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时代价值

时间:2022-09-10 02:44:29

“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时代价值

摘要:我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价值。其时代价值表现在:一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新走向;二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回应了中国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三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四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顺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Abstract:I am the party "people first" concept proposed by the ruling era of profound value. The Time Value of features: First, "people first" concept of governance reflects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a new trend; second is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 of governance to respond to China's development of new opportunities and new challenges; the third is "people-oriented" concept of governance reflect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socialism; Fourth,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 of governance conforms to the inevitable off society demands.

关键词:以人为本 时代价值

Keywords: people-oriented Time Value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新理念。“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时代价值。我们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看问题,才能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依据,从而在执政的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要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

一、“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新走向

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历了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现在又开始步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在农业时代,土地是最大的生产要素和财富。在工业时代,资本是最大的生产要素和财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类自身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一种新的发展观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潮流,这就是通过增强人的能力来不断扩大所有人的选择过程,发展的目的在于改善所有人的生活,从而增强人类幸福、自由、尊严、公正、安全、参与等。这就意味着,在知识经济新时代,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人的创新能力将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人们将更加看重知识、智力和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社会发展更要以人为目的,关心人、尊重人、利于人,向人回归。

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回应了中国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已有20多年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的中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的发展和调整对外关系提供了许多有利因素;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间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机。这一切同国内发展的有利条件相结合,造就了我国必须紧紧抓住与大有可为的新的“战略机遇期”。同时,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给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新挑战。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一些西方国家别有用心地散布“中国”,在人权、民主、自由等问题上频频发难,并通过经济、政治等手段对我国施加巨大压力,企图通过和平演变的手段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就国内而言,同“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相伴相随的又是“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在我国人口太多、重要能源太缺、土地资源太少、就业压力太大、人的素质太低的情况下,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难度,也许要超过三座大山,并且是长远的难题。面对这种新机遇和新挑战,进一步回答当代中国怎么样发展、党以什么样的理念执政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当今世界文明发展的程度越来越高,但“见物不见人”、两极分化、道德缺失等背离“以人为本”的现象在西方世界屡见不鲜。因此,继承世界文明的积极成果,摒弃以人非本的思想和做法,确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不是少数人富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关注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全体人民的生存发展状况,合理解决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和贫富分化问题。既要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基本需求和独立人格的尊重,为他们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降低他们发展的脆弱性,增强他们的发展能力,又要尊重强势群体的独创个性、创新能力和业绩贡献,从而凝聚各种积极力量,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不断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倘若忽视了任何一方面,其结果要么是共同贫穷,要么是少数人富裕,这都是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背道而驰的。

上一篇: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的交强险赔付问题初探 下一篇:试论如何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