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西民俗文化旅游景观设计

时间:2022-09-10 01:29:07

甘肃陇西民俗文化旅游景观设计

摘 要:甘肃陇西是一座具有悠久传统习俗的城市,文化底蕴丰厚。通过分析陇西民俗文化旅游景观的形成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探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提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为陇西旅游业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民俗;旅游;景观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183-01

一、甘肃陇西民俗文化旅游景观形成的背景

陇西是甘肃历史上的文化中心。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渭水上游,即甘肃省南部渭水流域陇西盆地,自然地域开阔。渭水流经全境,境内山川雄壮,风光迷人。千年郡州治所,文化积淀深厚。

二、民俗文化旅游景观的类型与特点

按照景观设计布局可分为集锦荟萃式、复古再现式、原地浓缩式、原生自然式。

按照民俗文化类型可分为信仰型、民间艺术型、社会生活型、名人故居型和博物馆、纪念馆型。

民俗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带动了旅游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俗对旅游者有更强的吸引力,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并且促进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三、民俗文化旅游景观的开发

甘肃陇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丰富、特色鲜明,但是民俗景观开发不足,今后应加强开发,将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遗失的陇西民俗文化收集、整理并传播。

(一)点线结合,综合开发

史载陇西“踞关中之上游,扼羌戎之要害,环山带水,一大部会”。而这里的描述不仅仅指现在的陇西县,而是指历史上著名的陇西郡。渭河进入陇西境内,生存在这里的人们面对故园之今昔,开始寻找它历史的足迹。以渭水为主线,将两岸资源充分利用,以点为核心集中开发,再由点扩大到线,实施点线结合。将陇西文化景观集中在渭水两岸,用渭河将各民俗景点串联成线,开发以陇西民俗文化特色为主的渭水生态文化长廊,形成陇西民俗文化的缩影。

(二)专题系列开发。按照陇西民俗文化资源的不同类型,可进行专题系列开发

1、以历史文化为主的游览专题,凡是有悠久历史的地方就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的沉淀。陇西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上游,是华夏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秦文化、唐文化的发源地,承载着两千多年厚重的人文历史。仰韶文化、齐家文化、李氏文化、马家窑文化等。陇西为丝绸之路重镇,将诸多历史文化用历史沿革的手法进行串联,让游客感受从古至今的陇西文化。使整个旅游区域各景点形成一个整体便于旅游者逐步体验和领略。

2、以书画为主的专题景观,传承和弘扬陇西文化精髓、繁荣陇西文化创作而专辟的书画交友、交流、交游的一隅精神家园。陇西历史悠久,是甘肃著名的“书画之乡”,游客在此可以进行一些喜欢的书画文艺类的活动。并且将当地书画名人作品与景观相结合,推动陇西文化创作。注重参与性,在此处游览,名人字画可读、可临、可赏析。

3、以民俗文化为主的专题景观,民俗文化园中,将陇西民俗文化挖掘、收集、整理,并利用景观小品进行传播,手法有泥塑、彩绘、雕刻等,创造出多姿多彩的故郡陇西民风民俗。陇西民间的一些文化和古老的传统手艺等元素,如陇西云阳板、水车、石磨、门当等等,这些传统的风俗因为时代的更替,很多都变成了文化遗产,设计在此辟出一个空间把这些传统文化做一些符号性的展示,也是贴近生活贴近地域文化的一种景观展示。

4、以陇西产业为主的专题景观。陇西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这里盛产304种中药材,是全国“道地药材”的中药产区之一,素有“千年药乡”和“西部药都”之美称。该主题将中医药知识与健康长寿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以中医药科普游憩区。

(三)旅游度假景观区开发

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渭河北岸结合生态旅游和农业旅游,建立具有陇西乡村野趣的民俗度假村。在渭河北岸火焰山下结合自然山水的特有地貌的基础之上增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成为体验陇西民风民情民事的参与型民俗旅游度假村。将民俗文化与景观结合并划分功能区域:度假居住区、综合服务区、游览观光区、文化娱乐区、运动区等。

四、结语

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更可以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要大力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视觉景观艺术表现形式,重新塑造新时代的具有中国独特艺术风格和艺术形象的中国旅游景观,使原来的传统民俗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形成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进步性和时代性的新民俗,由此塑造的景观必然能够得到中国游客的喜爱及国际上的公认。

参考文献:

[1]张紫晨.中国民俗与民俗学[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上一篇:从《皇都积胜图》中看晚明城市人群生存状态 下一篇:《报任安书》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