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口岸型功能区发展提速

时间:2022-09-10 12:07:20

北京口岸型功能区发展提速

天竺综保区、亦庄保税物流中心、平谷国际陆港等一批北京市具有口岸功能的园区虽然自运行至今仅两三年时间,但发展迅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近期,天竺综保区迎来文化保税第一单,亦庄保税物流中心征税突破2亿元,平谷国际陆港二期工程开始兴建……

天竺综保区探索文化保税

日前,天竺综保区迎来文化保税第一单,海外艺术品可先展卖后交税,文化企业无需再垫付巨额税费。

3月20日,天竺综保区海关专用监管仓库内,装在625个木箱里漂洋过海抵达综保区的592件(套)十八、十九世纪典藏级法国艺术品,正在一件件地接受海关查验。其中不乏有价值上百万欧元的雕塑、吊灯等艺术品。

这是综保区自2012年探索文化保税政策后,迎来的首批入区艺术品。4月21日起,这批艺术品将在国家大剧院公益展出,观众可以近距离地感受法国文化的魅力。与以往国际展览不同的是,展览结束后,这批艺术品不急于退运回法国,而是回到综保区进行仓储,感兴趣的观众可以继续参观,甚至可以买卖。

这批价值高、规模大的欧洲艺术品能够与观众近距离见面,得益于天竺综保区2012年开始探索的文化保税政策。就拿这批展品来说,如果没有综保区的文化保税政策,这批艺术品就必须按照一般贸易进口的方式进行完税后才可以在国内展览和销售。据介绍,艺术品的关税一般在6%,加上17%的增值税,如果是价值亿元的艺术品完税后,仅税收一项,企业就要支付2300万元,资金占用负担重。展览结束后,没有形成购买的艺术品退运回国时,退税手续和管理都比较复杂。

而综保区的“境内关外”特点,让艺术品只要不出区就在海关监管之下,免去关税、增值税,一旦有买家形成了实际购买,艺术品需要出区了,企业再申报交税,形式灵活,不占压资金,还可以随时退运。

据介绍,类似天竺综保区的这种文化保税模式在全球都很少见,世界范围内只有瑞士是成熟典范,亚洲的香港和新加坡也初具规模,但中国内地还没有成熟的体系。天竺综保区则是国内首个尝试文化艺术保税的综保区,北京在国内各关口里走在了前列,提供了跟国际完全接轨的艺术品自由流通环境。

在文化保税的探索上,除了此次文化保税第一单业务之外,其实早在去年3月,歌华集团和天竺综保区合作打造的北京国际文化贸易服务中心项目就已经奠基。此项目是利用综合保税区的功能政策,以“国家文化贸易创新示范区”为目标,搭建一个国际国内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交流交易的平台,是文化贸易“引进来、走出去”的前沿实验区。

据了解,北京国际文化贸易服务中心堪称是国内首个、亚洲最大的“文化保税区”,包括国际文化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国际文化贸易企业集聚中心、国际文化仓储物流中心三个功能区,总投资超过50亿元,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2年内将陆续建成投入使用,2015年全部建设完成并正常运营后,每年将为北京贡献产业增加值100亿元人民币。该项目计划在5年内打造成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文化贸易口岸、亚洲最大文化产品交易市场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能力培养区,并以此推动北京文化产业的繁荣和进一步发展。

而由北京歌华美术公司与香港苏富比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企业——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也于2012年9月诞生于天竺综保区。苏富比总部位于英国伦敦,是全球最大的艺术品拍卖公司,此次在天竺综保区内设立的苏富比北京公司是苏富比集团在亚洲地区组建的第一家合资公司。该公司拟利用天竺综保区“免证、免税、保税”等各项优惠政策,开展保税拍卖、进出口及进出口、展览展示、文化艺术交流、信息咨询服务等业务。

可以想见,随着歌华、苏富比等知名企业入驻天竺综保区,未来将有更多文化企业扎根保税区进行艺术品的展览、销售、拍卖、维修等业务。

记者了解到,天竺综保区是国内唯一一家与空港无缝对接、实现区港一体化的综合保税区,口岸操作区实现运营两年多以来,其进出口总值已占到北京各口岸进出口总值的85%,形成了保税、口岸两区域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格局。区港一体的优势正在加速高端要素的聚集态势,医药、航空、文化等主导产业在天竺综保区已形成特色发展的趋势。

2012年12月27日,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正式启动运营,首都机场快件口岸业务全部切换至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国际快件监管中心。该中心建筑面积约5.4万平方米,是国内设备最先进、功能最完善、运转最高效的国际快件分拨中心。国际四大快件公司DHL、FEDEX、UPS、TNT以及国内领先的顺丰、冠捷、中外运、民航快递等14家公司进驻国际快件监管中心;X光机、自动分拣线、查验主传输线等大批先进设施设备平稳启动运行;14家公司的快件货物全部上线操作。

2012年前11个月,首都机场国际快件口岸完成货邮量总票数677万票,增长6%,其中进口370万票,出口307万票;总重量达到4.2万吨,其中进口2万吨,出口2.2万吨;总件数高达800万件;完成税收22亿元。

新快件中心启用后,将带来三大提升:一是航空快件通关效率大大提升,如联邦快递原来通关4-5小时,现仅40分钟;二是推动快件物流企业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将有效促进快件物流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三是年快件处理能力有所提升,将由800万件增加到3200万件,使北京具备了成为全国快件集散中心的重要基础,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将成为全国通关最便捷、自动化程度最高、信息化水平最先进的空港型国际快件口岸。

面对启动两年多来园区的飞速发展,天竺综保区管委会坚定了持续快速发展的信心。春节后,综保区以“招大引强”为目标强化招商引资各项工作。截至目前,管委会已批复项目13个,拟注册资本金1.59亿元,计划投资总额2.29亿元。园区已邀请市区投促局、市区经信委、区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到综保区对接招商工作。同时加快项目储备,与歌华、蓝汛等入区企业进行座谈并进行项目深挖;与航港、泰达等运营单位座谈并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完善招商计划;积极追踪飞机发动机维修等在谈项目。此外,园区还针对整车口岸等新获批政策,积极与汽车、免税店等特色品牌企业接洽,并积极筹备央企、电子商务、整车、航材等相关行业专场项目推介活动。

亦庄保税物流中心全面发力

正式封关运行仅一年多时间的北京亦庄保税物流中心征税额已突破2亿元!

记者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了解到,截至2012年11月14日,北京亦庄保税物流中心征收税款已突破2亿元,其中,2012年第三季度实征税款1.15亿元,较二季度增长11倍,全力保障了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再次实现了保税物流中心税收的“跨越式”发展。

2011年12月31日,随着第一辆装满货物的运输车缓缓驶入,北京亦庄保税物流中心开始正式启动进出口业务。

总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的亦庄保税物流中心,一期工程建设仓储面积超过50000平方米。中心内建有内外卡口、查验库及查验场、保税仓库、围网及巡逻通道、配套办公楼及报关大厅、视频监控及红外报警系统、海关辅助监管系统等设施。外卡口设有3进3出的货车专用通道,仓储区有6座保税仓库。

作为全国第25家保税物流中心(B型),北京亦庄保税物流中心是经海关总署等国家相关部门批准设立,专门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海关特殊封闭监管场所,具备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等多项重要功能。

北京亦庄保税物流中心于2011年3月开工建设,10月全部硬件设施竣工并完成监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调试,2011年底,北京亦庄保税物流中心一期通过海关总署等国家四部委联合验收组的正式验收,并封关运行。

据了解,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营以来,强化视频监控与卡口管理联动的同时,建立卡口抽查制度,并结合24小时无盲点视频监控功能,确保问题及时发现,视频证据及时留存;强化风险研判与风险布控的联动,完善中心企业风险档案,强化对重点企业、重点货物的风险分析,增强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外还建立了预约查验与入厂查验相结合的查验模式,完善通关模式,吸引企业开展业务。

“在我们这里,现在可以夜间运行。” 记者了解到,亦庄保税物流中心开展的7×24小时预约验放试运行工作,极大丰富了物流中心的业务模式,有效满足了辖区加工贸易企业24小时运作的生产供货需求,大幅提高了企业货物流转效率,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此外,开发区海关还向确有服务需求的企业承诺,经审批,企业可以实行“预约办理”和“加急通关”,确保货物通关验放的时效性,全面满足了企业快速通关的需求。

北京亦庄保税物流中心的建成可谓意义非凡,比如,经海关审批同意,企业可以在先期办结相关海关单据的基础上,实现了夜间自动刷卡进出区——该项业务有效满足了辖区加工贸易企业24小时运作的生产供货需求,大幅提高了企业货物流转速度,大型集装箱货车在夜间行驶不受白天车辆限行的限制,道路运输更加顺畅,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在亦庄建设保税物流中心有其自身的优势,因为亦庄地区云集了许多制造企业,而其中不少都是外贸企业,进出口业务量较大,在当地建立保税物流中心可为企业提供便利条件,节省物流费用、人力费用以及时间成本。

相关专家认为,亦庄保税物流中心与位于顺义区的天竺保税区形成了“南北呼应”的效应,为亦庄的区域经济和北京经济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利好津冀地区。

与天竺综合保税物流园区相比,亦庄保税物流中心功能相对单一,不以临港为特色,只可在中心内进行简单加工和简易增加附加值,主要功能是保税仓储物流。

亦庄保税物流中心虽然政策不及综合保税区全面,但完全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外贸企业的需求,为北京市外贸经济发展带来便利。这种便利主要体现在成本减少上,出口货物进入中心即可享受退税,盘活了外贸企业资金的流通速度,企业不用跨越北京城区运输货物去天竺保税区,省去了物流费用、人力费用以及时间成本。如此一来,充裕的资金流向研发和市场拓展领域,促进了北京市外贸转型升级。

此外,由于亦庄地区是北京市惟一同时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功能的加强,势必会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北京可依据本地产业结构的发展对外资做出选择,选择重心集中在高技术、生态经济、能源深度制造等方面,这会带领北京市整体经济向着高端领域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北京除了天竺综合保税区外,亦庄保税物流中心也可均衡北京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的合理分布,更好地改善北京地区投资环境。

记者了解到,自2011年12月封关运作以来,开发区海关不断优化监管和服务,大力推动亦庄保税物流中心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共有20多家企业以亦庄保税物流中心为平台开展业务。

平谷国际陆港二期建设开工

3月22日,启运地为比利时的化妆品依云矿泉水喷雾经平谷国际陆港通关,该票货物由嘉德物流公司,共18标箱,货品为单一品种三种规格,主要服务于华北区域。嘉德物流公司是国内较大的化妆品商之一,此次通关后该公司的大部分进口化妆品将经平谷国际陆港入关。

马坊物流基地围绕北京外贸经济发展的特点,积极开展高端消费品进口业务,打造“特色口岸”。此次通关是陆港继进口汽车配件、红酒业务后,首次开展的化妆品大批量通关业务。

为了更好地发挥陆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作用,马坊物流基地认真分析自通关以来平谷国际陆港通关货物类型,积极引进与通关货物有关的商贸企业入驻,形成本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化妆品从陆港通关后,将进一步催生跟化妆品有关的商贸企业入驻马坊。

据了解,截至2012年9月,平谷国际陆港共完成外贸集装箱吞吐量18664标箱,总货值7.84亿美元,上缴关税11.63亿人民币,共有155家进出口企业选择在陆港通关。

北京平谷国际陆港位于北京市四大物流基地之一的平谷区马坊物流基地,马坊物流基地是北京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海关监管场所,距首都国际机场35公里,离天津新港135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未来将建设成为集国际中转、国际分拨、货物配送、保税仓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海陆联运枢纽,起到区域经济助推器的作用。随着海关监管模式及配套政策的不断创新,其将成为北京地区一条全新的无障碍“出海”通道。

2010年3月12日,北京平谷国际陆港正式启动运行。北京平谷国际陆港的建成不仅有效提高了北京市海运货物进出口通关速度,而且实现了天津港口功能向内陆经济腹地的扩大和延伸,同时能有效辐射河北、内蒙等华北、西北区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北京平谷国际陆港启动运行后,对于经天津港转关至平谷国际陆港的进口货物,经收货人申请(或确认)承运人或人在货物卸货前即可向港务部门报备到货信息,天津港进行理货操作时,不再安排转栈,使用经海关注册的转关运输车队依托京平、津冀高速公路实行快速海陆联运,直接将货物运至平谷国际陆港。经平谷国际陆港转关至天津港出口的货物作业模式则更为便捷,由于引进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及各船公司,货物运抵平谷国际陆港即可办理集港、订舱等手续,在设在平谷的海关办理转关手续可直接转关运输到天津港。货物离境后,企业即可在设在平谷的海关办理后续退税相关手续,实现了京、津两地转关货物的跨关区快速通关,大幅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

北京平谷国际陆港是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地区投资的陆港,把天津口岸部分功能延伸到北京,简化了部分操作手续,减少了港务收费,对京津两地进出口货运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口岸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扩大平谷国际陆港的功能,增加保税功能,降低物流成本,满足进出口企业需要;多渠道挖掘货源,提高过货量;推动二期工程建设和国际物流甩挂运输项目落地运行,加快与周边港口一体化发展,拓展出海通道;树立大口岸意识,开展区域合作,推动扩大区域通关范围;改进场内基础设施,增加货主通关便利。

在去年底召开的平谷区“两会”上,平谷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吉福在谈到平谷新兴产业的发展设想时特别指出,平谷国际陆港将在现有基础上研究发展专业物流,如发展冷链物流,成为北京专业的冷链物流中心。

记者了解到,3月24日,平谷国际陆港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此举旨在充分发挥平谷国际陆港口岸建设特色,进一步完善马坊物流基地基础设施,提升物流基地发展潜力。

该项目拟建15万吨冷库、1.5万平方米普通库及6.1万平方米展示中心。项目建成后,为陆港进出口货物及泛平谷地区特色食品农产品提供体验、展示、仓储、交易、物流的一站式供应链服务体系,将为发展口岸经济,带动区域发展,催生新兴产业提供有利支撑。

与此同时,御马坊展示中心项目也在平谷国际陆港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展示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2.2万平米,主要满足项目展示、接待及会议功能,预计今年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物流基地及国际陆港的综合配套功能。

上一篇:首届北京农业嘉年华迎接“五一”有新意 下一篇:公路桥涵施工中需注意的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