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10 11:30:36

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摘要:应将音乐创作教学有效融入于小学音乐教学和音乐实践活动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造性,从而利于学生音乐想象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从几个方面出发,探讨如何在小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 学生 创造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188-01

1 引言

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立足点,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强调课堂教学与音乐实践相结合,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以最大限度确保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实施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重点关注对于学生个体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将学生塑造成音乐家和艺术家,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和音乐素养,以期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应将音乐创作教学有效融入于小学音乐教学和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积极采用别出心裁、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创设一种积极愉悦、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造性,从而利于学生音乐想象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以下笔者从几方面就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粗略谈一些具体建议和意见。

2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营造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1]。例如,教师在进行乐曲《江南好》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就结合了几幅江南美景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我手中这几幅美景图片通过什么类型的音乐来展现?下面欣赏几首不同类型的乐曲,进行仔细比较和悉心揣摩,听听哪首乐曲与图片相符合?通过图片与音乐的有效结合和深刻启发,学生对新学的乐曲产生表层认识,教师再采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去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继而有效促进了学生想象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塑造和培养。

3 以学生兴趣爱好为着眼点,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兴趣爱好是激发学生创造热情和创造能力的根本出发点,它是学生参与音乐教学和音乐实践活动的动力源泉,只有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本着眼点,才能增强学生音乐学习的主体性,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热情。实施音乐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情感特征,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以无限激发学生的创造 兴趣和创造热情[2]。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模拟各种不同动物的发生特点,引导学生对于各种节奏型的认知和掌握,像模仿蝉的声音学习附点四分节奏与八分节奏的组合,模仿鸟叫声学习附点八分节奏与十六分节奏的组合等等,另外还采用不同图形分别代表各种节奏,引导学生积极变换和重组图形,从而形成不同的新节奏。这些积极生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有效掌握了各种不同节奏,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 采用唱游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唱游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的重要教学形式,它以学生积极好动的性格特征为出发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将动感十足的音乐大限度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们在玩玩、唱唱、跳跳中去领悟音乐的内在魅力,在激发学习音乐兴趣的同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作力。比如,在进行低年级《好孩子要诚实》一节的学习时,先让学生们认真倾听音乐,使他们体会整个乐曲的真实情感,然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法描绘出音乐所体现的形象,形容一下小姑娘打破花瓶以及责怪小花猫的前后情节关联,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编动作来展现小姑娘的思想变化情形,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情感来演唱,并鼓励学生结成若干小组来讨论和编排,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台进行歌曲表演唱,这样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并通过亲身对故事情节的体验和角色捕捉,促进了学生音乐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创造力的发挥和提高。

5 有效结合音乐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教育应依赖于审美感受结合实践活动来完成,将这种审美感受渗透于愉悦轻松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音乐情感交流,以达到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比如,在欣赏《运动员进行曲》和《军队进行曲时》时,可要求学生听着音乐踏步,以感悟出乐曲蕴含的风格特征,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于音乐教学,不断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之间的音乐情感互动和多向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生搬硬套的教育不能体现创造性教学的优势,而应该将现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切身去感受音乐语言、音乐情感的实际体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6 结语

实践证明,只有将创造型教学渗透于小学音乐教育中,积极营造一种愉悦轻松的教学情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感受和理音乐文化,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和创造灵感,以确保学生音乐想象力和音乐创造力的培养,为培养综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贾丽娜.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 2011,(11):24.

[2]朱丽叶.谈通过多种整合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07,(10):82.

上一篇:搞好铁路职工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清华不是读书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