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通话,提高师生素质 书写规范字,促进时展

时间:2022-09-10 08:43:11

推广普通话,提高师生素质 书写规范字,促进时展

摘 要: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是国家语言文字发展的必然,作为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应该自觉使用国家规定的规范字,这是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自觉行动,也是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推广 使用 教育先行

二十一世纪,不仅是岁月的更替,也是新旧观念的更新。它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需要国家语言文字的统一和规范。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飞跃发展的时代;是信息化、国际化的时代;是科技、人文相融合的时代。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是提高国民素质,营造改革开放环境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国家形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

二十一世纪,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尤其在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具有新视野、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的群体。在学习交流、工作、业务联系中,人与人之间的来往接触中,都离不开讲普通话和运用规范字。因此,推广普通话,运用规范字,已成为教育教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每一个中国公民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一、普及普通话是提高师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作为承担着培养祖国接班人重任的学校,校园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推广普通话、运用规范字的重要场所。教师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先行者。使用普通话也是提高师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1.推广普通话,教育先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础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更需要具备说普通话和书写规范字的能力,只熟悉某一门学科的单一型的教师,已不能胜任新的教学要求和时代的发展。作为省级语言文字示范校和市级语言文字示范校的单位,都是已经走在了推广普通话的前列。他们不仅承担着培养祖国未来的教学重任,也把推广普通话作为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自觉行动。推广、普及普通话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对广大师生提出了严格要求,教师在上课必须使用普通话,在课下与学生交流时需讲普通话,学生进入校门后必须使用普通话。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进行不定期抽查,保证效果。

2.推广普通话领导带头

学校的干部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头羊,为了进一步让教师们养成课内外说普通话的好习惯,领导班子必须以身作则,从我做起,带头示范。语言文字示范校中,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必须做到:讲话、发言、讨论使用普通话;中层与校领导交谈和请示工作必须使用普通话;中层与教师交谈、布置工作时,也必须使用普通话,否则对方可以不予理会和回答。在校领导的表率作用影响下,广大教师也自觉坚持使用普通话。

3.推广普通话,成绩显著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人生的哲理。”通过市语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严格管理,保定市区各校的普通话水平已得到了大力提升,任何时候进入任何一所学校都能听到清晰、流利的普通话。随着推广力度的加大,现在保定各县学校的普通话推广工作也都稳扎稳打的进行着,一些乡村学校因为普通话工作做的好,也带动了学生的招生工作。

二、推广普通话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我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十三亿人口,民族语言、地方语言各占其地、各拥其主,复杂纷繁。在信息化、商品化的今天,语种的繁多、复杂,使语言交流、信息传递受到严重制约,给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严重阻碍。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势在必行。“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使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因此,推广普通话是科技信息时代的迫切要求;是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有利保障;推广普通话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写规范字是教育教学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共同需求

使用规范字,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需要,是体现个人修养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使用规范字,也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途径。

1.教学需要规范字

使用规范字,是国家法律的规定,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不仅要通过教学,教会学生使用规范字,还应该通过传授知识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书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书写一手漂亮的规范字,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为学生书写规范字起到表率作用。美观规范的字体还能满足学生的欣赏欲望。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能自觉养成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此,学校还要求教师坚持粉笔、钢笔规范字的练习,并定期上交作业。期末,教导处还组织专门人员对全校教师进行粉笔、钢笔规范字的比赛,并进行评比、打分,还将获等级奖的作品进行展示,供大家参观、学习。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教师们书写规范字的水平大大提高,写规范字已在教学中习惯成自然。在学生的评语上、作业批语上、板报、专栏上教师们漂亮、规范的字体都受到了学生、家长和上级领导的好评和称赞。

2.市场需要规范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还指出:“为推动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为此,我市在每年的“推普周”和“双推月”活动中都开展“啄木鸟汉字小医生”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上街头,到商家、店铺去纠正错别字和不规范字,使同学们在活动中提高识别规范字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从中了解不正确使用规范字给市场经济和商家经营带来的危害性和社会影响。如:在一次活动中同学们发现,一面食店的招牌上写着“包”(也叫抄手),一碗3元,又听到一个小孩问妈妈:“包的里面为什么笔画没有了”?妈妈回答说:“因为老板把心都留着自己吃了”。小孩听后便说:“那我们就不吃包面算了,还是吃2元一碗的便宜面条吧!”妈妈当时就啼笑皆非,不知所措。同学们听完,也都哈哈大笑起来。这难道不是老板的疏忽和不使用规范字造成的后果和引出的笑话吗?在活动中同学们还抄回不少错别字、生造字,不规范字。如:“考”红薯、网“巴”、“午”厅、冰“高”、高粱“九”等不规范用字,这些字的出现不仅给市场造成混乱,也影响了城市形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要求在“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的规范标准。”在商品广告和商家招牌上,使用任何生造字、不规范简体字都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行为。作为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应该自觉使用国家规定的规范字,这是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自觉行动,也是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是国家语言文字发展的必然,是中华厚重文化发展的呈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又一重任。作为中华子孙,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一新的历史使命,让普通话的推广和规范字的使用为新时代、新经济的发展铸造新的辉煌!

上一篇:高中历史教学方式初探 下一篇:高职院校《写作》课教学改革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