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县早熟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2-02-27 04:30:23

盘县早熟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摘要 结合盘县早熟梨的生产实际,在综合分析盘县早熟梨生产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盘县早熟梨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盘县梨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早熟梨;问题;对策;贵州盘县

中图分类号 S6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131-01

梨是盘县果树生产中具有比较优势的水果之一,盘县的“干沟梨”在20世纪年代曾经载入专业教科书,产品曾运销贵阳、桂林、柳州等地。近年来,盘县保田镇马鞍山的黄花梨、平关镇红梨,品质好,深受本地和周边市场欢迎,果农经济效益好,全县早熟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成为盘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增长的亮点。

1 生产现状

盘县早熟梨主要品种为黄花梨,种植面积373.33 hm2,主要分布在保田、新民忠义等乡镇;黄金梨的种植面积为230.67 hm2,主要分布在平关、保田、忠义、大山等乡镇。盘县的早熟梨品种单一,果实成熟期集中,容易造成果品价格低的现象,易挫伤果农生产积极性;而早熟梨品种如早美酥、早黄金种植面积小,产量少而无法占领市场份额。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条件差

盘县耕地破碎、不平整,连片面积不大,有效灌溉面积不足,工程性缺水严重,梨树集中产区道路、田间生产作业道路、果园排灌等基础建设薄弱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跟不上,严重制约着梨树产业的发展[1]。

2.2 规模化和良种化程度低

长期以来,由于受粮食总量不足压力的影响,对林果业的产业地位重视不够,新品种引进、开发、试验等方面经费投入较少,导致优良新品种的利用率较低。盘县早熟梨产业总体上存在品种老化,规模小,零星分散,管理水平不一,集约化水平低,不能形成规模效益,既难以为下游深加工提供可靠的原料,建设大规模的果品加工基地,无法实现基地化培育带来的技术、资金、管理、信息和市场方面的好处,也难以形成特色和培育出品牌等优势[2]。

2.3 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市场建设、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等还相对滞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少,规模小,产品市场占有率低,抵御风险的能力有限,带动作用也不大。截至2013年底,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95个,其中种植业87个,涉及果树的仅有7个(核桃5个,刺梨1个,猕猴桃1个),没有一个是梨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2.4 梨园标准化程度较低

由于受传统栽培习惯的影响和农民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加上果树科技人员少,技术队伍不稳定,掌握新技术、新信息、新品种的能力不强,导致栽培技术相对落后,品种老化,结构不合理。已经发展起来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也没有科学地进行管理,加上建园投入低、建园标准低、产量低、品质差、结构不合理等,导致梨园的标准化程度低。

2.5 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一家一户的果树生产经营方式还占据主体地位,现有的农产品市场服务功能少、设施条件差、市场调控能力弱,特别是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不配套,增加了农产品市场物流风险,也影响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此外,产业化扶持资金较少,一些优惠政策还无法完全落到实处,制约了梨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3]。

3 发展对策

3.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盘县梨栽培历史较长,生产实践证明优势明显。县委、县政府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早熟梨种植区乡镇领导要高度重视,把早熟梨产业做大、做强是早熟梨种植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选择好早熟梨开发方式,增加产业开发力度,以市场为导向,果农为基础,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盘县的早熟梨产业就会有一个新的发展[3]。

3.2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虽然盘县大部分乡镇都适宜梨树生长,但要从优质丰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考虑,除了优良品种、先进的管理技术,还要在梨树最适宜区域建立生产基地。梨的休眠期需要7.2 ℃以下低温60 d以上,萌芽生长需10 ℃以上,20 ℃以上枝梢生长旺盛,果实发育适宜温度25~30 ℃,对土壤适应性强,但以深、松、肥、排水良好的土壤最好。远离焦化厂、水泥厂等排放烟尘和污水区域,防止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害气体对果树的危害。选择交通便利、相对集中连片,形成规模的地块,以便完善产地林、渠、路等配套设施。规划要科学、布局要合理。坚持高标准、高科技、高投入、高效益的指导思想,建设优质早熟梨生产基地。

3.3 引进品种的选择

2002年在南方梨研讨会上成立了“中国南方早熟梨开发协作小组”。拟定梨的成熟期在8月上旬以前成熟的为早熟,8月中旬至9月中旬成熟的为中熟,9月下旬以后成熟的为晚熟。盘县早熟梨生产的市场空间大,同一品种比外地成熟期提前15 d左右,可抢占本地以及周边省县市场,最好是选择7月底以前成熟上市的优质、耐贮运、货架期长的品种。盘县早熟梨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以早黄金、六月酥、七月酥、早美酥、红美人为主,成熟期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抗性强而优质丰产。盛果期目标产量22.5~30.0 t/hm2,优质率80%以上,产品商品率达95%以上[4]。

3.4 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和推广体系

建立新品种展示园、良种母本园、栽培技术研究试验园,争取建立省级优质早熟梨良种繁育基地。加大引种和品种更新力度,超前安排或调整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加大执法力度,按国家“种子法”强化对种苗的管理,严格执行果树苗木许可证,果树苗木质量合格证和果树苗木植物检疫证的三证管理制度。

3.5 做好低产梨园改造

针对盘县土壤干、瘦、黏、酸、有机质含量低的实际条件,力争在2~3年全园改土1遍、测土配方施肥、果园覆盖、生草栽培,改进传统的修剪方法,控冠改形。改高大树冠为开心形或单干形、“丫”字形矮化开张形,采取拉、撑、吊等手段开张角度;改善授粉受精条件。盘县早春低温风大,授粉树的搭配要充足,加上放蜂、人工点授或喷授等辅助授粉措施,最好在主栽品种高接授粉品种;因树定产、适量挂果。推广疏花蔬果技术,大年定单产和挂果数、定单果重量目标。第1次在生理落果后增留20%的预备果,第2次生理落果后进行定量疏果,每花序留果1个,早熟梨中小型种果距15~20 cm。

3.6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盘县特别要注意梨绣病和梨黑星病的防治,秋冬季节翻土彻底清园,树盘撒药和刷干保护,减少病虫越冬源[1],生长期以低毒低残或生物农药针对性用药,减少污染,节约成本;蓄水保土、配套水利设施、节水灌溉,减轻春旱影响;采用高接换种、果实套袋、摘叶转果、铺反光膜等技术,最大可能地提高果品品质[5-6]。

3.7 建立优质丰产示范园

建立优质丰产示范园,用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带动大面积果园管理水平提高。此外,强化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广大果农的科技素质,逐步实行果树规范化管理,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果品。

3.8 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盘县早熟梨产业开发政府要搭建平台,组建产业公司,对产品进行商品化处理,建产地批发市场,组织营销队伍到广东、深圳、港、澳以及东南亚地区跑市场、设窗口。“公司+农户”的形式建优质早熟梨商品基地,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分享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在一定规模产区成立产业协会,在生产技术的推广和营销等方面群策群力发挥作用,做大做强盘县优质早熟梨产业。

4 参考文献

[1] 罗真翔.南方早熟梨的优质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06(3):47-49.

[2] 何子顺,亚合甫・木沙,张峰,等.库尔勒香梨出口竞争力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果树,2012(6):69-71.

[3] 李先明,秦仲麒,刘先琴,等.湖北省砂梨产业现状 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9(8):100-104.

[4] 秦晓彦.我国梨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河北果树,2010(2):1.

[5] 薛晓敏,王志刚,王金政.山东省梨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08(6):110-112.

[6] 朱西.黔南州刺梨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3):70-73.

上一篇: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下一篇:影响樱桃园小绿叶蝉种群数量优势种天敌的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