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时间:2022-09-10 09:57:36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各高校如火如荼的展开。针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创业方面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通过加强宣传力度、申报项目和参加比赛、利用网络优质资源等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进而分析了优化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模式、建立健全机制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路。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203-02

新形势下,我国高等院校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进一步强调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的必然之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正面临转型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知名本科院校相同,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又想为地方经济服务,使得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体现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创适合转型发展的人才培养路径。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的困境

1.对创新创业认识不到位。大学生本身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理应通过创新创业来改善就业现状。然而,国内高校,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2,3]。首先,学校和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有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学校领导要考虑的事情,与授课教师无关;也有人认为创新创业是少数优秀学生才能做到的,与大多数学生无缘。其次,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通常情况下由于缺乏与政府各部门及时有效的沟通协调,存在政策宣传的滞后或理解的偏差,导致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无法落到实处。

2.人才培养定位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限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目前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是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可以看出,人才培养的目标没有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服务地方经济中来[4]。在教学中,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虽然重视与实际应用相关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但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都忽略了前沿性知识的讲解。因此,在这样的人才培养定位下培养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很低,即使有创业项目的学生,其创业层次也较低。

3.创新创业机制落后、师资薄弱。据调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一小部分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但明显可以看出,这种设置只是流于形式。因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并且课程少、学时短,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产生了应付和厌学的心理。另外,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要训练学生的创业思维,增强学生的创业观念,增加学生的创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这就需要学校具备高水平的专业师资。然而,创新创业教育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刚刚起步,师资相当匮乏,对创新创业教育起不到真正的推动作用。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主要平台之一。为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可以利用网络对创新创业进行宣传,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手机APP等普及创新创业知识,举办创新创业网上讲座。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网络上对一些创新创业成功案例进行宣传,建立论坛等交流平台,分享成功经验,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2.通过项目和比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可以设置一些有关创新创业的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完成。目前已经有一些院校每年会投入一定的专项资金,专门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经费,而且各省市也设置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积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另外,国家和各省市、学校每年也会设置各类以应用创新为主的竞赛,如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也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比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水平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有利于学生找出差距,取长补短。

3.利用优质网络在线资源,拓宽创新创业教育途径。目前,网络在线教育已风靡国内各大高校,视频公开课、网易公开课、MOOC等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在线资源,这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可以借助这些资源,向学生推荐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更好的创新创业教育。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国家相关文件为引导,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以行业标准为参照,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办学优势,制定详尽的标准,将创新创业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1.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创新创业。首先,在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中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在通识教育层面设置如创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等必修课,同时设置选修模块,供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学;在专业教育层面开设专业创新创业导论等必修课程,将创新创业课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另外,设置一些如讲座、活动等拓展模块,不断构建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最后,强化实践。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依托各种平台,整合各学科、各部门资源,以科研项目、创新专业项目等各类项目为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到创新实践中来。

2.改变教学模式,创新实践平台。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校、企业和社会的相关资源,构建以学校为中心,学校、企业和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存在实践设施设备不完善的困难,而将企业引进来,不仅可以利用企业设施改善学校的实践条件,而且可以聘请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践,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3.建立健全机制,保障创新创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师资匮乏,虽然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优质在线资源学习,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着手加强师资培训、引进人才的力度,打造自己院校专职教师为主、企业创业人员为辅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这是新建地方高校首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一些省市的先进经验,学校应考虑与政府、企业联合,加大对创新创业实践的资金投入,大力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5]。最后,创新评价机制,多方位合理评价创新创业成果。

四、结语

当前国家已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正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契机。高校应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在注重实践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创新创业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业教育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处于摸索的阶段,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的努力、学生的配合和社会的支持。学校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切实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为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显悦,郗婷婷.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

[2]罗志敏,夏人青.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与逻辑[J].教育发展研究,2011,(1).

[3]安建强.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

[4]韩力争.创业教育的本质和落实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2013,(2).

[5]白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哈佛大学的经验与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上一篇:护理专业高职 下一篇:校企融合改革软件工程实践教育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