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创新“火花”

时间:2022-09-10 10:59:22

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创新“火花”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创新“火花”。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新问题,或对某个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条件,使创新的火花得到充分的展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 创设引发学生好奇的情境,诱发其创新意识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它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在学习活动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布鲁纳也说:“学生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创新的导向,是创新的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心,求知欲,才想学,才爱学,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乐于深入思索事物的奥秘,善于观察事物,发现其中的奇异。我们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培养学生萌发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笔者放手让学生随意说个数字,老师来猜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猜完以后再让学生验证一下老师猜得是否正确。学生见笔者猜得都正确,就十分好奇,提出了很多问题,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老师会猜得那么正确?一定有什么诀窍?笔者就顺着他们的好奇心,展开了新课的学习。整堂课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很高,在课堂上提出了相当多自己的见解。整堂课的效果很好。这样就在好奇心的指导下,使学生萌发了创新的意识。

2 引导合作交流,营造创新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的创新意识只能在合作交流,独立探索中得以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只不过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因此,其知识更新的“内化”程度很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学中如果养成合作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而且增强了交流及整体竞争意识,也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精神的形成,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各抒己见。为学生提供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笔者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本上试一试中比较4组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每个小组选了一组数进行比较,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哪个数在前哪个数就小。其中有一个孩子提出了不同的比较方法:可以先比较十位,十位大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相同那么就比较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听,提出了多么好的方法。笔者由衷地佩服这个孩子,佩服他们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学习策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他们也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和运用他人的经验。这样,在合作交流中,营造了创新的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引导观察想象,训练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因为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又是发明创造的重要条件,而想象是在敏锐观察基础上发生的。想象力是创造发明中实在的因素,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为此,要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并在观察中利用大脑中储存的信息,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发展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假日小队”时,教师引发学生“你们看这里多美呀!蓝天白云下一群小朋友在玩耍,有的在钓鱼,有的在晾毛巾――真的快乐极了,我们一起来分享这快乐好吗?根据这个画面你能提一些数学问题吗?”这时,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发挥各自的创造性,提出了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有的可以解答,有的暂时不能解答,老师都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异常高涨。这后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自主探索、自主创造的过程,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 拓展思维空间,发展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思维价值丰富的知识发生过程被简化或扬弃,使本该曲折、复杂并富有挑战性的探究过程简化成通向问题答案的“捷径”,因此,在研究、使用教材的同时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求异创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情境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显现和发展。

如在教学“十几减几”时,出现了13-9=?笔者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计算方法,很多学生都一个一个地减,最后算出是4。也有的先从10里去减9个,然后再与剩下的合起来得4;其中有一位学生提出:我是这样想的,因为9+4=13,所以13-9=4。看,说得简单明了,说出了颇有特色的解法,充分显示了思维的灵活性,显示了强烈的创新意识。可见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过程,不拘一格,标新立异,发表独物见解,学生创新能力才得以发展。

5 改革练习设计,提供创新空间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除围绕本节课的重点设计基本练习外,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具有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习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心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如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想想做做第2题时问:刚才我们算50+40时先想5+4=几,如果看到4+2=(板书),联想:我们还会解决怎样的题目?40+20=?等学生解决完书上的题组后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组来练习,学生兴趣很大,有的学生出了好多组题组,学生经过书上单纯地练习,再经过自己创新出题,就对整十数加减法和原来学过的加减法联系起来,既巩固了新知,同时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这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善于引导,着意培养,一定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上一篇:后进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转化探究 下一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