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芽山下风华尽

时间:2022-08-28 09:00:35

芦芽子,原名王建华,号芦芽山人,法号汇华居士,山西宁武人,山西大学艺术系毕业现为太原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美协理事,山西省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法人代表),山西省人物画学会副会长,山西省东方书画研究院院长,黄土书画院顾问,山西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馆员,山西省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局特聘顾问,山东日照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骏马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华夏人艺术书画院名誉院长,1993年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颁发了“特殊贡献奖”证书;2006年被授予“杰出艺术家”称号,2007年被授予“中华一代艺术大师”和“中华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

第一次读到芦芽子先生的作品时,我惊讶于一堆散淡的中国式的写意笔墨里凸现出的精致入微的神韵。这些神韵和风情从那些女子的眉稍和每一处细小的衣褶里飘出来,飘忽如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我想,一个男画家,心中如果没有足够的爱和对美的足够敏锐,怎么能够计笔纸之间的女子“柔情绰态,媚于语言”,怎么能够使这些美丽的女子“淡眉如秋水,玉肌伴经风。”

一切的艺术表达,无论是用色彩还明和文字,都是因为作者深处无从表达的悲伤和热爱。拜读先生之作我时常感叹他那激情的敏感反照出现实与理想生活中的人生观照,这种无愧于艺术家的癖性里肯定是难以名状的自我伤害。而一切从事艺术的人,内心深处都是透明善良如赤子。先生亦如此,他悲天悯人的性情中始终是善良诚挚的,这种秉性中常夹杂着一种无以言表的困惑,压抑,感伤,悲怆。这却成为他发现美、创造美的信念与原创点。我不禁感慨他性格的袒露赤诚与透明。中国人物画注重传神写照,作画的过程完全是心造的过程。用心灵将水黑立境,在形神的把握上是离不开造型的,作为人物画家如果没有扎实的造型基础是终生的一个缺陷,绕过正途去走,凭多变的笔墨把玩洒脱的性情很难产生大气耐看的作品。在先生星期的作品中便清楚地看到以徐悲鸿、蒋兆和为先例的写实风格。这些作品可见他对笔墨造型的千锤百炼与独特的世术思考。在写实造型的绘画语言里,他探索性地将中西兼融,将笔墨以西画的写实技巧与传统的中国画线条,写意的水翠冶为一炉。其作品用线讲究轻重、疾徐、转折、起伏,在人物的头部、手部、衣服的不同部位,用线则分拈、湿、浓、淡、粗、细、虚、实,勾勒均见力度和节奏。用墨、用色的凝练、神韵、意境,都极准确地呈现结构、质感、阴阳块面。强调塑造人物面部的微妙变化。他笔下的世术形象最撼人之处还在于他超然于客观物象之外的世术张力,他用这特有的对人物画的感知力,不断增新、拓展世术的表现手法,朋心造化,将悟性与技法施于嘞面所创造出妙不可可的形态意象。

先生深谙“变则其久,通则不乏”。作为艺术家必须结合自己的气质利思想感情来继承前人和超时通变,贳术的创作才能有长远的发展。于是他通过用线、用墨、用色、用水大胆尝试,反复实践形成他独具个性的绘画语高。新人物、新景象溢然纸外。这种把传统与创新的思想化为笔痕产生的新造,恰恰是他独有的才气、学养、心态所致,而先生最大的成就是由写实性形象提升为创造性形象,即具意象的成功转化,他提炼人物精神世界本质的才华与手法是无与伦比的。

在他众多的作品中,最能体现他笔墨才情趋变求新的是古装人物画,其中尤以仕女画见绝。其笔下的仕女具有古典东方女性的气质与神韵,其婉约优美的形象,既有发思古之幽情,又有现代佳丽的美感、诗感、色彩感、时代感,冥冥中展示其纯情、恬静、端庄、秀丽的古韵,并透出几分超俗的仙气、灵气和典雅、古拙的书卷气。他构筑的深蕴唯美情结的视觉语言,使他的仕女画作品达到引人入胜,感人至深的秆度。观赏他的仕女画会令人产生美酒甘霖般醉心的美意,而久久不能散去。在他的仕女画作品中最能窥见他的思想观念,艺术修养,学识水不和品格操守,那是一种对美的纯粹的热爱。这是艺术家个性的张扬。笔墨是坦诚的,他会毫无掩饰地向观者展示自己,用笔用墨随着性情变化着、生动着,在一种理性的制约中强调笔韵墨韵、气韵、造型、章法、构成、节奏和置陈布局等一系列技艺方面的高度。很多用墨用线信手拈来,时而润墨点染、枯笔皴擦;时而线条勾勒、水墨铺洒;时而施色浓丽、笔调减淡,都显出减繁得当、快慢相间,笔意相连,气脉相通。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神奇境界,是先生个性本真中浪漫色彩的流露。

我想,先生自称芦芽子,除却对故土的眷恋,还是一种艺术气节,沥血研画,终身无悔。此为芦芽气节。

上一篇:一样的玄奘,不一样的唐晋 下一篇:吴昌期:继往方能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