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宇为何一歇4年

时间:2022-09-10 09:50:08

投资57亿元人民币、一套具有国际机械化水平的生产线、年产能力30万台发动机,这一切都曾让原一汽山东大宇发动机厂的职工对未来充满期望。然而建成后的 5年里,工厂开工不到1年,却停产4年,每年单单固定资产折旧损失就达3亿。

2004年3月7日,一份只有几十克重量的合同书使价值57亿的山东大宇发动机厂再次被激活。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和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正式签署了山东大宇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协议。

根据协议,通用中国出资6000万美元收购韩方在山东大宇发动机厂50%的股份,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集团)以5亿入民币的价值收购了山东省在山东大宇发动机项目中50%的股份。重组后的山东大宇发动机公司,将与上海东岳通用汽车联合成立上海通用东岳发动机,8,52司,上海迪用公司占50%的股份,通用中国、上汽集团各占25%的股份。

在重组后的皆大欢喜之中,记者来到了该厂所在地烟台,展开了调查。

五年一梦

2004年4月初,当记者来到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得知原“山东大宇”总经理沈奉燮先生正打点行装,准备返回韩国。取而代之的上海方面的新主人,正围绕“山东大宇”的重组展开一系列收尾工作。

4年的时间,对于任何一个刚刚创立的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面对着57亿优质资产遭闲置,市场份额白白丧失,职工们的创业热情消逝殆尽。究竟是何原因让山东大宇中途夭折、一停4年?这一切还要从韩国大宇的“中国梦”说起。

山东大宇公司原名为一汽大宇公司, 1997年8月18日在烟台正式注册成立,总投资57亿元人民币,其中韩国大宇公司占有50%的股份,中方长春―汽公司占有25.5%,山东省汽车总公司占24.5%。公司占地45万平方米,引进韩国大宇现代化生产设备,年产发动机能力可达30万台。在成立之初根据合同规定,山东大宇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全部返销韩国。

据烟台汽车项目办公室主任、山东大宇汽车发动机公司董事孙涛向记者介绍,当初韩国大宇有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要在中国建设“第二个大宇”。因此大宇计划先投资建设全套零部件项目,然后再上整车。

1994年7月,大宇与一汽、山东合资生产轿车零部件的项目获国家批准立项,项目于1999年10月18日建成并正式投产。该项目包含烟台的一汽大字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威海山东大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下设威海工厂和青岛工厂),合资总投资额为78亿元人民币,合资期限25年,中韩双方各占50%股份。

大宇项目的落户曾一度使当地汽车业人士激动不已。因为大宇项目在世界范围来看,其生产线的技术含量也是居于领先水平。据原山东大宇一名姓王的领导介绍,当初引进的这套现代化的生产汽车发动机设备具有国际一流水平,机械化程度高,一分钟就可生产一台发动机。虽然年产能达30万台,但全厂却只需900多名职工,而具有相同生产能力的国内汽车企业则需要约2.5万人。公司的技术工人绝大多数都曾到韩国大宇公司接受了8个月以上的培训,仅培训费一项就达3000多万元人民币。

据烟台市汽车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树海回忆,1993年国家立项时批准的本来是整车,而实际命名却叫“发动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都是整车项目,本想―步到位,但从部件开始逐步国产化,进程较慢;而轿车换代快,我方尚未掌握核心技术,对方就换了新车型。所以,这次引进大宇,国家变换思路c从“心脏”做起,直接掌握核心技术。

按山东省的打算,大宇发动机项目只是轿车项目的前期工程,山东最终目的是生产整车。张树海回忆说,当时许多业内人士曾预言,大宇和整车项目的结合将使山东轿车工业异军突起,成为中国汽车版图的一匹黑马。由此,人们似乎看到了山东轿车业腾飞的希望。

灭顶之灾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人们憧憬着山东轿车业的未来时,突然传来韩国大字倒闭的消息。

大宇曾是韩国三大汽车厂商之一,产品设计和销售网络遍布欧美和亚洲许多国家。但在亚洲金融风波之后,由于经营不善,最终面临着高达177亿美元的债务而破产,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企业破产案。

据山东大宇董事成员孙涛介绍,因为金融风暴致使发动机返销韩国受阻,韩方只能用为期180天的远期信用证“付款”。而山东大宇的生产速度是一分钟一台,180天,谁也压不起。由于发动机无法返销韩国,根据当初的协议国内市场又不允许销售,山东大宇公司被迫于2000年7月5日停产。当韩国大字在金融风暴中轰然倒下时,山东大宇开工不到9个月,只生产了1.6万台发动机。

面对着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局面,许多业内专家认为,韩国大宇的倒闭对于山东来说恰恰是个“独立自主、另谋出路、转战中国”的大好机遇。可由于多数股权握在别人的手中,使这种愿望变成了一厢情愿。

据知情人士分析,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韩国大宇集团倒闭后其所掌控的50%资产划归债券银行管理,而韩国方面因为发动机属于核心技术而存有顾虑迟迟不肯出手。另一方面,大宇的第二大股东长春一汽公司由于本身也生产发动机,若山东大宇将其产品在国内销售,必然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冲击,所以长春一汽也不希望大宇死而复生,对其构成威胁。于是山东大宇在几方势力的纠缠中,一停就是4年。

对于山东大宇来说,更大的损失在于错过了抢夺市场的最好时机。就在山东大宇正式投产的同一时期,安徽芜湖上马生产奇瑞轿车,浙江杭州开始生产吉利轿车。当初共同起步的“三兄弟”,如今的境况却是天壤之别。奇瑞和吉利部达到年产轿车近10万台的能力,市场前景看好。而当记者走进山东大宇公司时,空荡荡的生产车间、冰冷的机器与崭新的厂房展现在记者眼前。生产车间的黑板上,生产日期定格在2000年7月5日。

这一时间也成了全厂900多名职工在岗和失业的分界线。据一名老职工向记者介绍,为了保持这套现代化生产线的运转正常,每周工人都会擦去机器上的尘土,每半个月会让生产线空转一次。而每次机器运行时,他们看着被擦得雪亮的生产线在空转,总是如鲠在喉,

出现转机

自从停产那天起,当地政府就想方设法挽救瘫痪中的企业。由于大宇一开始就想在山东上马整套轿车生产线,所以山东政府一度燃起了“大宇倒闭了,我们自己接着干”的想法。

2001年1月1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烟台车身公司注册成立。据介绍,烟台车身项目建立之初,便按照高标准建造。项目按生产30万辆的规模设计,厂区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6,5万平方米。当时工厂建成计划生产排量为1.3升、1.5升和1.6升的大宇蓝龙轿车。

然而,2001年12月21日第一辆大宇蓝龙轿车在烟台下线时,大宇发动机项目的前途还是一片暗淡。由于烟台车身厂生产的蓝龙轿车一直无法登上目录,没有汽车“准生证”,每年只能在省内销售,年销量只有200多台,根本无法消化大宇项目的生产能力。最终,车身项目的举步维艰,反而又拖进去20多亿元。上整车挽救发动机项目的路根本无法走通。

直到2002年,大宇项目出现了新的转机。

在山东省政府的要求下,7月30日山东大宇公司开始与一汽集团谈判,希望收购其手中25.5%的股权。然而,据一名内部人士透漏,一汽方面由于自身利益、出于打压未来竞争对手的考虑,表现得并不积极。不过,一汽方面也无法承受让大量国有资产白白流失的压力,终于在山东省政府的一再要求下几经交涉,于2002年8月9日在转让协议书上签字。

2002年8月22日上午,一汽大宇召开了最后一次董事会,而当天下午公司职工就迫不及待地将会议标幅改成了“山东大宇公司董事会”。至此,山东省政府掌握了大宇50%的股权,终于看到了重生的一线希望。

通用介入

山东大宇50%的股份已经被当地政府掌握,但盘活大宇资产还必须要跨过韩国的最后一关。这时,上海通用的身影出现在人们视线里。

其实,上海通用对大宇的资产早就垂涎三尺。因为作为中美最大的合资企业,上海通用2002年产销增长逾100%,生产能力突破10万台。骄人战绩的另一面则是,现有产量已达到上海通用金桥工厂的产能设计目标。很明显,不寻找新的生产基地,上海通用和它的“婆家”――美国通用在中国扩张步伐就会放慢。所以,在韩国大宇倒闭后,通用公司立刻对其生产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上海通用的如意算盘是,逐步蚕食大宇在山东的几个轿车制造厂,在中国建立第二个生产基地。

首先,上海通用先从烟台车身有限公司下手。由于时任山东省代省长的张高丽为了尽快使优质资产得到盘活,提出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思路,所以通用收购烟台车身可谓不费吹灰之力。

2002年12月20日,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通用汽车中国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在烟台签署了“烟台车身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根据协议,收购方将共同出资9亿元人民币收购原山东烟台车身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同时,烟台车身有限公司也更名为“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公司”。

随后上海通用决定把经济型赛欧轿车放在烟台生产。上海通用汽车规划发展总监邱琪告诉记者:“2003年赛欧产量将达3万辆。烟台基地具备年产107到15万辆轿车的能力,远期可达年产307Y辆,50万辆也并非不可能。”

据山东大宇的董事孙涛分析,由于山东大字所生产的发动机正好适合赛欧车型,所以通用当初一只眼盯着烟台车身公司的同时,另一只眼也在瞄着旁边的发动机厂,而山东方面看到上海通用的介入,也希望借力盘活资产。所以2002年山东方面在收购了一汽的股份后,开始与上海通用公司频繁接触。甚至山东大宇在通用和大宇尚未最后达成交易时,就干脆聘请上海通用的高级管理人员代表山东方面予以管理。而通用方面正是求之不得。

据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公司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当初上海通用之所以看重大宇的车身公司也是因为与山东大字发动机厂只有一街之隔,通用想把二者都纳入旗下。早在几年之前,上海通用就有一个并购方案:第一步,收购烟台车身公司;第二步,兼并位于烟台的大宇发动机公司,第三步,兼并威海和青岛的零部件公司。而之所以一拖再拖,就是想在没有竞争对手的前提下,花最少的钱拿下山东大宇。

杀价收购

至此,为了山东大宇的归属,美国通用和韩国大宇展开的较量浮出水面。

韩国大宇作为韩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商,一直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全球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在韩国大字倒闭后,通用公司随即展开丁一系列并购行动。

据孙涛介绍,当时与通用公司共同竞标购买大宇资产的还有两家,分别是美国福特公司、韩国现代与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其中福特出价最高,为72亿美元,通用出价64亿美元,现代与菲亚特出价56亿美元。随后福特突然宣布完全放弃并购行动,现代与菲亚特也宣布退出竞争,于是通用成了唯一的买家。通用深知,此后没有谁会对大宇汽车感兴趣,而韩国又急于将包袱甩掉,正是杀价的大好时机。

于是,通用开出了非常苛刻的并购条件:仅并购通用选中的几个企业,如韩国大宇汽车研制中心和生产整车的韩国群山工厂等主要部门,其他一概不管。这些选购对象资产价值7亿美元,其中通用仅出4亿美元现金,其余的以发行债券和债权团分摊的办法解决。除上述条件外,韩国的债权团和金融机构还要向新设立的通用大宇汽车公司提供20亿美元的长期低息融资支持,同时韩国政府对通用大宇还要提供优惠税收政策待遇。

在签署并购协议后,大宇汽车债权团的主要银行韩国产业银行的总裁郑建容无可奈何地表示:“在(韩国)这块土地上,像拍卖大宇汽车这样的卑躬屈膝的谈判,今后绝对不能再出现第二次。”

2002年4月,通用汽车入主大宇,筹建通用大字汽车科技公司,保留了韩国境内的3个汽车厂的优质资产、汉城的设计中心、在海外的部分分销公司,即汽车设计、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精髓。大宇旗下的核心企业被通用吞食完毕。

如今,当通用公司和韩国大宇债权团因为山东大宇发动机项目再次坐到谈判桌前时,韩方对这个项目的出让却格外谨慎。韩方不仅由于通用和上汽给出的低价难以接受,而且还有另一层顾虑。韩国大宇倒闭后,通用汽车公司已经收购了大宇的很多项目。如今,通用汽车公司手中就差“发动机”就能凑足一套完整生产轿车的流水线。山东大宇的发动机项目也就成为硕果仅存、尚未落入通用手中的核心技术。

然而,通用和上汽的高层人士知道,韩方的债权银行急于把积压在手中的大宇资产变现以冲消坏账,所以在与韩方的谈判中通用态度表现得很强硬,曾一度提出终止谈判。其实,通用并非真想放弃,而是在试探韩方的承受底线。果然,面对通用和上汽的强硬态度,韩方终于再次做出让步,在2004年3月以远低于投资的价格把大宇发动机厂贱卖给了通用、上汽。

对于此次收购,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陈虹在接受采访时欣喜不已“本次兼并重组的成功使我们将生产基地延伸到了上海以外的其他地区,为上海通用汽车不断进入新的细分市场,进一步丰富产品系列,从而成为全系列产品的汽车公司提供了增长空间。”

而一直参与谈判、对大宇4年重生之路了若指掌的孙涛,面对大宇的劫后重生说道:“大宇发动机项目的重新被激活,不仅是国际两大汽车竞争对手长期较量的结果,也将对国内汽车行业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国际汽车巨头在华的战略布局日臻完善,后起者将很难再与其竞争。”

上一篇:库区隐忧 第9期 下一篇:巴以局势会不会崩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