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S85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规范化的重要性

时间:2022-09-10 07:16:10

RLS85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规范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机体的反应水平分级(RLS85) 院前急救 规范化 重要性

现代急救管理的集中点是重视院前急救、规范医院急诊科管理和强化监护病房管理三方面的内容,院前急救已成为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是保证急危重症病人在发病初期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前提。院前急救护理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判断病人的病情,掌握相关的重要信息,调度相应的专业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在快速询问、检查的同时,对急危重症病人积极进行生命支持等及时、正确的抢救、治疗及转运是急救医学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机体的反应水平分级,能非常简便、准确的判断病人的意识状态及颅脑损伤有无恶化,对患者进行现场初步急救护理和将患者转至医院使其能尽早接受专科医生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14例,男性184例,女性45例:年龄15~72岁,平均33.1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53例,心性猝死17例,有机磷农药中毒21例,一氧化碳中毒9例,溺水8例,不明原因呼吸心跳骤停6例。

1.2方法

根据病人是否具有四项功能之一(言语应答、眼球定向运动、遵嘱运动、去除疼痛),迅速判断病人的意识水平,区分为有意识反应及昏迷两个档次。RLS共分为8级:RLS1~3属有意识反应;RLS4~8属昏迷状态。对存在有意识反应的病人,根据病人对言语及刺激强度的不同反应水平,依次分为清醒、嗜睡、意识模糊。对昏迷的病人,根据病人对强痛刺激时机体的运动反应,把昏迷由浅到深,依次分为4~8级。RLS在5级以上为深昏迷。意识反应:机体处于唤醒状态,至少表现有下列四项功能之一:言语应答、眼球定向运动、遵嘱运动、去除疼痛。昏迷:是机体的无意识反应,不能表现有意识反应中所定义的功能。(RLS4―8)。轻度刺激:喊叫病人的名字、摇动病人的肩膀、或搓擦胸前皮肤。强痛刺激:吸痰、或5秒钟用力按压眼眶、乳突根部、胸骨或指甲。清醒(RLs1):神志清楚,没有反应的延迟。定向准确,没有嗜睡。嗜睡或意识模糊(RLs2):观察对轻刺激的反应。嗜睡:病人处于倦睡状态,反应轻度延迟。意识模糊(RI53):观察对强刺激的反应。意识模糊:病人被唤醒后.在回答下列三个问题中至少有一个错误。1)你叫什么名字?2)你在什么地方?3)现在是哪年哪月?昏迷(RLS4):能定位疼痛,但不能去除疼痛。定位疼痛:检查时身体处于平卧为,双臂放于身体的侧面。①按压乳突根部,病人的手臂可上抬高于胸部的位置;②按压指甲,病人能够移动另一只手超越身体的中线。昏迷(RLS5):有躲避疼痛的动作。躲避疼痛:①按压乳突根部,病人转动面部面向对侧;②按压指甲,病人虽然不能定为疼痛,但有明显的缩手动作。昏迷(RLS6):强痛刺激时肢体屈曲(去大脑皮质状态)。肢体的屈曲运动:对强痛刺激,腕及肘关节有缓慢而机械屈曲运动,但没有定位或躲避疼痛的动作。昏迷((RLS7):强痛刺激时肢体背伸(去大脑状态)。肢体的背伸运动:对强痛刺激,上肢,或下肢出现强制性的背伸。若既有屈曲,又有背伸,则应记为RLS6。昏迷(RLS8):强痛刺激时机体没有反应。强痛刺激没有反应:重复地给以强痛刺激,病人的上下肢和面部均没有任何反应。

2 结果

采用RLS评分可将意识障碍的程度清楚地反映出来,为重症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本组病例全部通过机体反应水平分级的观察后,发现气管插管、眼睑肿胀、颈脊髓损伤的肢体瘫痪病人的意识水平评估比GLS评分更简便可靠,且分级界定清晰,许多护士及经验不足的医生临床操作上更易于准确应用,RLS每上升或下降1级,均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21,一氧化碳中毒9例,溺水8例,在现场均得到快速的救治后,转医院进一步抢救全部存活,重型颅脑损伤、心性猝死及其它原因引起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76例,因机体的反应水平分级均在4级(RLS4)以上,护士即时报告后,医生迅速建立人工气管等基础生命支持,均安全转运到急诊科救治。

3 讨论

院前急救大多为突然或意外场合下发生,如何在现场分秒必争地施行必要的救治,得到基础生命支持,对病人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现代医学告诉我们: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为4min,如果不争取这宝贵的几分钟,既使院内设备再先进,医生的技术再高明都不可挽救病人的生命。所以说具备快速有效功能的院外急救体系可以使病人的伤亡降低到最低限度。而把机体反应水平分级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规范应用,医护人员在评估病人及观察病情时,只需要描述瞳孔+RLS,就可非常准确的判断病人的意识状态及颅脑损伤程度,且如护士评估和观察患者RLS4级报告医生,医生则据此快速做出气管插管准备等的基础生命支持方案选择,故机体的反应水平分级在院前急救护理中规范化很重要。

参考文献:

[1]作者:邹菊华潘艳珍。“120”院前急救护理的体会及影响因素[B]。《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8期,1672-5085(2009)18-0158-02.

[2]高泽华.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探讨[B].中华医护杂志2007;2:151~152.

[3]洪正才,张茂,于建新,等.创伤院前急救的若干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7):516~517.

上一篇:肥厚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治疗的手术配合与术后护... 下一篇:护士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