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语文课堂点染绿色

时间:2022-09-10 11:35:41

为语文课堂点染绿色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在环保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文教师要研究教材,找准环保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契合点,挖掘环保素材,立足课堂,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让“绿色观念”扎根于学生头脑,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语文教学 环境教育 忧患意识 责任观念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如今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这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要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从教育入手。因此,不断培养下一代的“绿色伦理”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环保教育成为历史和社会赋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职责,它不仅体现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也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它在环保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课堂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更为直接,它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学生感受自然世界的美妙,感知人与自然相依相存的密切关系,接受环保理念,逐步形成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活态度,使作品对自然的表述最终达到影响人、塑造人的目的。

一、研究教材,挖掘环保素材

山川秀美,日月雄奇,草木鸟兽,云雨风霜,奇幻美妙的自然向人类展示了无穷的魅力,诱发人们无限的遐想,也带给人们深沉的思考。从古到今,自然是各类艺术形式最丰厚的审美对象。我们所使用的初中语文北师大版课本,按单元主题编排内容,选编了许多写景抒情和写景喻理的美文,这为环保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和广阔的空间。如临水骋怀、千年涛声、生之机趣、斑斓春色、天人对话、草木有情、心灵净土等单元内容,无不了体现自然美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这些单元主题本身包含了对自然的认知和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思考,山水风光,绿色生命,黄河文化,胜地今昔……任选一个角度,都可以开发出切题的教育素材;《列宁格勒的树》、《黄山记》、《壶口与龙门》等作品,任选一篇文章,都能找到环保教育的生发点。

语文教学中,我们把树立环保意识、增强责任观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重要目标之一,着眼长远,立足课本,深入研究,加强交流,积累了丰富素材,使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环保教育形成系列,贯穿始终。

二、立足课堂,形成忧患意识

教材虽然有许多关于环保教育方面的素材,但教师在利用时须找准二者的契合点,把握时机,将语文学习活动与环保教育巧妙结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活,关心环境问题,思考生存状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体会认知,激发忧患意识,形成主人翁观念。

在学习阅读材料《黄果树瀑布》一文时,我在课前要求学生从报刊、杂志、网上等收集有关黄果树瀑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们兴致很高,阅读书刊,摘录资料,细作筛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了解了区域环境的相关情况,并提出了许多问题,自主展开探究交流,在无形中接受了环保教育。课堂阅读中,学生借助作品对黄果树瀑布的精美描述,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图片,感受瀑布震撼心灵的声势和入心入腑的浸染,在心中植入一个壮美的生命个体。可谈到今天的黄果树瀑布,学生引用了新闻报道中黄果树瀑布断流限水的描述——“只剩下五六条细细的水柱,像几根‘面条’孤零零挂在山崖上”,美感体验受到强烈冲击,在遗憾与反思中,忧患意识骤然产生。《三棵树》和《那树》写人与树的故事,讲树的悲苦命运,展示的是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冲突。教学中,我让学生阅读质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激烈的论辩中,学生认识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重要性。语文教材中有着纵横交错的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在课堂的扩展中,结合自然、社会、人生展开环保教育,促进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三、联系生活,培养批判精神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展开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结合相关单元内容,指导学生观察日记,山川草木、风云雨雪等都是学生叙写的内容。长期的观察记录,学生开始关注沙尘暴、暴雪等极端天气,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对造成环境恶化的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行为深恶痛绝。我们指导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焦家庄两大湿地面积缩减过程,写采访稿,并分析根源,为保护湿地建言献策。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实地查看,走访老人,记录详实,言辞恳切。在语言训练中,我们让学生查找身边的破坏环境的行为,为花坛、草地、水房、餐厅等地方拟写环保标语,批评不文明行为,用实际行动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设计环保话题,指导学生观察思考,查阅资料,鼓励学生用我手写我心,抒写自然的奇美,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张。实践活动涉及生态话题,语言训练突出环保主题,让学生观察自然世界,关注生活环境,评论大众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危机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批判精神。

“自然和环保”是言语训练的一大主题,语文课堂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把环保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为语文课堂点染绿色,增加学生的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境公德,让“绿色观念”扎根于学生头脑,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用小习惯来改变的大世界。

(上接第118页)3.献爱心,大力倡导企业办假日学校

随着我地经济的发展,外地务工人员的流动日渐频繁,在企业工作的民工子弟构成了一支庞大的学生娃娃队伍,为了企业发展用人的需要,必须要解决外地务工人员子女的假日教育问题。为此,要根据本地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创新“假日学校”的办学主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针对本企业员工子弟创办“假日学校”,做好关心关爱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假期学习生活的工作。

总之,构建“假日学校”要以扩面提质为立足点,以让“孩子开心、家长安心”为出发点,以本地学生、外来民工子女为结合点,不断健全创办机制,落实有效措施,创新教育方式。努力做到提前准备、周密计划,加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突出重点、创新载体,实现教育活动的持久性;整合资源、寓教于乐,突出教育活动的实践性;直面问题、有的放矢,提升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金海.社区假日学校:孩子们快乐的家[J].下一代,2009,(Z1)

[2]王静.假日学校,学生成长体验的乐园[J].东方青年(教师版),2011,(03).

上一篇:浅谈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下一篇:浅谈高三一轮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