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区竹锈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时间:2022-09-10 07:44:05

扬州市江都区竹锈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摘要 阐述了扬州市江都区竹锈病的症状、危害、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并总结了该病的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竹秆锈病;竹叶锈病;发生;防治;江苏扬州;江都区

中图分类号 S795;S435.621.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170-02

Occurrence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Bamboo Rust Disease of Jiangdu District in Yangzhou City

ZHAO Xiu-qin

(Xiannv Forestry Management Station of Jiangdu District of Yangzhou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Yangzhou Jiangsu 225200)

Abstract The symptom,damage,regularity and route of transmission of bamboo rust disease of Jiangdu District in Yangzhou City were elaborated,and th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were summariz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 words bamboo pole rust disease;bamboo leaf rust disease;occurrence;control technology;Yangzhou Jiangsu; Jiangdu District

扬州市江都区位于江苏省中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深厚肥沃,自然分布多种植物,仅刚竹属就有淡竹、哺鸡竹、桂竹等竹种自然分布,其中仙女镇多为淡竹,生长在村庄民居周围,为材用,由于塑料制品多代替竹制品,导致竹材利用减少,竹林的经营管理粗放,竹林病害频频发生,特别竹类锈病增加,严重影响竹材的质量。

1 竹锈病的症状和危害

竹锈病分为竹秆锈病和竹叶锈病2种,淡竹感染此病较重,哺鸡竹次之。

1.1 症状

竹秆锈病初发生时,多从竹秆基部或中、下部的竹节两侧产生椭圆形或长梭形黄褐色粉质垫状物,逐步向节间发展,严重的扩展到小枝上。后期病斑呈黑褐色,造成竹秆块状变黑褐色或竹株中、下段秆部变黑而倒折,影响其观赏和材质。

竹叶锈病初发生时,病叶上密生许多橘黄色针点状小斑点,后叶背发生暗黄色夏孢子堆,圆形或长椭圆形,,秋后形成黄褐色或深褐色冬孢子堆。

1.2 危害

竹子感染竹秆锈病后,由于病菌侵染竹壁细胞,竹秆纤维质地产生变化,材质变脆,抗性及竹材韧性变差,容易折秆倒伏,不能作应有的材用,也不可劈篾加工编织竹器,同时也降低了绿化观赏价值。

竹叶感染锈病后,竹叶失去光泽,不再青翠欲滴,锈病症覆盖了竹叶表面,影响了竹叶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同化功能日渐下降,严重时造成竹叶黄枯,直至落叶,降低了竹林观赏效果。

2 病原

2.1 竹秆锈病病原

竹秆锈病原[Stereostratum corticioides(Rerk et Br)Magnus]属担子菌门皮下硬层锈菌,夏孢子堆生于寄主的角质层下,后突破角质层外露,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夏孢子近球形,淡黄色近无色,表面有刺。冬孢子堆圆形或椭圆形,生于角质层下,多群生,常密生连接成片,成毡状,后突破角质层,黄褐色,冬孢子广椭圆形,双胞、淡黄色或无色,壁平滑,具细长的柄[1-2]。

2.2 竹叶锈病病原

竹叶锈病病原为Puccinia kusanoi Diet,称草野柄锈菌,属担子菌门真菌。夏孢子堆生在叶背,夏孢子浅褐色,具小细刺,有时出现侧丝,冬孢子暗红色,也生在叶背。冬孢子褐色,平滑,柄长。据文献记载,Puccinia longicornis Pat & Hur、Chrysomyxa bambusa Teng 也是竹叶锈病的病原菌[1-2]。

3 竹锈病的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

3.1 竹秆锈病

竹秆锈病在病竹上只产生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未见性孢子、锈孢子阶段,也未找到其他的转主寄主。病菌以菌丝体和不成熟的冬孢子堆在病组织内越冬,菌丝体可在寄主体内存活多年。每年9―10月产生冬孢子堆,每年3月始,冬孢子充分吸水后,气温10~25 ℃条件下,冬孢子萌发,冬孢子堆于4―5月间雨后吸水脱落,夏孢子堆产生在冬孢子堆下,每年只产生1次,5―6月进入夏孢子发生期,借风雨传播,通过竹秆伤口或无伤竹表皮侵入竹秆。竹秆是该病的唯一接种体,潜育期7~19个月。竹林生长过密,生长不良,4―7月雨水多,高温多湿,特别是本地的梅雨季节,林地湿度大,湿气滞留,竹林通风、透光差,是锈病发生的主要原因[1-2]。

3.2 竹叶锈病

竹叶锈病以冬孢子和菌丝在竹叶病部或随病叶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春,冬孢子借气流进行传播,对竹叶进行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气温上升至20~35 ℃,相对湿度高于70%时,该病易于发生。在本地的6―7月梅雨季节,雨水多,湿度大,竹林经营不善,通风透气差的竹林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1]。

4 防治技术

4.1 加强竹园管理,提高立竹的抗病能力

4.1.1 竹园适时樵园。竹园发笋(4月至5月上旬)成竹后,待竹秆有一定抗性(枝叶放开,竹秆坚韧)时,于6月上中旬适时进行樵园。樵园的主要内容:一是清除园内杂草、杂树和其他与竹无关的杂物,保护竹园清洁卫生,减少病虫滋生。二是伐除竹园内的鞭竹,3届以上的老竹,病虫感染竹株,以及过小竹和立竹密度过大的竹株,以利竹林通风透光,改善竹林生态环境。调整过大竹密度时,要砍老竹,去小竹,保壮竹(壮龄竹)的原则,使竹园保持一个合理的立竹度,这样的竹林发展下去会一年比一年大,竹秆会一届比一届粗,竹株一年比一年健壮,病虫一年比一年少,观赏价值、竹材质量也越来越高。

4.1.2 去除病竹,减少病源。竹园感染竹类锈病后,要及时去除病竹,清除下来的病竹、病竹叶用火焚烧销毁,减少竹锈病源。对病竹迹地进行消毒杀菌处理,防止锈病蔓延。立竹度较低的感病竹园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控制锈病扩展。

4.1.3 冬季竹园压土。冬季竹园压土是本地冬季竹园管理的经典做法。入冬后,先给竹园施1层肥或铺1层稻草、麦草、豆楷或其他植物秸秆,然后再压1层土,这样既给竹林施了1次蜡肥,同时压的草、土又保护了浅土层竹鞭不受伤害。选择好压土的质量,尽可能选择田园土,因田园土肥力较高,同时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

4.1.4 健全竹园排水系统。江都区竹园大量在民居周围,不少竹园地势低洼,雨季容易引起积水,使竹株受渍,生长衰弱,给竹锈病造成侵染的机会。因此,给竹园做好排水设施,竹株生长健壮,免疫力强,也是减少竹锈病的一个有效途径。

4.2 竹园合理采伐

成园竹林,每年需进行合理采伐利用,采伐的原则是竹株去老留新,去小留大,合理密度。采伐竹应是3届以上的老竹,因老竹发笋能力弱,密度过高的新竹也需采伐时,应采伐眉围较小的竹,保留较大的竹,使竹园的竹子越采越大,采伐后使竹园的立竹达到合理的密度,提高抗病能力。

4.3 人工刮除竹秆锈病的冬孢子堆

3月中下旬,冬孢子堆吸水膨胀脱落,冬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竹秆。在冬孢子传播之前的,3月上旬,对感病竹秆上的冬孢子堆进行人工刮除,减少病源,同时对病竹周围500 m范围内的竹林进行用药防治。

4.4 药剂防治

在竹锈病的始发期,及时用20%三唑酮2 000倍液或25%腈菌唑乳油4 000倍液,每隔10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竹秆锈病发生率达10%以上的竹园,需每年3月上旬用20%三唑酮10倍液在病株的冬孢子堆上涂抹,每年涂1次,连续防治3~4年,至老病竹砍伐净为止[3-5]。

5 参考文献

[1] 吕佩珂,苏慧兰,张建勋,等.中国花卉病虫原色图鉴[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4.

[2] 刘振宇,邵金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 赵仁友.竹子病虫防治彩色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 杨子琦,曹华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5] 李传仁.园林植物保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上一篇:林州市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下一篇: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的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