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品课堂

时间:2022-09-10 01:49:30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品课堂

【摘 要】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很难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因此,要构建生活化的思品课堂,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去感受;挖掘生活资源,引领学生去思悟;运用生活课堂,引领学生去实践;联系乡土知识 培养学生爱乡情怀。

【关键词】生活化;学生;初中思品课堂

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课程生活化,就是强调内容目标与现实生活联系,以生活主题为基础,以生活逻辑为主线,这正反映了思想品德课向综合多元结构的转型。

1 问题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新课程倡导教学要与时代特征相统一,与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反观我们过去的思品课教学,不难发现: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教材内容比较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师也往往都是强调理论观点的灌输和死记硬背, 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理解、体验和感悟。这种脱离生活的教学很难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过去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社会生活联系并不紧密。教学的目的仍然是过于强调知识的识记、再认,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疏离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也忽视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锤炼。“课堂成了与生活割裂的空间,知识成了从生活中剥离的纯粹的知识。”这也是思想品德课堂之所以受冷落的原因之一。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做到“用生活来教育”,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那么,怎样才能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

2 构建生活化的思品课堂的意义

构建生活化的思品课堂是让学生学会生活的需要。生活是千变万化的, 生活是纷繁复杂的, 风霜雨雪都是锻炼,生活中的滋味不是在书本中、在课堂教学中所能完全体验到的, 正如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 学生也应该在生活中学会生活。思想品德课只有回归生活, 让学生体验生活, 才能更好理解我们所教的生活道理, 才能真正掌握生活的技能, 才能真正学会生活。

构建生活化的思品课堂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以“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为例 , 我在上课前首先让学生边观看图片边欣赏歌曲《丹顶鹤的故事》, 让他们在凄美动听的旋律中体会对生命的感受 , 听完歌曲之后 , 我随即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 , 让他们各自谈谈对生命有何感悟 , 学生纷纷联系自己的生活述说生命的珍贵。接着我又问道“怎样才能让珍贵的生命更加生动精彩呢 ?”这样, 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教学活动。

3 构建生活化思品课堂的策略

3.1 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去感受

教材呈现给我们的只是一个话题或者一段材料,生活才是学生的真实世界。从生活中选取情境,设置探寻问题,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思考、辨析、提升、回归,基于生活的感受而又不拘于生活的细节,是让课堂生活化的一个着陆点。为此,平时的教学应充分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如七年级上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针对当前许多学生刚刚进入初中生活,学习任务突然加重,不知如何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和业余时间,创设了一个访谈活动:“昨天晚上5:30到8:30你做了哪些事情?”在访谈进行的过程中,我适时点拨引导:在同样的时间里,同学们的安排各有不同,为什么有的同学收获多,有的同学收获少?许多学生会想到各个方面的原因:自己的精力不集中了,时间安排不合理了等等。我借机引导他们“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是关键”。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深入思考。学生结合生活经历,顺理成章的就有了自己深刻真实的见解。通过情境体验,学生切身体会到善于利用时间和不善于利用时间的差别。创设生活情境,将真实生活中的“活”水引入课堂,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3.2 挖掘生活资源,引领学生去思悟

课堂应是生活的课堂,它所探究的问题是从生活中来的,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学生的问题来源于生活,学生的思考才可能反馈于生活,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集体的力量》这堂课我出示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前十小时各个部门的配合,望着腾空而起的“神六”飞船大家激动不已。此时我引导学生注意成功的背后是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是集体的力量,同学们言语间更多了一份集体责任感。在学生以后的学校生活中,学生更能体会到一个集体需要团结,在这充满生活色彩的课堂里,学生与生活进行了沟通,教育自然也回归了本真。

课堂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依据教材本身,紧扣学生生活的实际,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分组、辩论、社会调查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形式合理调整课堂教学,以适应和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3 运用生活课堂,引领学生去实践

课堂生活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引导学生主动走出课堂。实践对于获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在讲授《正确娱乐,文明休闲》时,我设计了“童年游戏”的教学环节,把学生小时候玩的一些游戏让大家再去体会一下。游戏中,有的同学力不从心;有的同学玩的兴致勃勃;有的同学甚至满头大汗。这一实践性活动使既使他们充分的放松活动,又意识到生活中有许多的健康文明娱乐方式,甚至包括我们丢下了的很多童年时期的游戏。一次的实践胜于千百遍的知识传授,课堂成了学生生活实践的演练场,这样的课堂学生一定喜爱。

3.4 联系乡土知识 培养学生爱乡情怀

乡土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运用乡土知识能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教学“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时,让学生介绍家乡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产业,优势资源和制约瓶颈,并让同学出谋划策。尽管每个学生对家乡了解程度各不相同,但对家乡的热爱是相同的

上一篇: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下一篇:关于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