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有故事

时间:2022-09-10 04:37:09

扇子有故事

古代没有空调,消暑的利器便是扇子。扇子在我国古代上至帝王,下至贫民,人人都有。皇帝用仪扇,知识分子用团扇,老百姓用蒲扇,普及率是非常高的。

根据《古今注》的记载,扇子是舜发明的。他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来辅助自己便特意制作了五明扇,其意是为政之道要明白如日月星辰。我国最古老的扇子是长方形的苇编物,被称为“翣”, 与“扇”字同音。在古老的殷商时期, 流行的是一种名为 “翟扇”的大扇子。 这种扇子是用动物的羽毛编制的, 五光十色, 缤纷灿烂, 所以又被称为 “羽扇”。早期的扇子还不普及, 因为它的功能还只是一种装饰品。周朝时期,王和王后要出门的话, 便要用大扇子来遮挡灰尘, 这种扇子叫做 “障扇”, 这个传统一直流传到了清朝, 每朝每代的帝王与贵族出行, 都会使用很多大障扇, 以彰显威风。

到了秦汉时期, 扇子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 秦汉时期最流行的是竹扇子。到了魏晋时期便出现了用高级布帛做成的绢扇和用蒲葵编制的蒲葵扇。 东晋的宰相谢安是那个时代的偶像, 他有个朋友很穷, 谢安一直有心帮他, 但又怕伤他的自尊, 于是就问他还有什么能换钱的东西,穷朋友便回答说我现在一穷二白, 家里只剩下去年做生意时没有卖出去的5万把蒲葵扇了。谢安便笑着问他要了一把, 从此之后, 不论是在朝堂之上, 还是在名流的聚会中, 谢安总会拿着那把蒲葵扇出现, 一边轻摇扇子,一边谈笑风生。这一下谢安摇蒲葵扇就成了当时的经典形象, 形成了一股流行, 大家纷纷购买蒲葵扇学着他的样子,马上便掀起了一股蒲葵扇抢购风, 谢安这个穷朋友的5万把蒲葵扇不久就倾销一空。

这个时期, 已开始流行在扇子上作画写诗了。我国的书圣王羲之有一次在游山玩水的时候, 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在卖用竹子编制的六角扇, 老妇满面愁容, 正在为扇子卖不出去而发愁。 王羲之看到后, 心中很不是滋味, 于是他找来笔墨在老妇出售的所有六角扇上都写上几个大字。王羲之是鼎鼎大名的 “书法之圣”, 他的字, 价值千金, 但这位老妇却不认得王羲之, 反而以为王羲之是在戏弄自己, 便大哭起来, 拖着王羲之让他赔钱。王羲之哈哈大笑, 对老妇说: “你就对别人说这是王右军 (王羲之曾被封为右军将军, 所以称王右军。) 写的字, 只卖一百钱。”老妇将信将疑, 把写了字的六角扇拿出来叫卖, 不消片刻, 她的扇子便被抢购一空。第二天,这个老妇便带了很多的扇子到王羲之家, 求他再帮自己写字。王羲之见老妇这么贪心, 便只是笑着摇头, 不肯答应她。民间的传说中, 这个老妇非常有毅力, 天天守在王羲之家门口。王羲之实在怕了她, 只好每天东躲, 今天的绍兴市有条名叫 “躲婆巷”的地方, 传说便是王羲之当年躲避老妇的去处。古代的风俗, 在端午节的前两天会有专门的扇市, 很多商人会带着扇子来交易, 因为端午节过后, 天气便渐渐开始炎热, 大家开始买扇子自己用或送给亲人朋友。朝廷也常常会在端午节这天赐扇子给臣子。

唐朝流行的是羽扇和鹅毛扇。到了宋朝, 有了纸扇和折扇。 折扇不是我国原创发明的, 是从日本流传过来的。日本话中称折扇为加波保利, 其意思是蝙蝠, 因为他们正是模仿蝙蝠的形状制作出来的, 但南宋的知识分子觉得折扇太轻佻, 摇起来浑然不像个正经人, 所以曾大加抵制, 推崇国货团扇。折扇的普及流行是从明朝开始, 明朝的宣德皇帝还诗兴大发地写诗称赞折扇是 “扫却人间炎暑, 召回天上清凉”。这个时期, 扇子不再只是单纯用来消暑的工具了, 什么人用什么扇子, 用什么样子的扇子, 已经成为了人们身份地位的象征。那时, 苏州产的苏扇和四川产的蜀扇最为珍贵, 尤其是蜀扇, 造价极为昂贵, 在普通的市场中绝难买到。明朝的大奸臣严嵩被抄家时, 便从他的家里抄出了近3万把珍贵精美的扇子。

我国的扇子不但历史悠久, 而且很早便冲出亚洲, 走向了世界。在明朝时,欧洲引进了我国的扇子, 被世界赞誉为“思想之王”的法国哲学家和作家伏尔泰就曾说过 “不拿扇子的女士, 便如同不佩剑的男子”, 可见我国的扇子在欧洲的流行情况。

上一篇:快乐食物抗抑郁 下一篇:猫教会人类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