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时间:2022-09-10 10:47:42

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关键词〕 德育;导向;观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9―0025―01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如何根据社会新时期的特点使学校德育工作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本文就笔者的工作经验谈谈学校德育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学校教育的导向问题。当前上级主管部门考核学校工作,学校考核教师都把教学成绩作为考核的一项硬指标和重要条件,在考核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而形成: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无关紧要,最后无所谓的局面。

2. 教育者的观念问题。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学科教学轻习惯培养的倾向,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已经形成了一种观念,老师只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只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考出好的成绩,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和考核,把学生的考试成绩看成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有老师还片面地认为学生的考试成绩就是教育质量,老师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也是因为目前学校的教育考核机制所致。也有大多数教师认为德育是个空洞的概念,抓起来无从下手,而且见效慢。

3. 教师素质问题。教师的德育素质是关键,当前一提到教育改革,老师们都片面认为教育改革就是教学改革,所以大多数老师就把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精力放在了教学改革上,只注重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很少有人关注教育德育方法的创新和能力的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所有教改和教研活动以及开展的一些竞赛、比赛、评先评优都是围绕教学活动进行的,广大教师也因此对德育工作变得越来越不重视了。导致教师对德育工作不做深入的思考,对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不进行研究和创新,德育观念陈旧,方法单一。

二、解决学校德育工作问题的策略

1. 要解决学校德育导向问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德育工作放在同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仅仅靠评选几个德育标兵、德育示范学校来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是不够的,要使学校德育常态化,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一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设立专门的学校德育指导机构,学校设立德育处,自上而下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操作性较强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二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把德育考核放在与教学质量同等重要来考核,抓实素质评价考核过程。使学校德育工作常态化,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使每个学校真正把德育放要学校工作的首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回归教育的本质。

2. 要解决教育者教育观念的问题,就是教育者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只有首先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任课教师”。因此,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对自己的职业进行重新定位,教师应该是一个教育者,然后才是一个任课教师。其次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一是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二是教师应和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敞开、彼此接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着人格碰撞与精神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即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3. 要解决教师的德育素质问题。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教师德育观念和德育方法的培训,加大德育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学校在开展校本培训的时候要对教师从事德育工作的能力、方法、技巧进行培训,使每位教师成为德育工作的行家里手。

4. 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一是制定学校德育规程,使学校德育工作常态化;二是开展德育主题月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活动,增强德育内容的实效性。老师们认为德育非常空洞,是就德育的内容和效果而言的,德育本来就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效果,德育的内容是无形的,所以感觉空洞。如果内容丰富,就不感觉到空洞了。

因此,要不断研究德育的新问题、新特点、新动向及其对策,克服德育工作相对滞后的弱点,真正把致力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首要目标。

上一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构建活力语文课堂 下一篇:一线表扬学(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