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应用在企业标准化建设中的作用

时间:2022-09-10 05:11:41

信息化应用在企业标准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分析了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信息化应用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化应用问题的解决对策,阐述了信息化应用在电力企业标准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应用;标准化建设;作用

0.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加快了步伐。信息化应用已经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不断深入开发。当前,电力企业正在高速推进标准化建设,逐步实施标准化管理。企业标准化建设和管理作为企业生产技术、安健环管理、经营和行政管理等的基础工作不可回避地要逐步适应加大信息技术应用的新形势、新任务的的要求。

随着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大力推进,对海量的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共享运用、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其所带来的方便快捷、规范智能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企业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当前信息化应用在电力企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1.1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

进入二十一世纪,电力企业使用的设备系统日新月异,技术改造加速推进,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发展不断加快。为满足自身生产和经营发展的需要以及政府和上级管理要求的提升,企业逐步建立起标准化体系并实施标准化管理,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未能及时跟上,在实际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的标准化管理难点,如:标准体系文件庞大管理困难、体系文件的查询和共享不便、标准的实施及信息收集汇总问题、流程化管理等等,这些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管理提升和向前继续发展。

1.2信息化系统缺乏整体规划

为了满足生产经营管理日益规范的需要,为了迅速扭转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的不理局面,企业初期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实行的“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办法,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给后续的信息系统建设也带来了困难。例如:早期建设、使用的的MIS系统,功能单一而且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后来又分别陆续建设OAK办公自动化系统、EIP、EAM以及后来的SIS等系统,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缺少全面规划和不同业务的连接融合,导致系统繁多、各自为政,这无疑增加了使用和维护管理的难度,也很难真正做到规范化、精益化管理。

1.3信息化系统利用不充分

任何管理,不管它借助多么先进的信息系统,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使用这些系统的人的身上。设备系统再先进,没有适合的人员去管理、利用,也不能产生应有的作用和效益。因此,人才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现阶段,企业信息化系统覆盖面越来越广,硬件设施和软件功能都比较强大。但相当一部分电力企业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较为缓慢,与高速展开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应用不相适应。因此,在大力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同时,必须相应的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工作,不断丰富员工的知识、提升工作技能,让能动的人充分支配先进的资源,只有这两者(先进的设备技术和优秀的人才)充分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管理效益,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健康发展。

2.标准化管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化应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推进企业的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

当前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程度较高,但由于受信息化建设缺乏规划和融合等历史原因影响,仍旧处于单独业务系统建设和条块化管理状态。要使信息技术系统更好地服务于以标准化为基础的各类管理,建立一个能集成、融合并统辖既有信息系统的综合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综合平台要以具有强大的信息和数据收集、存放和传递功能作为基本要求,拥有先进的软件系统及硬件设计,具备良好通信网络接口、数据库和软件支持环境。

2.2不断完善各信息化管理模块

随着内、外部管理要求的不断增加,就需要不断建立、完善相应的信息化模块以辅助实施相应的管理行为。同时要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将各个相关的管理业务和工作流程融入模块之中,并与其他模块建立有机的联系,以保证综合流程、工作指令、执行信息和结果的迅捷流转和利用。

在完善过程中要考虑将基础标准的实施固化到相应模块当中,如文件编号及标准格式要求、设计基础技术标准、记录表格、报表等等,以利于相应基础标准的贯彻实施。除此之外,还要强化数据分析功能,通过对记录企业内部管理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提供依据和支持。

2.3用标准化规范信息系统建设

首先,要用企业在前期标准化工作中已经建立起来的标准体系和形成的企业标准指导、监督组织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使信息系统建设这项工作满足实施标准化管理的要求。

另外,在进行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要采用、执行信息行业技术标准规定的统一的数据规范、统一的分类编码、统一的交换格式、统一的术语、统一的文件格式和统一的质量指标体系等,采用跨领域系统对接规范和接口标准,打好业务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和互操作的基础,使各业务系统间实现互联互通和应用集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在根本上避免产生“信息孤岛”,并为企业各种数据应用和深度挖掘奠定坚实基础。

2.4开展信息化应用培训

当前,要解决部分电力企业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较慢与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应用快速推进不相适应的矛盾,最为迫切的就是开展以丰富信息和计算机知识、提升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应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培训。

要让员工熟悉整个信息系统的构架以及各业务模块的功能和操作方法,比如:查询体系文件、起草标准、维护标准体系、收集标准执行落实记录、发起业务流程,甚至数据挖掘和分析应用等等。让先进设备和技术得到充分的利用,通过信息系统功能的实现发挥出最大管理效益。

3.信息化应用在电力企业标准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3.1打好标准化管理基础

当前,电力企业正在高速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以逐步实施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体系文件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全面覆盖了企业生产技术、安健环管理、经营和行政管理等各个业务系统和管理领域。标准化建设要求全员、全方位的参与,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可以将标准化体系、标准制度以及业务流程和工作要求在平台内融合、固化,借助信息系统可靠、规范和不受干扰的技术优势,规范业务流程,促进闭环管理,优化标准化工作模式,从而达到科学决策、高效运行、广泛参与、反馈迅速的标准化工作水准。同时,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又必然地促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的深入推进,使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进入健康、良性循环。

3.2规范标准化文档管理

企业各类技术标准、作业标准、设备和产品资料图纸、记录表格以及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标准化文档管理模块可以将这些文档的信息进行收集、录入,进行完善细化,并依据不同的分类进行归集管理。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以及作业标准与图纸资料和记录表格的自动关联,实现利用文档的不同属性进行检索查询和综合统计管理,实现各类文档的全生命周期规范管理和相应的、分享和学习宣贯等功能。规范标准化文档的管理,可以提高文档管理和利用效率,从而起到推动规范标准化管理的效果。

3.3移动信息系统使业务流程更规范、更顺畅高效

随着信息化系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它几乎覆盖了去也的各个业务模块,而且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和信息流动也越来越密切和频繁。移动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用就可以很好的解决因为相关人员请假、出差时业务流转的需要。

另外,移动信息系统还可以实现从上级工作计划、指定作业任务、下载工作任务、标准化作业文件准备甚至物资材料和工具的配送,到现场执行工作任务并将工作产生的记录在系统中归档、流转审批等全流程高效应用。而且可以大大规范现场作业程序、方便上级的查询和监督管理。

4.结语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生产管理各个环节的深入应用,特别是综合平台和移动系统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实现了业务流程的整合、管理信息和生产数据的汇聚和共享、标准文件和现场作业的有效管控,提供了各种深化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手段,对提高企业运转效率和生产安全起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佳.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20):23.

[2]台明峰.信息化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31(11):209.

[3]姜军.浅谈计算机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商贸,2011,16(21).

[4]李永斌.企业管理中的信息化路径探析[J].中国商贸,2011,4(33).

上一篇:论述卧式机床主轴组件的优化设计 下一篇:论如何从技术上提高营林成活率的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