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师生信息素质的提高

时间:2022-09-10 10:54:48

论高校师生信息素质的提高

摘 要:在分析论述信息素质与现代教育的关系的基础上,指出高校应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信息素质教育。指出高校、图书馆和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条件和教学优势,在教学和科研的各个环节采取具体措施提高高校师生信息素质。

关键词:信息素质;现代教育;素质教育

一、信息素质与现代教育

信息素质是人们对信息与信息活动的认知能力和信息综合利用能力的一种体现。图书馆界普遍认为①:信息素质是一系列有关个人能意识到信息需要,并有效地定位、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质包括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意识等几方面内容。信息知识是指应具备信息的本质、特性、信息运动的规律、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原则、信息技术、信息方法等基本知识,这是具备信息素质的基本条件。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的核心反映,是一种在技术、操作和能力层面上的综合素养。它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讯工具获取、评价、处理以及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意识是指信息主体对信息在社会交流活动中的地位、价值、功能和作用的认识程度。信息意识的强弱表现为人们捕捉、判断、整理、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的高低,它直接影响信息主体的信息行为效果和信息的利用率。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作为信息素质核心的信息能力的大小与信息知识的储备和信息意识的强弱密不可分:只有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知识,才能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能力。

信息素质是信息时代信息需求者应必备的素质,是各门学科、所有学习环境和所有不同层次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更是构成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等现代教育模式的关键要素。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的有机结合并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所形成的一种教育手段,教育教学过程是通过信息高速公路、高清晰度电视、多媒体电脑等进行的。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有影响深远,因此应在高校广泛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教育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培养学习者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对信息进行利用、查询、综合的一种教育形式。信息教育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特别地,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还对知识创新与科技发明创造有直接的影响,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②。

二、高校教学中的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师必须要树立起现代教育的信息观,要有危机意识,能主动、自觉、敏感地捕获新的信息,加强信息技能,拓宽教学的领域及思路。教师的信息素质也可以归纳为信息课程专业素质、应用软件操作素质、各种课程应用网络教学的基本素质和课程软件设计素质③。即,教师应当具有电子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能够利用文字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表格系统、网络通信系统等提高工作效率;能够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相关高新技术更新知识和教学内容,有开设新课程或在新的学科领域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教育可以大大拓展高校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空间,更新教师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师生的信息能力。事实表明,经过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培养的大学生,其驾驭知识的能力和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在社会工作中对知识获取的灵活性和信息意识,往往比没有接受过信息素质教育的学生的能力强很多;具有良好信息素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量、信息量、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等效果都会比较好。

在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教师的职责由知识的组织传播者转变为知识的引领者和信息素质教育的渗透者。相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拥有的知识并没有必然的优势,教师以往的知识权威受到挑战④。高校教师应具备强大的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及时获取专业知识,把握学科前沿。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的方式、教学效果和效率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在精通学科内容的同时,还要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学会网络的建设与管理,学会制作课件,Blog等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和组织技术,乃至建立高度智能化、自动化、艺术化的作业习题库和案例库,并自如地驾驭网络平台,汇集专题资源,高效地组织教学。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还应将信息素质教育融入整个教学活动中⑤。

三、提高高校师生的信息素质的措施

高校教师和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实现:学校可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包括计算机的操作与各项功能的使用、教学课件的制作、网络和数据库资源的检索、电子图书、报纸、期刊等资源的使用、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的制作与使用。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鼓励教师利用网上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从事终身教育。其次,学校应提供现代化设备,加强图书馆建设,丰富信息资源。还可以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等活动以促进师生提高信息意识。

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教学和科研的服务系统,应有机地结合人才、技术和资源,使其处于最佳结合状态。网络环境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为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高素质的馆员队伍,采用高新的设备和技术,全面开发利用馆藏资源,可最大限度地加强师生的网络资源利用率,更好地为师生服务。比如,积极利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手段开展文献信息服务,加编二、三次文献,开展定题服务和跟踪服务等。还可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等,编制专题目录索引。在此前提下,利用讲座、在网页上开设馆藏资源利用指南或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馆藏资源的收录范围、特点、及检索方法等。

此外,图书馆应针对目前学生对信息“重检索轻利用” 的现状,要有意识地训练其信息检索、信息利用、信息创新的技能。如给学生讲解如何鉴别、选择、整理、运用信息和进行信息创新,如何写科研小论文,提醒学生把获得的信息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感受力与洞察力,培养其从细微处发现有用信息,能见人之所未见的能力,激发其反思与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反思意识的觉醒、反思策略的灵活运用、反思水平的提升, 才能由被动学习走向具有创新意识的主动学习。

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是他们知识结构更新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他们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在科研活动中,教师利用大量信息的支持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实现成果或目标。

教师通过参与科研课题研究,掌握科研方法,增加对最新科技进展的认识,从而加深对基础科学课程的理解,提高他们课堂教学高科技知识的含量。而且在教学与科研中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或研究的课题进行信息的发现、确认、选择、评价、处理、应用等环节的分析,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注释:

①张世林,吕小明,谈高校师生信息素质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6,(5):59-60.

②刘继荣,史宝娟,韩以群,试论教师信息素质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北科技图苑,2003 ,(3):53-55.

③宋惠兰,论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师的信息素质培养[J].图书馆论坛,2003,(1): 35-37.

④郭春侠,储节旺,论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教师角色[J].教育探索,2008,(2):101-102.

⑤麦侨生,罗吉平,论信息时代高校教师的信息素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2):80-83.

上一篇:普通高等院校健美操选项课学生考核评价现状与... 下一篇: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