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09-10 02:11:06

对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若干思考

在教师发展需要专业化的今天,班主任工作更需要专业化。班主任专业化是指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学生德育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观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那么如何在日常管理中形成这些观念、知识及能力呢?笔者认为:不仅要加强自身学习的意识,还应以实践为基础展开更多理性的思考。

一、做知识渊博的班主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教师的知识越精湛,视野越广阔,各方面的科学知识越宽厚,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翻开所有名师的资料,会发现他们最大的一个爱好就是读书,最享受的事情还是读书。

新时期,教育教学的理念在变,学生在变,要适应这样的变化,教师就要永远处在学习的状态,把教学当作一种生命,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

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学习。从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中,从名师大家的教育专著中,寻找教育的养料,追寻教育的真谛;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在网络时代,即使我们无法把名师请到身边来,但一样可以通过他们的视频讲座学习他们的理念和经验,《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中那么多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我们还可以在生活中学习,把报纸上的好文章采撷下来,把电视中看到的小故事收藏下来,把富有哲理的格言、流传千古的好诗好词、名句名篇积累起来……做卡片、写日记、写随笔、做剪报,都可以。

学,然后知不足。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相信每个人都会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做勤于反思的班主任

我曾读过万玮的《班主任兵法》,其中有很多小故事,总是令我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样的事我也遇到过呀!这样的学生我也曾面对过呀!可为什么我就没有想起来把这些教育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反思和总结呢?这部兵法其实就是他的教育反思集。万玮用他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反思是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因为它是对自己经历进行充分深入思考、总结、提炼的过程。只有随时记录教育教学的成与败,才是投入,是追求,是再次进步的起点,是成功的积淀。要不,我们也只能跟作者共鸣,听作者说出我们心中的话。

美国的波斯纳提出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样一个公式。萧川先生也曾著有《教育探索——从自我反思开始》。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有过困惑也有过彷徨,有过豁然开朗,也有过柳暗花明,当我们从失败中逐渐恢复过来,冷静地思索从一开始就犯下的致命错误,当我们从成功的狂喜中恢复过来,冷静地总结和提炼促使成功的点滴细节,那些刻骨铭心的失败或成功就会变成我们最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古人说“吃一堑,长一智”。当下的反思虽然好像是事后诸葛亮,对已发生过的事件没什么帮助,但对于今后来说,帮助一定是巨大的。

坚持写教育日志是最好的反思形式。著名教师李镇西每天坚持写教育日志,最后成了教育大家,被誉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今天发生了什么,有什么感悟,自己有无缺失,今后如何改正,大到自己的一个教育行为,小到与学生的几句对话,把这些点滴及时用笔记录下来,通过回顾、诊断的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考与修正,你会渐渐感觉到自己的成熟与成长。

要善于反思还要牢牢记住:无论发生任何事情,都不要抱怨,要第一个反思自己的责任。学生不专心听讲时,不要抱怨,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质量;当你的教育不被学生接受时,不要抱怨,要反思你教育的方式;当你和学生的关系过僵时,不要抱怨,要反思你有没有真心用情感与学生交流——我们学会了凡事都先反思自己时,纵观全局,高屋建瓴会让你一览众山小。

三、做能读懂学生心灵的班主任

教育需要艺术,前提是能读懂学生。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的心理千变万化,学生的心灵敏感脆弱,学生在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会呈现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面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一定要研究他们的心理,思索他们的动机,站在学生角度体会学生感受,以研究的心态、专业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去应对,那么,再“顽固”的学生都终将“软化”。当我们看到这样的学生悄然发生积极改变的时候,就会体会到作为教育者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读懂学生的心灵,班主任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一个成熟的班主任,善于从学生的只言片语、眼神、表情、体态、无意识的小动作等细微之处察觉学生的思想情绪变化和心理波动,从而赢得先发制人开展教育、化解矛盾、处理问题的主动权。

读懂学生的心灵,班主任还要具有较强的师生沟通能力。我们要以自己的爱心、真诚、民主作风和高超技巧化解学生的防御心理,赢得学生信任,让学生把我们当作知心人,可信赖而无话不谈的学生,我们要善于倾听,在倾听过程中以理智和耐心让学生诉说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我们还要善于表达,要有感染力、说服力、震慑力、鼓动力,使受听者如沐春风。

一名班主任,与其说他从事的是传授学生知识的职业,不如说他肩负的是改变学生心灵的重托。学生心灵改变的过程,是他自己体验、感悟的过程,其实,不需要很多,也就在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地方,我们稍微使一点点力,就可以使学生的航船纠正方向,加足马力,驶向光明美好的地方。

读懂学生的心灵,我们的工作必将事半而功倍,无往而不胜。

四、做有谋略的班主任

在做学生工作时,光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得有方法。好的班主任,一定十分注重学生工作的谋略。

有谋略的班主任时时刻刻都在准备。大到班级的规章制度是不是行之有效,一节班会课应该怎样设计才能有好的教育效果,小到第二天班级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自己要做哪些事,有什么话需要在全班说、怎么说,有什么话需要和学生单独讲、怎么讲,遇到突发事件应如何处理,高明的班主任会把预防工作做到前面,做到有备无患,做到防微杜渐。

有谋略的班主任会艺术的奖惩。要学会科学的表扬和艺术的批评。多用大拇指,少用食指,不用小指。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选准对象,找准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选取适合的场所,还要进行跟踪反馈。我们要牢牢记住:学生怕的不是批评,而是不公正的批评。批评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认错,而是让学生改错。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制服,而是让学生成长。

五、做有品质的班主任

一个学生记忆里最喜欢、最信任的老师,可能不是知识最渊博的那一个,但一定是最慈爱、最幽默、最平和、最讲公平的那一个。这就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需要拥有的品质,而这些品质在工作是可以着意培养的。

第一个品质是冷静。

在变化来临之时,冷静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如果遭受来自学生的压力产生了不良情绪,千万不要和学生计较,更不能向学生发泄,最好的办法就是暂避,等双方都冷静后再处理。发怒解决不了问题,更不能增长智慧,还可能让问题变得更糟糕。如果歇斯底里,不仅影响我们自身的形象,还会加大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甚至把学生“逼”到自己的对立面。铭记一句可以让自己冷静的话——自己要先能冷静。

第二个品质是敏锐。

任何变化都是有征兆的,很少有无缘无故的变化。班级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敏锐的班主任进了班级,就能感觉到气氛与平时不一样,就会马上去查问原因;学生做错了事情不敢承认,敏锐的班主任只要通过观察就能估计出当事人是谁;学生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变化,敏锐的班主任第一眼就能感觉到,进而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敏锐可以让班主任在事态恶化之前扑灭于无形。

第三个品质是机智。机智的基础是博学,正所谓“仓中有粮,心里不慌”。机智的班主任可以把握时机,可以运筹帷幄,可以随机应变。

第四个品质是公正。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而生命体最基本的需求就是尊重与公正。跳出主观情感,客观看待每一个学生、每一种现象,赏罚分明,赏罚有信。只有做到了公正,你才会成为有威信的老师。

其实,班主任工作与读书一样,是一个从薄到厚又从厚到薄的过程,起先觉得一本书是薄的,没多少内容,但是在读的过程中想到了很多问题,读出了书中隐含的大量知识,书一下变厚了;等到把这些问题全部解决,书中很多内容都成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书又变薄了,用很少的言语就能精确概括。同样的班主任工作,有人深陷其中痛苦不堪,每天有做不完的事情、处理不完的麻烦;有人却能参透真谛,工作轻松,把班级治理得井井有条。究其原因,除了实践——学习——反思,别无他径。

上一篇: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探微 下一篇:浅探中学英语课堂的情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