诊断的比较影像学分析[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2010,16:232-236.

[5]林红雨,刘慧敏,李兰涛.肾盂癌的CT诊断价值[J].齐鲁医学杂志,2007,22(5):399-401.

上一篇:血小板输注阈值现状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高血脂型脑动脉硬化症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