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上的香格里拉

时间:2022-09-10 10:40:30

地平线上的香格里拉

旅途中感受造物的神奇

“来香格里拉的人,多半是为了来放逐自己的,或者正在感受着想要放逐自己的欲望在一天天膨胀起来,直到墨守成规的你一头撞上了那个强大的愿望而产生灵魂深处的共鸣,在你被眼前玄妙的雪山胜景震撼之后,紧接着,你会被那个逃离了沉浮躯体的自己再一次深深地震撼。惊悸之余,你会发现,自己多年来执念着的那些自以为是的经验、那些虚假的平衡和无畏的桎梏,都在遇到了香格里拉之后不久,被顺利地、温柔地颠覆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幸福的回归,灵魂会悠然地回到启程的地方,回到梦想的天堂。”

这是《世界的香格里拉》里面的一段描写,我曾在书中看过无数遍香格里拉,因为她,我阅读了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因为这部小说,我来了。曾有无数人因为这部小说,踏足、印度、尼泊尔等地只为寻找书中的香格里拉,但都一无所获,直到半个多世纪后的某一天,中国云南的中甸更名为“香格里拉”,世人才发觉詹姆斯·希尔顿臆想出的世外桃源竟和云南迪庆这片土地的气息不谋而合,这里有小说中描绘的一切人文地理:驿道、溜索、马帮、木桥,雄伟壮丽的峡谷;神圣的雪山、明净的天空、宁静的湖泊,还有金碧辉煌的庙宇。虽然希尔顿创造出了“香格里拉”,但香格里拉却在中国,在云南,在迪庆。

对于喜爱汽车旅行的人,如何游历香格里拉会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你可以像大多数人那样沿着修葺平坦的公路,花最短的时间到达目的地,或者选择国道,坚信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事实上,当我们决定走214国道时,并不确定这个选择是否正确。从丽江古城到香格里拉,行驶了三个多小时后,山路渐渐变得平缓,视野也逐渐开阔,这条国道上几乎没有其他车辆,路旁就是开阔的牧场,牛羊自由自在的散布其中。传统的藏式民居随处可见,偶尔有三两个藏民背着柴从车前经过。我的同伴本能地端起相机,而背柴的藏族老妈妈却低下头,用手半遮掩着,嘴里不停地说:“羞羞羞。”这时,在不远处转经筒旁的阿婆将她那张质朴的脸朝向我们,当我们走下车时,她居然摆好了姿势示意我们拍照,而后又送上一个微笑。这是第一次接受藏民的邀请为其拍照,我们受宠若惊。临走前,阿婆用拗口的汉语问道:“能把照片给我吗?” ,“下次来,一定给您送来。”虽然我们也不知道下次来是什么时候,但心里已经坚定:一定会再来。

心中的日月

驶离藏族牧区后,路上随处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玛尼堆和挂满彩旗的经幡,藏族人将固定不变的心比作石上刻的图文,因为他们认为,在石头上刻上痕迹,将会永久得到保存。玛尼堆对于他们而言不仅是一种祈福,更是对永恒的一种向往。在香格里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也许就是信仰和虔诚,如果你用心感受,会发现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感动,而这种心理变化只有当你走进噶丹松赞林寺才能深有体会。

噶丹松赞林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群依山而立,扎从、吉康两座主殿高高耸立在中央。因外观布局酷似的布达拉宫,所以这里又被称作“小布达拉宫”。松赞林寺最有特点的要数镀金铜瓦的屋顶,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在主建筑周围密密麻麻簇拥着高低交错的简陋屋舍,那便是僧人居住的房舍。寺里的僧人都是靠家里供养,一般家庭条件好的,自己会在寺院边上盖一个僧舍,条件差点的就几个僧人合住一舍。寺里会为僧人和小沙弥提供早餐和午餐,晚餐时,僧人们都要回自己的僧舍准备食物。

数百年来,从各地到松赞林寺朝圣的信徒络绎不绝,每逢初一、十五,藏族同胞都会来此转经朝拜。走出松赞林寺时,看见一位磕长头的藏族阿姐,这让我有点兴奋,却不敢上前打扰,于是便只能远远地注视着她。她的脸面向大地,额头碰触地面的时候,显现出的专注就像是个孩子正在认真听老师讲课一样,没有一丝杂念。像这样磕长头的信徒有很多,他们不远千里,从故乡开始,沿路默念着六字箴言,做着三步一磕,靠坚强的信念和矢志不渝的精神,一步步虔诚地礼佛。

或者磕头朝拜,或者转山,或者挂经幡,或者垒玛尼堆……这里的人们会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表达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为什么藏民们把香格里拉称作是“心中的日月”?又是为什么要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地向着他们心中的神山顶礼膜拜?我想如果我是一个地道的康巴人,我也会像他们一样享受其中。离开了松赞林寺,走在拉姆央措湖边遥望渐远的松赞林寺,那美更有了一种庄重和严肃。

永不熄灭的月光城

独克宗古城藏语意为白色石头城,寓意月光城,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滇藏茶马古道以及今天滇藏公路的必经重镇。这些年随着香格里拉旅游产业的发展,独克宗古城也被打造成了一个繁华而充满生机的民族风情文化古城。走在这个千年古城的老街上,道路依着山势延伸,在高低不平的石头砌成的路上,早已寻不见马蹄踏过的印迹,有的只是和古镇不协调的热闹和喧嚣。古朴的木屋沿路一幢接着一幢,风格大多是属于藏式民居。虽然还没有进入旅游的旺季,但大多数的店都开着。我们的客栈花间堂·圣地艺术空间就位于古城内月光广场北侧。这家客栈很好地保留了原来藏族民居的总体格局,一层的酒吧是由原来藏族人家的牛棚改造而成的,我特意选择了两间古城中距离转经筒最近的客房,据说这样可以沾到人们许愿的福气。

古城里,很多店主都是土生土长的香格里拉人,由于近几年到香格里拉的游客越来越多,于是他们都将自家的房子重新装修,有的改造成了客栈,有的开起了餐馆,虽说都是小生意,但每逢旅游旺季时,都是家家爆满。当然这其中还有像Mark这样的外来人,三年前,第一次到香格里拉旅游的他便疯狂地爱上了这个地方,于是就决定留下来,并在古城里开了一间咖啡店。Mark的店设计中融入了许多充满灵性与想象力的艺术元素,坐在里面喝茶聊天十分惬意。从Mark的咖啡馆回到客栈时,天已经黑了。我站在客栈顶层的露台上,看到了灯火辉煌的独克宗古城的全景,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Mark总是抱怨古城越来越不安静了,望着夜下古城街道上依旧熙攘的人群,我相信还有很多人正在赶来香格里拉的路上,而独克宗古城也会越来越热闹。

上一篇:肌红脂白的“金腿” 下一篇:奔子栏 藏地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