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玄奘,不一样的唐晋

时间:2022-09-10 11:26:09

毋庸置疑,央视百家讲坛的《玄奘西游记》再一次把玄奘热推向了热潮。事实上,关于玄奘的故事古往今来一直不断。这个一直在佛学界、史学界、文化界、艺术界、影视界、地理学界、学术界等诸多领域不断引起轰动的玄奘究竟为谁,研究他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与众不同,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

玄奘的西游

几百年前,当吴承恩先生为那个一生充满传奇的唐朝僧人作书时,他一定没有想到仅仅是他所塑造的一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居然会引起后世的许多争论。关于玄奘是个怎么样的人,众多领域都试图给出一个详尽的答案。可是他们真的给出答案了吗?

要想了解玄奘真人真事,就必须返回到历史的尽头去溯源。

在史学家的资料库里,我们知道了有关玄奘的一些踪迹玄奘俗姓陈,名韦,洛州颖川人(今河南偃师)。生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十三岁出家。隋末玄奘往成都住了五年,随名师习《摄大乘论》、《涅盘经》等经论。二十七岁到荆州与众僧讲论佛学。于贞观元年,到长安从名师学经,对大小乘佛学都很有研究。他发觉各家的说法有所不同,且许多问题都未有完满解答,于是乃“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并取十七《地论》,以释所惑”。于贞观元年末(627年)出国,时年三十二。

玄奘自长安出发,经秦、兰、凉三州,循北道出玉门关,只得瘦马一匹伴随,几经艰险,转至高昌。他先后经过焉耆、龟兹、姑墨,越过葱岭,最后到碎叶城,西突厥肆叶护可汗以为唐使,礼待之,玄奘乃顺利经昭武九姓国、吐火罗国,无阻而至天竺,终至东印度摩揭国的那兰陀寺(631年),成为那兰陀寺中解经论五十部的十人中之一。后遍游五印度,四年后再返寺中(639年),代戒贤大师讲《摄大乘论》和《唯识抉择论》。复和会法性、法相二宗,着《会宗论三千颂》,此对印度佛学影响至大。

贞观十七年(643年),玄奘东归,时年四十八。由北印度罗耶加国出发,以马载着经像,沿途说法。玄奘共带回大小乘经论六百零八部,又因论三十六部,声论十三部,共六百五十七部,另外还有佛像、佛骨多件。以后玄奘将他一三八国五万余里的游迹,由弟子辩机记为《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同时译出的经、律、论共七十三部,一千三百三十卷,一千三百多万言。其中主要有《大般若经》,六百卷全译。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玄奘圆寂于陕西宜君县玉华宫。其弟子记其口述经历为《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

西游的价值

一切皆源于玄奘自传的那部《大唐西域记》。正是有这部书的存在,才使得后世人得睹旷世名著《西游记》。作为佛教法相宗创始人、高僧、学者、旅行家,中国佛教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的玄奘,其西游的价值事实上并不单止是一部《西游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或许可以略窥一二。

佛学

玄奘西游,本为求学。他于印度最著名的那兰陀寺,代戒贤成为那兰陀寺的首席讲者,声名鹊起。该寺为印度新兴哲学“法相宗”的发源地,玄奘将“法相宗”之经典,大量翻译及介绍入华,是中国法相宗的第一位大师。当时印度教派甚多,玄奘为大乘佛教辩护。摩揭陀之戒日王在曲女城召集大会,遍请印度国王、沙门、婆罗门、外道等。玄奘登坛说法,以梵文作《真唯识量颂》,宣示大众。称“如有一字无理,能被难者,则斩首相谢。”如是者十八日,无一人能难倒一条。于是印人称玄奘为“大乘天”,声威震葱岭,名留西域及印度百余国,此为中国学术界在国际上空前的光荣。摩揭陀国戒日王特派人到中国朝贡。玄奘回国后,创唯识大乘教,即法相宗,后世推为中国法相宗的祖师。此外,玄奘亦颇以唯识等义;传授门人。辗转传扬,遂成一派所谓“唯识学”,又称“慈恩宗”。

史地学

玄奘回国,太宗垂问西行的经过,后来赞叹曰:“并博望(张骞)之所不得,班定(班超)无得而载。”由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除大量关于佛教圣迹和神话传说之外,又以行程为经,地理为纬,详细记载了玄奘离开高昌以后的行程,对天山南、北道,皆有详尽的报导。将其经历的一百一十国及传闻所得的二十八个城邦、地区、国家的山川形势、地理位置、历史沿革、风土习俗、气候物产、、文化语言、政治情况,均作有介绍。书中涉及的地区,十分广泛,几及整个中亚及南亚,这些地区的史地情况,多为《新・旧唐书》所未载。而这些地区在七世纪之前的史地资料,流传极少,尤其古印度历史方面,几乎是一团迷雾。书中对印度各国政教、地理等情形皆有记录,故要了解七世纪以前的印度,在文献方面,《大唐西域记》是一部必须参考的书。因此,外国学者对此书,视如瑰宝,评价甚高,有多个国家文字的译本。另外,印度著名历史学家阿里1978年说:“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印度史家辛哈和班纳吉在《印度通史》亦说:“中国的旅行家玄奘给我们留下了有关印度的宝贵记载。不利用中国的历史材料,要编一部完整的佛教史是不可能的。”近代考古学家,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把王舍城的旧址,鹿野苑的古刹,阿陀的石窟,那兰陀寺的遗迹,――探查发掘出来,就是最好的说明。

文化

中印两大民族是亚洲文化的巨擘,因受天然环境的重大屏障,使两大文明古国不易发生接触。玄奘西行,使中印文化得到沟通,不但完成中国佛教的发展,并输入印度历法、医学、天算、艺术、工业诸种学说,对我国隋唐历法、天算有极大影响,使中华文化内容更加充实。另外,玄奘又将印度察故辩理的形式逻辑-因明学传入中国,促进中国逻辑学的发展。玄奘还进行了将中文译为梵文的工作。印度佛教哲理名著《大乘起信论》久已失传,玄奘将之回译成梵文,使其再流传于印度,并翻译老子《道德经》以传至西域,使中印文化得以交流。对中印文化的交流,贡献极大,印度柏天乐教授甚至说:“玄奘无论如何,是有史以来翻译家中的第一人……他的翻译……,是中印两民族的共同遗产。”

唐晋的玄奘

民间的玄奘

中国民间对玄奘西游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对《西游记》的重新演义层出不穷。西游文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山西面塑里有《西游记》的形象;皮影戏里有《西游记》的形象;动漫时代日本和中国都推出了有关《西游记》的作品;影视剧作品里,央视版的《西游记》多次重播。还有周星驰《大话西游》里那些经典的台词,无一不形象地把世人眼中的玄奘和西游推上了巅峰。加上央视钱文忠教授的《玄奘西游记》、北大林庚《西游记漫话》对玄奘的各种表述可谓林林总总。这些都引发了对于如何重新认识《西游记》思索 的深入开展。比如重走“玄奘之路”的活动无论对中印两国的交往,对地理的发现和价值思考,对人生生命的探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还有如今方兴未艾的佛学热――玄奘研究事实上已经成为影响到社会经济领域众多方面的一门学科并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偏颇的玄奘表述

但我们也看到如今有关玄奘的众多文本及影视作品都没有将玄奘的本真――佛与玄奘凸显出来《西游记》本来就没有把唐僧当作主要人物来刻画的。由于小说冲突的需要,在神圣与凡俗之间必定会将唐僧推上某种祭台,再加上小说本身主要的幻觉因素,真正佛法的精髓很难被表现出来。佛教进入中国,明清时期已经走向衰落。资本力量的崛起,使得中国的很多城市开始了市民时代。来自俗世的实际问题越来越难以获得宗教的解决,佛教力量在民间信仰中消失了,因此,佛教以及佛教人物被市民嘲弄是显而易见的。唐僧在《西游记》里的角色刻画以及地位设计正是这样的结果。钱文忠的讲座主要是对《大唐西域记》的再度复述,因为电视普及的原因,他只能倚重故事来完成听众的了解。但这些了解无疑是浅性的,只是让听众知道了作为取经者――人――的那个玄奘,而不是由佛徒到高僧的那个玄奘。而周星驰的《大话西游》里,一切人物都是配角,所以无所谓正邪,更无所谓真实了。尤其中最近传闻的周星驰重拍《西游记》,更是对玄奘一种差之千里的描述。这就势必造成许多的偏执与孤立存在。而怎么去重新思考玄奘,如何真正体现其作为佛教高僧、学者、旅行家、翻译家的存在,并从当下语境中去看待文学;从世人眼中去理解佛学与轮回;从佛理里参透当代企业管理学;并由人生价值体现上理解人生的伟大和尊严的全面理解玄奘的真正文本与作品却少之又少,唐晋的《玄奘》恰如一匹黑马横空出世,弥补了这一空间。

与众不同的唐晋《玄奘》

今天当人们已经获得物质的丰收同时,也在逐渐追求属于自身的精神价值体系。唐晋的《玄奘》首先符合了当下的精神体系建设,它首先是从精神层面去复述玄奘的精神面貌,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玄奘表述方式:“那是个有佛的时代,如果说,玄奘西行取回了佛学的经典,那么唐晋的西行,为我们取回了玄奘的时光、玄奘的精神和魂魄。”在评论家兼《黄河》主编助理王国维的笔下,真切地抓住了唐晋的笔触。而山西省著名诗人侯勇则用一句话概括道:“关于世界之旅的景象元素。”与此同时,省内外众多学术界和艺术界的人士都纷纷对《玄奘》作出了相应的评价。山西省文学院院长张锐锋指出《玄奘》是“一部充满神秘想象和强烈文字激情,诗意盎然的书。它以天上云彩一样的诡秘变幻,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传述着世界的无穷”。而云南《大家》杂志副主编海男则说,“《玄奘》是我的阅读生涯中,邂逅到的一本诡异而辽阔的书籍。它让人屏住呼吸,像战栗的幽灵一般,伴随着书中的词语穿行一个国家最动人心弦的历史。”

只有玄奘才能了解佛。作为佛教高僧,不从佛学意义上了解玄奘,何谈玄奘?当下关于佛学的文本很多,但许多人很难从字里行间去参透其中的奥妙,唐晋从玄奘的角度去一一诠释佛学的精妙理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普通大众在佛家故事里得到佛学真谛。并且,《玄奘》一书从玄奘西行入手,也对当时的地理、历史、政治有着真实的反映。某种程度上,它已经不单纯是一部文学作品,而是从人文角度去重述历史、地理和政治。而从这种视角来看玄奘的,只有唐晋。《玄奘》一书中有许多佛理故事,如“白骨生肉”。白骨生肉说一堆人指白骨为一个年轻女人,但事实上,白骨生肉后,大家发现那是个年老的女人。这就告诉大家,一定要从事实的本源上去追究,否则你就会失之偏执。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讲,这是很致命的,从这些佛理故事里我们完全以看出现代企业用人管理上的许多优秀理念。此外,玄奘旅行途中历经千难万险,却矢志不渝,终成“正果”,这更是现今所有企业家,商家、决策者们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与此同时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玄奘》在语言有着近似诗歌的精辟,在文本上仿散文化语境,却是小说架构,这对于新实验文本体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探索作用。

玄奘是伟大的,作为一个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一个人求取真经的精神寄存者,其在今天各领域里依旧必然而然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山西及至全国研究玄奘的独步者,在时下西游热点里,唐晋做出了不一样的表率。

(唐晋,男,1966年生。作家、诗人、评论家、编辑。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夏天的禁忌》、《宋词的覆灭》、《玄奘》、《鲛人》、《鲛典》、《唐朝》;中篇小说集《天文学者的爱情》;短篇小说集《聊斋时代》、《景耀》;诗集《隔绝与持续》、《月壤》散文集《飞鸟时代》;文化专著《红门巨宅――王家大院》等。获2000年度山西新世纪文学奖。)

上一篇:让贫者\弱者可以借考试出头 下一篇:芦芽山下风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