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师道观对当代青年教师成长的启示

时间:2022-09-11 12:18:04

韩愈的师道观对当代青年教师成长的启示

内容摘要: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强调尊师重道。韩愈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重提师道,使以儒学为主的道统重新确立。尊师重道关乎学生的成才, 关乎教师的成长,关乎教育的发展,关乎文化的传承,关乎社会的进步。尊师重道的传统是青年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使他们能够自由发展与成长。青年教师成长之路要经历为传道奠基,为授业执着,为解惑而卓越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韩愈 尊师重道 青年教师 教师发展

自有学起,为师之道就在渐进中形成。然而,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式微和佛道的兴盛,人们逐渐形成了不愿从师、学习儒业的心态,甚至出现了耻学于师的现象。在当今社会这种不良现象依然存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流行着知识无用的思想,对于进学从师显得不重视。对于这些现象,韩愈的师道观能帮助人们找到解决之道。青年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探究韩愈的师道观对建立尊师重道的社会风气具有启示意义,有助青年教师的成长。

一、韩愈的师道观

(一)韩愈师道观的内涵

韩愈从复兴儒家道统的立场出发,提倡尊师重道,并以“道”为中心,提出了自己系统的师道观。他主张学必有师,师道相依,教学相长。他继承和发展了《学记》中“师严道尊”的思想――凡学之道, 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 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明确提出教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韩愈认为师与道是统一的整体,两者相生相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他认为教师应以捍卫儒道为己任,要抵制排除异端邪说,驱除排斥佛家和道家的学说,阐发光大其深奥隐微的意义。他还指出教师道德“仁”与“义”通过丰富的思想以及恰当的行动体现:“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教师是道的化身,通过先王的儒道来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正统,使儒家的“道统”世代相传,宣扬仁义道德,通过授业、解惑实现对道的传承。

(二)韩愈师道观的本质

韩愈师道观的实质是维护封建道统,是中国古代政治与教育合一的思想体现,是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在教育领域内的反映,也是中国古代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的一种外显。这种以教育为手段,以古文为载体来进行的儒家思想的传播,使全社会形成强有力的统一思想成为可能。韩愈提出道统论的思想,宣扬仁义道德,提出“正心有为”,以此来提高儒家的正统地位。儒家的道统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韩愈承袭了孔子“就有道而正焉”的思想,主张实行“先王之教”,为了达成“扶树教道,有所明白”的目的 ,主张“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的师道相依的观点。韩愈师说强调儒家学者传道的意识与精神,希望通过“师道运动”重建儒学的精神。

(三)韩愈师道观的启示

“师道尊严”关乎学生的成才, 关乎教师的成长,关乎教育的发展,关乎文化的传承,关乎社会的进步。“师道尊严”是社会对教师个人在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地位、作用和影响力的自觉认同与欣赏,是教师社会价值的表征。同时,“师道尊严”也是教师不断自我成长、自我进取的积极精神因素。教师在与学生教学相长的活动中,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权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觉认同。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各种思想交织复合,形成异常纷繁复杂的思想斗争和价值冲突。在这个社变革的时期需要主流向上的思想引领社会潮流,构建学习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地位与作用也更加凸显。吸取韩愈师道观的精华,发扬尊师重道的传统是提高教师权利与地位的有效思想武器,也是促进青年教师取得职业成就,实现自我价值,完成自我成长的重要指导。

二、韩愈师道观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要获得社会的重道尊师,青年教师本身就是行动主体。因此,青年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理念,真真切切的达到经师”与“仁师”的完美结合。“师道之尊,师当有道并能自尊,师道方能尊;师道之严,师当自严其道,师道才能严。”青年教师要传承师道,构建自我成长路线图,这就必须经过成长的三境界。

(一)完善自身素质――为传道奠基

当青年教师走上教师岗位的时候心中不免迷茫,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摇摆。唯有经过艰辛的跋涉,才能从基于痛苦之上的往昔,走向光辉灿烂的黎明。只有青年教师坚定信念,不畏艰险,不断成长,才能迎来教育的曙光。朱自清先生在《教育的信仰》一文中有一段经典的文字:教育者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对于他的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青年教师要以传道为己任,将自己的生命融入教育事业。我相信,每个人都想成就今生,都想生命充盈,精神富足。作为教师,如果秉执对教育宗教般的信仰,怀揣对教育初恋般的激情,就有了人生的方向,有了奋斗的动力,有了火热的生活。进入到这样的人生境界中,是一种幸福。只因心中怀有梦想,无论伟大抑或渺小,都需要付诸全部的努力。一个青年教师应该对教育怀有无比强烈与坚定之信念。历经挫折,初心不改。拥有一颗美丽的心,一颗希望的心,一颗勇敢的心。历经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孤苦和艰难,青年教师的心态才会变得随和,意志才会磨砺,心境才会海纳百川,有容纳大。

(二)笃定职业理想――为授业求索

青年教师经过第一阶段的孤苦,走在三尺讲台上,眼前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让他们开始思考如何教好这些学生,如何促进自己的成长。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就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如果说一个学生就是一首诗,与诗水融并且良性互动,就是教育。人们把世界最美的状态称为诗境,把心中最美的意念称为诗意。而对教育,教育者与学习者唤醒着彼此的爱心与期待,并且引领他们在坎坷的路途中追寻着人生的诗意,在艰难与困惑中体悟和构建幸福生活,这就是教育的诗意。而师道尊严应该是建立在学生的真实情感、情境体验和价值认同的基础之上,并非讲台的高度可以决定,更非教师职业能够天然全面赋予。陶行知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青年教师要捧着一颗心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以教育的温度温暖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这段生活成为人生有价值的旅程。

教师的尊严并不是由地位、权力等外在因素强加的,而是学生对教师学生和人格敬重的自觉表达。“教师真正的权威,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青年教师要笃定职业理想,有理想信念、仁爱之心和道德情操。师也者,为学生指路之明灯;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者;师也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师也者,拥有儒者的襟怀,开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他们将传统的儒道与现代的文明有机结合,在每一位学生心理播下智慧的种子,仁爱的种子。

(三)坚持教学反思――为解惑执着

青年教师走上教师岗位时就踏上一条崭新的旅程,在教学实践中把已有的材料加工整理,理出一个头绪,找到一种理念,一种规律,才会收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开朗。教师之美在使学生能以治哲学之故,吸收如陆王及培根康德诸先生哲人之流风余韵,从而理解教育之真谛而具有莹洁之志趣,从而完成高尚之人格。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启示下,青年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成长。青年教师要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总结,提炼,下足功夫,自然会融会贯通、有所发现、有所成长,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青年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则成为他表达自己宇宙情怀的一种方式。当教育成为一种情怀,教师就会完美的自我实现。教育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达到天地合一的境界。

韩愈的师道观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引领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为青年教师自我成长提供活水源泉。青年教师要自觉弘扬韩愈的师道观,以积极的姿态和自信的人生来谱写教育的新篇章,推进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时良.学记评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3.

[2]李时人.古训新编[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1995:106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9.

[4]郑佳明.中国社会转型与价值变迁[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1).

[5]曾庆雨.论新时期的师道尊严[J].学术探索,2000年(3).

[6]李彬.师道尊严的真义及其现实误读[J].湖南教育,2003(3).

[7]刘浩.润物细无声[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07(2).

[8]李镇西.民主与教育―一个中学老师对民主教育的思考[M].漓江出版社,2007: 259.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上一篇:黄玉雪小说《华女阿五》的文化范式 下一篇:从美国“边疆”意象看美国民族精神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