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拱月:创新职校德育方法初探

时间:2022-09-10 03:17:29

双“心”拱月:创新职校德育方法初探

摘 要:当今社会,学生与外界的接触更加频繁,在获取大量知识的同时,一些消极文化、信息也在少数学生中间蔓延。如何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关键议题,尤其是职校学生的德育面临着一次严峻挑战。因此,寻找适合当前形势的德育方法,促进学生成才,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职校;人才培养;德育

当今社会,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需求量的激增,造成了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过度崇拜,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是出路。而有的职校生,面临着学业上和社会认可度上的双重打击,存在着自卑心理。内心的不自信,加上环境的影响,为以后的厌学等不良现象留下了隐患。如果条件允许,首当其冲应该让职校生重拾信心,从培养学生的自信着手。

自信心是指对于某件事物必定成功的一种信念。自信心的产生与本人思维的活动密切相关,且成一定规律发展。自信心可以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起到巨大的激励效果。在这里,结合本人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对职校学生进行德育。

一、鼓励学生参与,以社团为契机重拾自信心

因为各种原因,有的职校学生的成绩往往不够优秀。社会上也有一些人对职校学生存在误解,让职校学生极为压抑。此时,就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其他方面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其觉察到自己的重要性,排除心中的压抑。

在学生刚入校时,学校的社团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突破口。社团是学校各项活动的起点和主要参与者。职校学生在初中时,有的成绩并不优秀,成绩上的不自信,让心中倍感压抑。初中毕业踏入职校校门时,再过度强调成绩,难免会起到反作用,加剧学生的厌学情绪。此时,社团的出现极为重要,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自身有一个重新定位,而且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如某位同学可以在技能社团中崭露头角,也可以在篮球社团里挥汗如雨,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欢呼,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根据平时的观察发现,在新生中间,参加社团的比例不是非常高。仍有部分学生没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对于社团的积极性不大。这部分学生,对于校园生活没有热情,加之网络、环境的影响,极有可能沉迷于网络游戏、手机娱乐等。面对此类情况,我觉得社团老师或者班主任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这些学生。①捆绑小组模式。以社团的核心成员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强制性地“赶鸭子上架”。让这些学生在社团的活动中寻找乐趣,寻找自信。②“全放手”模式。从其本身兴趣出发,深层次发掘学生潜力,最大程度地给学生提供条件,允许其以个人名义组建自己的社团,充分调动起自身积极性,或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学校只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参与进来,学生肯定会发现自身的亮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二、会感恩的学生是美丽的

德育,顾名思义,就是品德的教育。其中,学会感恩是衡量品德教育是否有效的关键一环。感恩教育开展得如何,也可以从学生平时的言行举止中直接反映出来。

在职校校园里,往往有教师反映学生不懂感恩。比如,知道老师身体不舒服,上课照样打闹,照样拖拉作业等等,让老师十分心寒,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另外,就是反映在礼貌教育上,比如部分学生碰到老师不主动问好。这些感恩教育的缺失,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或许,有的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就从未重视过。但归根到底,应该是学校加以反思。我们一味注重文化课、专业知识的教授,但殊不知,只有先成人才能再成才,品德不过关将一定是次品。因此,我觉得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①在平时适当增加品德课程的课时数,增加对学生法律法规、道德观念的讲解,还可以讲授包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职业道德,适时将德育植入课堂,达到预定效果。②建立和谐、友爱、互信的师生情谊。职校生的年龄层次和周围环境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作为老师,已不能沿用以往的、高高在上的“先以武立威,后以德服人”的管理办法,应主动走到学生的心中去,和他们成为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找回在初中时丢失的认可感,形成和谐向上的师生情谊。③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可以定期开展“感恩之心”活动、观看感恩专题视频等等,适时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从内而外改变学生。

感恩教育,是一种唤起人性美德的教育,应是德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会感恩,才会大度,不会迷失自我,才会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自信心,感恩之心,是当前有的职校学生所极其缺乏的。一个学生有了自信,才会主动积极地去做某件事,才会感觉到自身价值,才会在获得认可之后有勇气去主动帮助别人,去感恩。因此,自信心和感恩之心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我相信,任何一位职校学生,如果具备了这两方面的优点,将会是一个合格的学生,或者说是一个优秀的职校学生。

德育是从细节处着手,潜移默化中达到效果。自信心和感恩之心的培养,有时可能与当前个别学校存在的“重技轻德”的职校办学现状格格不入,与“功利性”色彩浓厚的办学理念也不搭调,可以说面对的困难也不少。因此,对于这两“心”的培养,过多的流程就百害而无一利了,就应当直截了当地与职校学生直接接触。完全可以效仿国外的活动方式,赋以相应的主题,以月为单位,社团为主体,举行活动,如“感恩互助月”“信自己”等“月”主题活动。通过此类主题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高密度,贴近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双“心”拱月真正达到相应的效果。

职校的德育任重而道远,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和感恩之心极为重要,这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信事在人为。每位学生都有闪亮的一面,每位学生都能成才,我们努力倾注的汗水定会收获喜悦。

(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加强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打好成才基础 下一篇:注重学以致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