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何让小煎饼论吨卖

时间:2022-09-10 08:48:49

传承家传技艺,让地域食品本土化

革命老区――山东沂蒙山,盛产煎饼。1986年,杨龙4岁,随父母从山东沂蒙山区来到大连,一家人租住在姚家村简陋的平房里。1999年,母亲王德荣做起了煎饼生意,卖给附近的山东老乡。“我妈的手艺好,当时姚家村一代都吃我家的煎饼,一天能卖200斤。但母亲特别辛苦,天不亮就要到市场去摆摊。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第二天凌晨两点又要起床继续摊煎饼。”小的时候,杨龙心里一直告诉自己:“我好好赚钱,赚很多很多的钱,长大后,让爸妈过上好日子。”

初中毕业后,杨龙去沈阳一家厨师学校学习面点。2002年毕业后,进入大连一家星级酒店,每月工资5000多元。干了一年,杨龙开始不安分了:“姚家村附近的人认可我家的煎饼,要是全大连800万人都认可,那得赚多少钱啊!东北人大多是闯关东过来的,爱吃煎饼。”

2003年,杨龙毅然辞职,回家卖煎饼。山东的煎饼怎么落地大连呢?

山东的煎饼好吃,但也有不足:因为不经过发酵,面粉又厚又硬,吃起来费力气;口味单一。为了更适应大连人的口味,杨龙决定改良:用五谷杂粮做原料;让面糊发酵一天,发酵后产生了小气孔,它们可以让煎饼特别柔软;除了原来单一的玉米口味外,还开发了十多种口味,如小米、荞麦、黑米等。

挨家跑,跑出300多家客户

煎饼做出来了,怎么卖呢?他紧盯农贸市场。“第一次推销,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啊!在千山路附近一家农贸市场,我被摊主从摊位一直推出大门!第二天,我又乐颠颠地来了。这次,摊主阿姨没撵我,但也没理我。第三天,我又去了。”“我们这不卖煎饼,你死了心吧!”虽然内容让人绝望,但阿姨总算开口了。几次之后,他的诚意终于感动了阿姨。那位阿姨卖他的煎饼卖了好多年,直到市场拆除。

2003年,解放广场农贸市场特别红火,没有空余摊位。杨龙就在这个市场转悠,想找人代卖。他发现,陈晓杰的馒头是这个市场里卖得最火的。“我把煎饼放到她这个摊位上卖,借助她的人气,我相信一定会卖得特别好。”然而,陈晓杰一口就回绝了。杨龙在她的摊位附近不停地转悠,发现11点到12点人最多,这时候馒头卖得最多、最忙。“我就这个时间,把塑料袋一撑,给她送上去,她就顺理成章地就放下了。”一边撑塑料袋,杨龙一边研究:一个馒头赚五分钱,一天卖800个馒头的话,也就赚40元钱。他信心更足了。一天,杨龙耐心地给陈晓杰算了一笔账:一斤煎饼赚5毛钱,一天卖200斤,能赚100块。“一天赚不上100块钱的话,我也给你100元钱!”就这样,杨龙拉了200斤煎饼,让她试着卖。她每赚100元,杨龙就能赚40元。

3天后,陈晓杰开始要货了。“好货产生回头客。他家的煎饼,招回头客!”陈晓杰说。

借助解放广场农贸市场的名气,杨龙迅速扩张。

2009年,因为物价上涨,他的煎饼涨到5元钱1斤。虽然涨价了,但还是没有妨碍扩张的步伐。到这一年,他已经做了7年的煎饼,有了100多家摊位,年销售额150多万元;到现在,又过了4年,杨龙已经有了300多家摊位,年销售额1400多万元。

改造设备,小作坊变身大工厂

“能不能每天供3吨货啊!” 2010年3月,杨龙接到了一个来自沈阳的电话。

“我当时都傻了!干了那么多年,我的煎饼都是用斤来算的,用吨来算,我吓了一大跳。我的20个火鏊子,一天最多能生产1000斤左右,无论如何都摊不出那么多煎饼啊。再说了,工人们边摊煎饼边添柴火,还要控制火候。产量小,卫生条件也一般。我心里明白,必须升级了。”杨龙说。

拿出了50万元积蓄,又借了100多万元,杨龙建起了105个油鏊子,预计每天的产量将达到5吨。然而,这种油鏊子是烘干木材用的,必须要改造成摊煎饼的。“管道在鏊子里,是一圈一圈盘着的;通过它,导热油被输到鏊子上;这样的好处是温度特别均匀,煎饼不糊。”

5月,杨龙觉得油鏊子大功告成,赶紧召集工人加工出了5000斤煎饼。

第二天,他接到了电话。“你赶快到库房来,煎饼一张一张的,拔都拔不开,黏到一块了!”

其实,这批煎饼只是卖相不好,吃没有问题。“如果把这种煎饼卖到外面去,那么些年积攒起来的客户,不能因为这一批煎饼,咱全给砸了啊!5000斤煎饼只能积压在自己手里。我给经销商打了保票:一星期后,我一定把货给你送过去。”杨龙说。

他又回到当初母亲摊煎饼的小作坊,支起烧柴火的鏊子,从各种火候开始试验:150度、170度、180度……杨龙试了3天。“185度摊出来的,火非常大,都糊了,吃起来是苦的,一碰或一折就碎了!145度做出来的,就特别的粘了。”最后他发现,175度摊出来的煎饼口感最好,而且保质期也最长。杨龙把导热油的温度也控制在175度,品质问题迎刃而解。杨龙按时交了货。

稳扎稳打进商超,3招轻松完成保底

产量质量都有了保证,2012年,杨龙决定进军超市,而且是大商超。

如何进入大商超?以他进驻家乐福为例。

1.农村包围城市。杨龙要进家乐福,却没有直接找超市,而是围着超市铺货。周边的10多家农贸市场,他都铺上货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个战术,我都给拿出来了,但稍改了一下,用农贸市场包围这个超市。我逼了超市一把,让他们急着到外面找煎饼。”

2.三招测准日销售额。杨龙找到超市生鲜部的处长周传光。周传光却提出了一个要求:每日保底销售额5000元!

“咱在农贸市场干了那么多年,肯定能判断准卖货量,练就了这个本事。我能通过卖多少馒头,来推算出卖多少煎饼。第一是判断客流量多少,第二是判断买馒头的人多少,第三是年龄偏大的消费者更爱吃煎饼。三点合并到一起,我就知道这个超市里一天可以卖出去多少煎饼。”

3.试吃也有大学问。

杨龙提出,在周一――超市人最少的时候,试卖自己的煎饼,一天保证能卖5000元。

“你卖5000元钱,我请你进来,还请你吃烤鱼。” 周传光说。

要一炮打响,杨龙用了最常见的促销办法――试吃。但他的试吃却大不一样。“分煎饼的时候,我故意给他们一大块,让他们一口吃不完。他们一边逛超市,一边吃煎饼,无形中给我做了广告。”杨龙说。

这一招果然见效。“给我点!”“我也尝尝!”不一会,购买煎饼的人就把摊位围了个水泄不通。打烊的时候一结算,杨龙这一天卖了6600元钱。就这样,杨龙拿下了这家超市一年400万元的订单。

用了两年时间,杨龙进了6家大型超市。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大地震。杨龙连夜赶制出了15000斤煎饼,直接运到了雅安。“我帮助别人的时候,是为我自己想的。因为我做完以后,感觉自己心里面踏实。”杨龙说。

编者按:

“摊个煎饼能当什么老板?”、“煎饼不是一个大买卖!”……

就这么一个不被看好的生意,

10年,杨龙却把它卖到多家酒店、300多个农贸市场,6家超市,年销售额1400万元,成了大连市最大的煎饼生产商。

其实,

买卖可以不分好坏,经营能力却分高低。

上一篇:借政策东风 大学生务农创业成大户 下一篇:贯通三个层面,打造高效中职市场营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