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中教学中渗入背景知识的必要性及方针

时间:2022-09-10 08:01:10

探索高中教学中渗入背景知识的必要性及方针

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要内容,而跨文化交际则是学外语的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功,还要培养学生应用的能力。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要想真正掌握外语,就要求学生既深知本国文化又应了解语言国文化,对两种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

一、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现代外语教学中,文化干扰是公认的教学“难题”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它比不理解更为可怕(吴国华,1990)。长期以来,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在语言教学上,我们重语言形式,轻文化导入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但是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的较为明显,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还应适时、适度地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

二、文化背景知识的类别

我国语言学家张占一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按功能划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艺术等文化知识;交际文化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达(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它包括问候、致谢、称呼等习语和委婉语、禁忌语等。

既然文化可以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既不放弃知识文化的积累又要加强交际文化的导入。文化导入应侧重知识文化,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为主。交际文化的传授应该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教师主要向学生讲述英汉常用语在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方面的差异。在具体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具体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与词语有关的文化;与篇章有关的文化;与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与非语言交际有关的文化。

三、文化导入的方法

我们文化导入的阵地可简单分为课内、课外。在课堂上,我们紧扣教材,融合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具体做法如下:

1.预习铺垫法

牛津教材每单元均围绕一个话题进行。在接触每单元前,我们先介绍该单元的文化背景,扫清学习新单元的文化障碍。我们常利用教育网站,鼓励学生预先搜索新单元的文化背景知识。

教育网站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加之学生对于网络兴趣浓厚,因而接受得很快。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寻找并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化背景知识,下载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以便随时提供给学生。或者将有关的网址收藏在个人收藏夹里,上课时直接将网页展示在学生面前。

2.情景交际法

牛津教材第一课时为Welcometotheunit,是渗透交际文化的主阵地。我们可以将每单元话题中所隐含的“交际文化”显性化。在真实的情景中,使学生切实地感受英语语言和文化。并针对学生在交际中出现的一些汉式英语、汉式表达习惯进行纠正,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意识。在日常生活交际方面,英汉文化的差异很多。只有增加对“交际文化”的了解,才能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时,扫清文化障碍,因而更具有实用性。

3.融合注解,比较差异法

牛津教材每单元所选课文,均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我们注意融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提供相关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对本文有更全面系统的认识。当在课文中遇到一些特殊的描写以及特定含义时,教师及时加以注释,做到语言知识讲到哪里,文化知识诠释到哪里。

教学中通过对比两种文化的差异来导入文化。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因而我们经常让学生对比英美人和中国人对恭维和谦虚的不同反应,对比不同国家两个民族对家族关系称谓的区别及送礼、宴请、招待的方法和方式。让学生既了解了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又知道了本民族的习俗。

4.利用校园广播,营造英语文化氛围

我校广播台初期仅有中文版。后来,我们决定尝试发挥校园广播的优势,利用第二课堂时间,精选内容,以多种多样的节目形式,进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以帮助学生增加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了解。主持,播音,编辑等全部由学生担任。

5.建立英语角;编辑适合学生特点的英语小报

6.举行英语竞技活动,组织英语班会和晚会,举行英语节目会演,校园内布置英文宣传栏等,让学生生活和学习在浓郁的外语学习氛围中

总之,教师应注意外语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实例,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教学中,从不同方面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指明其文化意义或使用中的文化规约;同时拓宽文化导入渠道,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上一篇:议论课改下小学教育的有效教学的战略 下一篇:交警指挥员岗位实习心得体会