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时代教育电视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9-10 05:18:47

对网络时代教育电视发展的思考

教育电视的本质特征是利用电视传播功能、电视技术和艺术的手段,传递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社会教育。当前的教育电视在数字化、信息化和产业化推动和传播媒体市场激烈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变,没能真正体现自己的优势。本文就当前教育电视传播媒体所处环境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与策略。

“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唯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这是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对电视的评价。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关键在于使用电视的人即教育者或学习者如何运用电视的教育功能,或者从电视中学习到什么。然而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电视传播一直是在面对着严峻挑战与困惑中走过。在数字化、网络化、产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下,在迅速崛起的网络的传播媒体市场激烈竞争紧逼下,全球的信息传播环境发生了剧变,迫使教育电视传播处于低谷徘徊状态。教育电视还能否称得上教育中的主流传播媒体?网络媒体是否能取代教育电视传播功能?教育电视在未来教育中究竟还有多大潜力?以上种种观点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做出具体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育电视在传播媒体中的地位,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教育电视的优势弱势分析

教育电视作为一种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众传播媒介,在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我国远程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络的出现,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人们不仅能从网络里获取信息,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选择、处理、传播自己的信息,成为传播的主体,从而打破了原本泾渭分明的传播主客体之界限,实现了双向互动,从根本上动摇了传播的理念,使电视这个昔日传播王国的老大受到了挑战,一时间在远程教育界似乎非网络而不能实施教学。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有着不可取代的优越性,然而放弃教育电视等有效远程教育模式也是不可取的,教育电视毕竟也有它的优势所在。

(一)教育电视的优势

教育电视是以声音和图像的形式来传播信息,其传播内容和接受对象比其他传播媒介都具有更强的广泛性。教育电视传播内容丰富多样,对几乎所有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都有极大的包容性。受众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首先不受年龄的限制。从学龄前儿童到白发老人,只要不聋不盲,都可以收看教育电视。其次是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不仅受过一定教育的人,就是受教育不多的人,甚至文盲半文盲都可以接收教育电视传播的内容。再次是不受时空限制。教育电视传播到四面八方的同时,亿万人可以同时接收传播的信息,教育电视的传播范围之大远非其他传播媒介可比。

教育电视具有真实再现各种信息场景的功能,电视上所展示的是信息源所发出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学习者可通过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直接了解、感受信息,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人来说,“眼见为实”,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更符合他们形象思维的方式,认识事物的本质。在教育电视传播中,用画面(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语言、音乐、音响)、文字同时传播教育信息刺激电视受众的视觉与听觉等主要感官,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信息量很大。广播电视、卫星电视、互联网电视、有线电视等多种技术的实现使教育电视传播模式呈现多层次、多网络纵横交错。教育电视的教学形式也多种多样,有讲授式、谈话式、启发式、议论式、竞技式、演示式以及纪录片、科教片等等。

(二)教育电视的弱势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使教育电视的一些弱势相继暴露出来。教育电视系统中施教者与学习者被隔离在荧屏内外,彼此之间较难相互沟通。这一问题的解决期待着电视技术向交互性方向的发展。教育电视传播是顺时序的“一次过”,声音、画面转瞬即逝,不容学习者细细研究,稍不注意就可能错过有用的信息。对于学习者来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有些理论性、专业性强且又难以诉诸视听形象的题材,若在教育电视上反映,在表达方式上或多或少要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画面来表现这样的内容,难以通过由形象到抽象来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是造成荧屏上将教学内容生搬硬套的原因所在。这就要求教育电视工作者在选材上要有一定的选择性,不是所有的题材都可以用教育电视来呈现。

二、网络时代教育电视的发展趋势

网络媒介的出现颠覆了以往传统的传播模式,由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发展。摆脱了电视媒介线性传播模式的网络媒介,正是在自主选择和互动性上给了网络用户以前在电视媒介接受上所缺乏的东西。理论上网络媒介可以像电视媒介一样,实现影音节目的实时直播和各种形式的视频点播,同时结合了网络媒介所特有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从而弥补了电视媒介在传播过程中的种种缺陷。正是凭借这样的优势,网络媒介给电视媒介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力,教育电视面临严峻的考验。甚至有人提出,“网络媒介将完全取代教育电视的传播功能”。作为一种传播媒介,飞速发展的网络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有超越教育电视的地方,但是它并不能完全取代教育电视,教育电视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体。多种教学手段供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习者选择,多种教学媒体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优化组合才是最佳的效果。同时,在网络时代,教育电视又有了新的发展契机。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传输已影响到教育电视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为了生存和发展,教育电视也要加快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运用高新技术更新改造现有的基础设施,使传播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在数字电视的基础上,通过宽带网络实现的具有交互性的电视形态,由传统媒介提供内容,网络媒介提供技术支持,共同发挥综合协同效应的跨媒体合作形式,网络与电视的结合被称为活跃的“第五媒体”,它是通过宽带,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及图象融为一体的数字化、全方位、互动性的主体传播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媒体,更代表了未来媒体发展的新方向。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教育电视仍然是未来教育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教育电视的传播逐渐转向交互、移动、多元化、个性化、高效率传播趋势发展;另一方面提供多层次需求、多样化、大信息节目,使教育电视信息的传播向着更快、更深、更活的方向发展。

三、网络时代教育电视的发展策略

(一)走信息化发展的道路

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化的社会,教育将由记忆型教育转向信息型教育,由单纯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创造性学习。教师的传统地位也将发生改变,他们将由单纯的信息传授者,教学管理者变成信息的支持者,以及知识的建构者,所有这些都将在教育电视的领域中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教育电视能够顺应信息化的大潮流,走信息化发展的道路。首先应该树立信息化的理念,并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信息化就要求在教学理念上超越传统教学的模式,教育要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以切实培养出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也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有所把握,电视屏幕上的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一维人”,而是集信息支持,知识建构,教学管理,指导,学习监控等角色于一身,形象多维化。其次,也要在教育电视的传输过程中,运用信息化的技术。在节目的制作方面,尽量多使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教育电视进行支持,多种技术优化组合以优化学生的学。

(二)在人文和技术之间寻求平衡

在教育电视中,要注意人文理念的渗透,人文总的来说是对人的关注,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教育电视就应该走出唯技术与艺术的误区,做到数字化与人性化的平衡,这种平衡就要求挖掘节目的人文化因素,以对学生施以人文化教育。同时,教育电视的施教者也应加强对学习者的关注,要多与学生互动,增加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避免学习者由于过度的面对画面而产生孤独感,彻底摒弃电视可以完全取代教师的理念,同时注重电视工作者与教师形象的合二为一,从而做到技术与人文两方面的平衡。

(三)学习者的相应转变

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自主性、协作式、研究性等将成为未来的学习趋势,教育电视在篇幅及素材方面,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和学的需要自己组合多媒体信息资源,以便更方便快捷的达到学习目的。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对教育电视的强有力支持,节目的制作走向与网络结合,以网络为平台进行非线性编辑打破了传统线性编辑的模式,并行化的编辑,制作及的及时性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效率,教育电视的节目也开始变的短小精悍,这一方面对传统的教育电视低水平重复,利用率不高进行了突破,优化的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使教师能针对终端学习者的个别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为个别化的学习提供了可能。

四、结束语

网络媒介的出现是对教育电视的挑战,也为长期处于低糜状态的教育电视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教育电视只有与网络走向融合,积极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互动电视,网络电视,借助于网络平台更快捷的完成节目的制作过程,在节目的内容,表现形式上多下功夫,这样才能增强教育电视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实力。

(作者单位: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川分公司)

上一篇:浅析火电厂锅炉尾部受热面低温腐蚀及防护措施 下一篇:论中国地名文化的英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