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中的欣喜与慰藉

时间:2022-09-10 08:02:01

编者按:2002年7月中旬,本刊一行赴天津调研,在天津大学出版社副社长韩振平的引导下,来到古建专家、天津大学建筑系原系主任,冯建逵教授的家中,并请他回顾上世纪40年代他随同张大师一同测绘北京中轴线的经过。在冯老家中,我们看到已过耄耋之年的冯老先生仍笔耕不断。他对《建筑创作》杂志能够专程到天津来拜访他表示感谢。

我今年已经85岁了,早年曾参加过对北京故宫中轴线的实地测绘工作。那是好几十年前的事了,但只要提起以前那些事,我仍记得清清楚楚。

当时正值抗战时期,由于受社会动荡等多方面的影响,不可能有大量的城市建设项目开工兴建,既便是在上海等大城市中,建设项目也不是很多。学建筑的学生更很少有实践的机会,一个偶然,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承揽到对北京故宫中轴线及其它建筑进行实测的工作。

那时,我刚刚大学毕业,在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任教。张先生那时在基泰事务所任建筑师,此外他还在天津工商学院兼任中国建筑史的课程。他经常往返于京、津两地,因他的主要精力在设计方面,教学之事不可能有更多的照应,之后,我就替代张先生担任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中国建筑史课的教师。

朱兆雪先生当时在北大建筑系任教,他提出要带领学生承包一部分实测工作。从1942年起,朱兆雪先生带领学生也参加了故宫实测工作,他们干了约有1年左右的时间。张先生为该实测工作的总负责人,但他很少时间到工地现场来,因我那时年轻,又在学校任助教,所以日常工作由我和邵力功一同带领学生进行。邵力功是原老营造学社的绘图员,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

实测工作不止是故宫内的建筑,实际上是整个北京城的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南到永定门;但当时测绘的重点是故宫内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大殿及乾清宫、坤宁宫等其它主要建筑。那时的故宫还是由老公(太监)看门,平时大门紧闭,也不让人参观。我们去时就把门给叫开,将我们的意图向看门人说明,同时给看门人一点小钱儿,人家就放我们进去了。

实测工作非常麻烦,从建筑整体的框架到每个细部,甚至某一个图案的式样和造型都要测绘并记录下来。实测就是要对建筑的主要部分进行实地测量,按照比例将图案画下来,并将量得的实际尺寸加以注明。因为故宫的建筑非常高大,为了能够得到真实的数据,我们只好搭架子,之后人要站在架子上,甚至爬到房顶上去测量。我就曾爬到太和殿的房顶上,用尺子将房顶上的有关数据量得后记录下来。我还曾骑在太和殿两边的屋脊吻兽上,去量这些吻兽的尺寸数据。那时的照相成本太高,我们又没有那么多的钱,只是对特别重要的部位进行拍照。一些彩绘图案也用照相机给照了下来。当时画图不是用蜡纸,而是用绘画用高级绘图纸。

那时我们都住在午门与天安门之间的西朝房内,因此离故宫很近。白天在故宫工作,晚上回到住处后我们自己做饭吃;那时多是吃窝头,很少见到白面,有了一点白面后大伙儿心里都惦记着每人能吃上一口。晚上没事可干,经常就是玩扑克牌。

张先生很忙,不是每天都来,只是在实测进行到关键部位时来给学生们进行指导。张先生的绘画水平很高,但他平时很少画,有时看完同学们画的图后就在图上用画笔来改图,只“唰唰”几笔就给加上了大树或是绿草,顿时使画面生动了不少。张先生与同学们的关系很融洽,学生们也都很尊敬他。

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在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完成了故宫中轴线及其它主要建筑的实测工作,共画了300多张测绘图,特别是当时画的放大了的彩色渲染图在今天看更是非常宝贵。

通过参加对故宫的实测工作,学生们一方面解决了自己的生计问题,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使自己对中国传统建筑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学习,特别是对建筑的空间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建筑的构造和比例关系明白了许多。

实测工作完成后,我们曾写文章发表在当时营造学会的会刊上。这次实测是故宫自明朝建成后50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工程测绘,这件事也是中国古建史上的一次壮举,这样大规模的、完整的对古建筑进行实测是前无仅有的。

可以说,几十年前的这次活动,为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又增加了光彩夺目的一笔,同时为日后维修保养故宫,为发扬和继承先辈们的聪明才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冯建逵口述李沉执笔)

收稿日期:2002年7月

上一篇:世界杯韩国十大比赛场 下一篇:日本大跨度公共建筑的结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