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从《论语》中品味做人之道

时间:2022-09-10 09:11:53

摘 要:《论语》是一部两千多年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伟大的书,无数炎黄子孙从它所包含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学习做人的道理。研究《论语》,能对人心起一定的净化作用,树立一种正面的价值观。

关键词:论语;品味;做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话可能说得有点过头,但是《论语》对于稳定社会,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直到今天也不能忽略。能称之为传统的总是经典的,假如有人想要了解一下中国文化传统的精神大义,进而体察现实人生百态,掌握自我生存之道的话,那么《论语》就是一本不得不读的书。

班固在其《汉书・艺文志》中曾言道:“《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由此可见,《论语》乃是孔子、弟子以及当时一些人的语录。在《论语》中孔子思考的主要是一个“应当如何做人”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活法”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仍有着积极的意义。孔子是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而讨论为人处世、治国、平天下的。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一以贯之的恕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解决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最基本的法则。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仁者,人也”的境界。把这种恕道用于宗教领域,就会产生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效果,因此,世界上的任何宗教,都与孔子之学有相交汇的地方。这正是孔子的伟大之处,也是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也因此,《论语》可以被称为人类的圣经。

《论语》共有二十篇,四百七十八章,每篇篇名以开头两个字或三个字取名,正文形式活泼多样,有语录,有对话,也有故事。这也正体现了孔子著《春秋》的精神,即“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笔者认为,孔子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仁”和“礼”上。所谓“仁”者,乃是指人之爱心。孔子认为,人不仅具有一般生物爱自己、爱亲人的特征,还具有博爱天下万物的能力,为人之道即在于伸展生命之爱,并在此爱己爱人、爱物、爱天下的生命实践中感受人生自在通达的逍遥之境。由此人才得以实现上天赋予自己的权能和使命。孔子的这一思想有着深远的意义,俗语云:“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所谓方便者,只有在真心之爱中才能实现。因此仁爱既是人的天赋本职,亦是人自身求生之道。孔子的思想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所谓“礼”者,乃是指人对自己行为的合理约束。孔子承认人与其他生物都具有自然的欲望和情感。但是孔子认为人在此基础上还具有理解自己行为界限、合理控制行为尺度的能力。孔子认为万物各有生存之道,因而人只有在礼的约束下,在了解他人乃至万物生存之道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仁爱。由此守礼也就成为实现仁爱的必要环节。仁爱也成为行礼的内在要求,否则,礼也就成了一个空洞的摆设。孔子正是通过对以上“仁”和“礼”思想的阐释来表达了他所理解的“如何做人”的主题。孔子也是在此基础上来明确君子与小人、处世与为政、求学与识人之道的。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句话说明了“礼”与“仁”的关系,“仁”是为人处世的根本,“礼”是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仁”是“礼”的内涵,“礼”是“仁”的表现形式,“礼”与“仁”互为表里。所以当我们遵从“以仁为本”的理念的同时,要清楚“礼”的规范作用对人也同样重要。为了说明“礼”的重要性,孔子说过如下的话:“不知礼,无以为立也。”“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乱,直而无礼绞。”理解了“礼”的重要性,我们便可以遵守“礼”,以“礼”成事,做到了这一点也就达到了“仁”之根本,所谓“克己复礼为仁”。有一点需要注意,“仁”的思想虽然历久不变,但“礼”的规范却是与时俱进的,所以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礼”总要打上时代的印记,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在继承“礼”的时候要“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中孔子的许多话都是经典性的,他的思想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我们读时要认真地用心体会。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和经验不同,对孔子思想的体会可能不同,也可能没有人真正领会孔子的思想,笔者认为大家可以在相互讨论中逐渐掌握孔子思想的精髓。在当今的社会中,面临着各种诱惑和压力,读《论语》对我们学习如何做人会有很大帮助。在《论语》中有这么一段话,“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的这段话告诉我们的是做人的道理:“修德”(修养道德)并不容易,那必须有很高的理想,有关怀人类福祉的胸襟;“讲学”(研究学问)也不容易,它不但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智慧,而且要担负起对社会进行人文教化的责任;“改过”,人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要能勇于改正错误;“向善”,是说人生在世界,应日日向着善的方向努力,做到“日日新,又日新”,以求达到“止于至善”的境地。“修德”“讲学”“改过”“向善”是孔子提倡的做人的道理,它是使人提升自我、献身于社会的有意义的路径,我们应该学习这些做人的道理。

参考文献:

[1]雷 原.《论语》:中国人的圣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王海英.论语一日一读[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第七中学)

上一篇:从学生兴趣点打开中职数学教学的“开关” 下一篇:试论非常法定夫妻财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