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宏观经济分析

时间:2022-09-10 12:03:59

~广西宏观经济分析

[摘 要] 本文旨在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宏观大背景下,2001年~2006年广西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及其原因。

[关键词] 宏观经济 产业结构 投资 消费 非公有制经济原因

六年来,广西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好,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快,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从2002年以来,全区生产总值增长已连续五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分别为10.6%、10.2%、11.8%、13.2%和13.5%,“十五”时期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6%,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尤其是2005年和2006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3%以上(如图)。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已突破4000亿元,经济总量明显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全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由2001年的4697元上升到2006年的10240元。财政收入由2001年的263.02亿元上升到了2006年的568.08亿元,六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9.6%、12.7%、11.8%、18.2%、17.7%和19.5%,年平均增速达16.6%,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广西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消费、非公有制经济等方面。

1.三次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24.9∶36.6∶38.5调整为2006年的21.5∶39.2∶39.3,其中,第一产业比头两年下降3.4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则提高2.6和0.8个百分点。广西2001年~2006年三次产业结构情况如下表:

第一产业:内部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在稳定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同时,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区域格局显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发展良好。一是粮食生产保持稳定;二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三是优势产业集群区域化特征显现。农产品加快向优势产区集中,优势产业集群逐步显现。

第二产业:工业经济稳步发展,2001年~2006年第二产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88%,重化工业特征日益明显。广西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扩大工业技改投入,加大工业园区建设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改制重组工业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业得到较快发展,企业克服了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不利因素,广西工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已开始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同时,广西重化工业特征日益明显,增长速度已经连续三年保持快于轻工业。

建筑业也呈稳步增长趋势。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由2001年的145.68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286.4亿元,年平均增长0.95%。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0.94亿元增加到13.29亿元,平均年增长幅度达到2.06亿元;上缴税金由6.04亿元上升到22.81亿元,平均年增长近2.8亿元。

第三产业:内部行业不断优化,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继续发展,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中的信息业和旅游业等新兴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2.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重大项目投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六年来,广西政府正确地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同时继续坚持投资拉动为主的方针,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力度,积极发挥重大项目投资带动作用。期间广西投资的重大变化是小项目投资减少,重大项目投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3.消费增长总体平稳,增幅有所提高。2001年~2006年广西消费需求增长总体平稳,增幅有所提高,确保了作为最终需求的消费对广西经济增长的必要拉动,增强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同时,农村消费逐渐加快,城乡增幅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消费呈现出同步增长的趋势。

4.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广西政治上鼓励、政策上扶持、方向上引导、法律上保护,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积极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制度创新,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一是投资方面,非国有投资较快增长。二是消费方面,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保持快速增长,市场份额继续扩大。三是出口方面,私营企业出口居首位。

综上所述,广西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加快;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工业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国内需求持续旺盛,国外需求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继续提高;宏观环境趋于宽松,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第一,国家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扎实推进,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快,中国――东盟博览会继续在南宁举行,“两廊一圈”合作的提出;这多重机遇将为广西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第二,当前广西正市场导向的、内在的周期性扩张因素显著增强,消费结构升级和民间投资成为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有力支撑。

第三,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广西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不断增强,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广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农业基础薄弱,抵御灾害能力不强,农民增收渠道不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竞争力不强,生产受市场需求约束加大;投融资渠道单一,项目前期工作滞后,新上项目难度加大;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开发任务还比较艰巨等。

参考文献:

[1]黄 铮:《广西对外开放港口历史、现状、前景》,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2]刘咸岳主编:《广西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2年》,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3]刘咸岳主编:《广西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3年》,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4]刘咸岳主编:《广西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4年》,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5]李甫春等著:《千年等一回――广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理论构想》,民族出版社,2001年

[6]韦小鸿等著:《广西沿海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7]杨道喜著:《论转轨时期的广西经济发展》,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

[8]章远新编著:《新世纪新阶段广西加快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年

[9]广西社会科学院编:《广西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10]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2001年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2(3)

[11]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2002年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3)

[12]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2003年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3)

[13]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2004年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3)

[14]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2005年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3)

[15]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2006年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3)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冀东区域战略合作需要把握的几个环节 下一篇:镇江主导产业选择的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